張家正 陳建兵
【摘要】本文在簡單回顧了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的發展過程,探討了素質教育的導向下的卓越小學教師培養模式,提出要完善教師職前培養、職后教育,形成完整的一體化的教師教育培養體系。
【關鍵詞】素質教育;卓越小學教師;培養模式;
自2010年6月以來,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發文(高教函[2010]7號)批準全國高校中61所為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校,這應是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轉變的一個重要舉措。如何由高等院校培養卓越中小學教師已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而在“卓越培養”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指出:“ 中小學教育要由‘應試教育 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即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導向下,通過培養卓越小學教師,探索能完全勝任并帶動現階段小學層次素質教育的卓越師資培養模式,已成為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學者探討的問題。
一.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的發展過程
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的發展過程主要有三個階段,眾所周知,第一階段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間,我國小學教師是由中等師范學校培養的。當時的中等師范學校的主要招生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學歷中專,課程設置特點是科目較多、不分專業、不求學科精深,側重于綜合素質培養。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教師知識面較寬,三字一話等基本功扎實,教學技能突出,動手能力較強,能較快地適應當時的小學的教育教學要求。第二階段,隨著國家教育的發展,我國開始探索??茖W歷小學教師的培養模式。1984 年秋季,江蘇省確定南通師范學校進行招收初中畢業生、培養“五年一貫制”的具有??茖W歷小學教師的試驗。隨后全國范圍內的專科小學教師的培養也逐漸在各高等師范??茖W校和師范學院、師范大學開展,也逐漸走上了規?;c制度化的道路?,F階段,教育部也積極鼓勵和支持一些具備條件的高等師范院校舉辦培養本科學歷小學教師的實踐試點,先后首都師大、上海師大、天津師大、東北師大等一批高師院校也相繼開辦了本科學歷小學教育專業,掀起了我國高等院校培養本科學歷小學教師的熱潮[2-4]。
高學歷小學教師對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現階段的小學教育教學反饋的情況看,很多此類本科畢業生并不受歡迎,他們到小學工作后,往往難于適應小學教育教學的環境,也不懂如何對小學生實施好的教育教學。本科畢業的小學教師具有較為廣博的、相對較為系統的學科知識與文化知識,但他們的實際教育教學技能卻相對薄弱,因此,思考小學教師進一步的培養問題,尤其是素質教育導向下的對小學生如何開展較好的教育教學,使其教師的“卓越”顯得尤為重要。
二.素質教育的導向性
對于素質教育的討論,目前教育界眾說紛紜,其開展的必要性已被社會、家長、教育工作者、國家認可。通常認為,素質教育是學校根據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按照教育教學規律的共性和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對受教育者進行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完整的和有機結合的全面教育,是對各種教育對象的最基本的教育;是以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每個受教育者身心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教育[5]?!八刭|教育” 與多年來沿襲的“ 應試教育”有著原則的區別。“應試教育” 只照顧到了受教育者的少數而忽視甚至放棄了多數,它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其他,其出發點在于應付考試。而“素質教育”則主張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以育人為基本出發點。對于小學教育而言,其教育教學方法依循素質教育的導向性特點將更加明顯和突出。
因此,培養卓越小學教師,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規律,顯得尤為重要,但如何在這一導向下來培養卓越小學教師呢,這將是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人們應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卓越小學教師培養模式
(一)著力實施教師教育改革計劃,完善教師職前培養
努力構建教師教育學科研究群體,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教師教育理論研究隊伍,形成一批較為先進的教師教育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培養卓越小學教師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改革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年限、課程設置、專業教育、教師技能、教育見習、實習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改革,形成一定創新特色;強化教師教育管理與研究機制創新,建設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為教師開展基礎教育研究和業務交流提供組織保證,專門負責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訓練和測試;注重學科教學論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適應教師教育發展趨勢的教師教育教師隊伍;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平臺下,積極推進教師教育優質資源庫建設,為師范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內容和資源。
(二)完善職后教育,形成完整的一體化的教師教育培養體系
緊跟素質教育發展的步伐,圍繞對受教育者進行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完整的和有機結合的全面教育。利用政府資源,建設一定數量的校內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創新實驗區,延伸師范生學習空間,探索“4+2”的本科、教育碩士連續培養模式,為師范生在職學習和進修提高提供制度保證。通過一段時間的建設,精心培養一批達到碩士研究生水平和一定數量具有博士學歷學位的小學教師隊伍;運用信息技術優勢,推進數字化學習港建設,努力實現教師教育優質資源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四.實現小學教師卓越培養的實施方法
(一)建立健全卓越教師培養體制。努力構建高校、教育主管部門、中小學校三方聯動的長效合作機制,利用“頂崗實習、置換培訓”等平臺,為卓越教師的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二)加快高校教師尤其是教師教育教師的理論提升和實踐訓練,提升教師的理論素質和行動能力,推進教師職前職后培訓,建立卓越教師團隊。
(三)培育教師培養示范基地。與各地方教育局共同選擇優秀中小學,將其建成卓越教師培養的教學能力實踐的示范基地。
五.結束語
如何在素質教育下實現小學教師的卓越培養,不僅要考慮師范教育三級培養模式中學歷提升的問題,還需考慮實際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培養的小學教師能在現階段的小學中較好的適應教育教學,能開展素質教育,而不再是先前的靠考試來指揮的應試教育。因此,加強卓越小學教師的培養就勢在必行,通過職前職后的可持續性培養,以達到其教育教學的卓越。
參考文獻:
[1]劉久成.卓越小學教師培養:目標·標準·途徑[J].現代教育論叢,2011,6-7:2-6
[2]袁霞.小學教師培養模式初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27(4):26-29
[3]徐雁.全科型本科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11(4):8-10
[4]黃正平.關于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的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9,21(4):7-10
[5]鄧順堂,張玉娟.從開展素質教育談對小學教師的培養[J].中國冶金教育,1996,(1):87-89
基金資助:池州學院省級卓越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