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做了多年歷史教學的老師不難發現,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稍不注意就容易落入少慢差費的痼疾。我們冀盼進一步注重其教學效果的提質增效,并廣泛探索增效途徑。這里,筆者談幾點自己的膚淺意見。
一、必須要讓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
凡事無趣則無愛,無愛則無學甚而厭學,更何況初中學生多視歷史課為“副科”而輕視歷史課。這就必須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喜歡學,這樣才具備提高教學效益和質量的前提。
一是教師要切實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搞好小組教學。我們一些老師的教學主要缺陷在于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樣容易導致學生生厭,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受縛,阻礙能力發展。為了上好、上活歷史課,就必須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針對教材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采用啟發式、學習式、問題式、討論式、研究探討式等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樹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觀點,充分利用小組教學調動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習成為學生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二是以人為本,創造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老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巧設疑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給學生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不管答案正確與否,都應該鼓勵,關鍵是正確引導,使學生體驗到一種收獲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二、深鉆教材,精心備課,精準設計教學方式方法
要提高課堂效率,這就要求教師一要在備課上下工夫,深入鉆研教材,并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學生喜歡的知識。二是要講到點子上,條理清晰,學生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三是著力點要放在能力訓練上,培養學生聯系已知歷史,運用發散思維,將知識點串通起來,提高教學效率。
三、創新多媒體的使用,讓教學充滿活力與魅力
老師要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有關歷史的文字、聲音、圖形、視頻、動畫和圖像等結合起來,使其產生直觀、生動、形象等聲像效應,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歷史概念、歷史材料、歷史事件變得具體直觀、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艱難的教學活動充滿魅力,以此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再就是老師善于多做課件,有創造性地展現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程。
四、課堂教學要貫徹“實、活、準、精”的原則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歷史課與政治課一樣,也應努力貫徹“實、活、準、精”的原則。
“實”,就是一切從本校、本班、本學科的實際出發,反對一個模式,一刀切。比如初三學生實際狀況,可分別為三種類型學生提出有所區別的要求: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深化,把知識轉變為能力和覺悟,并加強綜合訓練;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狠抓基礎知識,注重在基本知識過關和基本訓練上下功夫,讓學生理解記憶;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適當降低要求,扎扎實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查補和復習,強調從基本概念入手,加強基本訓練,力求學一點,當堂復習,當堂鞏固。“活”,即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靈活,就是要盡量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點撥法、討論式、圖表法、比較法、歸納法、濃縮強化記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準”,即以大綱和教材為準。講課時,我們應準確地把握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以及重點、難點,盡量避免違反科學性的錯誤。“精”,即要求教師要做到精講、精練、精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較好地突出重點、難點,詳略得當,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化難為易,使學生有“茅塞頓開之感”。
五、重視第二課堂,講課本向課外和網絡、社會延伸
如組織學生學習時事、討論課、報告會,搞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社會調查活動,并結合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加以分析,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能很好地收到實效。
六、加強學生課堂作業的練習和講評的精練
在練習過程中,教師主要依據大綱和教材,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點與難點,并對各地有關的練習進行精選,反對照抄照搬,搞題海戰術。在講評過程中,主要是針對學生錯誤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評,幫助學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糾正,并能夠做到舉一反三,鞏固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三對口:教材與大綱對口;練習與學生實際水平對口;練習與中考試題題型對口。力求做到:聽得懂、看得見、摸得著、記得牢、考得好。
七、積極轉化和輔導學困生
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對學生全面負責,著眼于大多數和大面積的提高,決不讓一個學生落伍。既要培養優等生和中等生,保證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優秀的學生,更要注意去積極轉化和輔導學困生,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八、探索和創造多種課堂教學方法
一是創設情境。新穎、獨特又有創新想法的情境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要你切實搞好導入或開頭,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歷史課有濃厚的興趣。二是講好插圖。尤其新編歷史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插圖多,直觀性強,形象生動。講好課文中的有關插圖,對引發學生興趣,增進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記憶,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三是因材施教。教師必須了解、熟悉學生,不僅要深知他們每個人的知識基礎,而且要了解他們每個人的性格、脾氣秉性、興趣愛好等,然后據此對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備課。如在問題的設計上,哪些問題的難度適合成績優秀的同學回答;哪些問題的難度適合中等生回答;哪些問題必須降低難度并且需要適合學困生解答等,這樣才不至于難度太低使優秀學生感到“吃不飽”,甚至綽綽有余。
綜上,要對初中歷史課堂提質增效,還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的具體內容,不斷探索和創造多種教學方法,使各種優秀的教學方法發揮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