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惠
【摘要】本文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的視角下討論了語言的復雜性,從語篇銜接及語法隱喻兩方面分析語言結構的復雜性以便學習者能夠更好地分析理解語言結構,提高自身語言能力。
【關鍵詞】系統功能語言學;語言復雜性;語篇銜接
一、引言
社會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語言的復雜性與多樣性。語言復雜性是學習者語言發展的表征之一,也是語言習得的重要研究領域。語言復雜性不僅僅包括復雜的語言結構,同時也包括因為語境和語言文化因素而表現出語意復雜性的各種語用現象。因此,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系統功能語法的角度闡釋分析語言結構復雜性是有必要的,它不僅能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分析理解語言結構,同時還有助于語言使用者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結合語言的形式和意義恰當自如地使用語言,提高自身語言能力。
二、文獻綜述
(一)系功能語言學
系統功能語言學是在人類學的傳統下發展起來的,是將形式和意義結合起來的語言理論,它既強調語言的形式規則,又強調語言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規則,著眼于語言在實際應用中的特點,以及語言的功能性,把語言的實際使用確立為語言的探索對象,把語言在實際情景語境中所表達的意義作為語言研究的主要內容,把語言交際視為一種社會人所從事的社會行為。系統語言學對語言的探索首先是建立在把語言交際置于語言、功能、情景這樣一個行為框架(系統)里予以闡述,并對語言、功能、情景三大系統及其各自的支系統里的子系統進行描寫。
(二)語言復雜性
語言復雜性是學習者語言發展的表征之一,也是語言習得的重要研究領域。語言復雜性的研究可分為詞匯和句法兩個層面。詞匯復雜性包括詞匯復雜度、詞匯變化性、詞匯密度 和詞匯獨特性四個變量。句法復雜性包括單位長度和子句密度兩個變量(鮑,167)。語言復雜性不僅僅包括復雜的語言結構,同時也包括因為語境和語言文化因素而表現出語意復雜性的各種語用現象。
三、語言復雜性的系統功能語言學闡釋
語言系統復雜多樣,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結果。與傳統語法分析方法相比,系統功能語法能從形式和意義上切入分析語言,使語言的復雜性得到更好地體現,本文主要從語篇銜接和語法隱喻角度來分析。
(一)語篇銜接
根據Halliday& Hasan的語篇銜接理論,語篇的語法銜接手段可劃分為四類:照應,替代,省略,和連接。
(1)照應 指在語義學中指詞與所代表的事物、行為、事件及特征之間的關系。
3)It is obvious today that America has defaulted on this promissory note in so far as her citizens of color are concerned.
例句中her的照應對象是前面的America,一般說來,語篇中照應關系可以在語言層面上直接找到。通過照應,可以使語句簡單明了,不重復。
(2)替代 指用替代詞取代一個成分,既避免重復,又達到銜接的目的。
4)It seems obvious that you have a necessary and vita l role in ensuring that the earth you inherit is one that you will want to live in and one that you will want to pass on to your children.
后半句的one 指代的是the earth,替代手段的使用,使語言表達語句簡練,意思清楚。
(3)省略 省略是語篇內的一種關系,指上下文已經提到的、交際雙方可以填補的,但不在特定的地方出現的成分。
5)I believe we can transform our links if both sides are indeed ready to make the effort.For our part,w e are.
For our part,we are是一個不完整的句子,省略掉了表語從句,補充完整則是:For our part,we are indeed ready to make the effort.
(4)連接指用連詞、副詞或詞組(短語)把兩個命題聯系起來的手段。連接成分本身并沒有銜
接意義,而是通過它們特定的意義間接地具有銜接作用。
6)It is so terrible,but I will go.
But一詞構成了上下兩個句子之間的轉折關系,引人注意。
通過分析,在語言使用中正確合理地使用銜接手段,不僅可以從語篇的各個層面上反映作者或說話者的交際意圖,強化語篇主題,還可以對語篇的連貫起著重要作用,讓語言更豐富生動。
(二)語法隱喻
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人們可以把動詞、形容詞轉化為名詞,把句子轉化為詞組。這種
變化被稱作語法隱喻。Halliday指出,語法隱喻不是用一個詞去代替另一個詞,而是用某一語法類別或語法結構去代替另一語法類別或語法結構。這種詞類的相互轉化,也是語言應用的復雜性的表現之一。識別概念語法隱喻出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名物化,即使用名詞(詞組)的形式來表達一個過程意義,它也是語法隱喻的主要來源。例如:
9)The brakes failed.
10)brake failure
9)為非隱喻形式,其中“the brakes”是表示參與者的名詞,“failed”則是表示物質過程的動詞,但在10)中,句子轉化成了名詞短語。
作為常用的語法隱喻表現手法,名物化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點。
(1)名物化結構能夠盡量擺脫動作執行者、環境成分對過程的影響,增加了行文的客觀性。
11)Students fail to remember.As a result,many of them are not able to master it.
12)Failure to fix these symbols in mind prevents the mastery of it.
在12)句中,名物化過程“failure ”和“mastery ” 擺脫了11)句中動作執行者“students”和“many of them”,原來11)句中的環境成分“as a result”也被丟失了(管 87)。
(2)名物化結構能夠盡量降低句子中人際功能的發揮。
13)We can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when we use super-heated steam.
14)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 enables an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
例句(14)中的名詞化結構(“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和“an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沒有了(13)中的主語(“we”)和限定成分(“do/can”),這樣的結構表現出所敘述的事物是普遍真理,是無可辯駁的。名詞化結構降低了人際功能的發揮,增強了行文的客觀性、公正性,使讀者意識到語篇并非從作者的主觀角度去組織的,這完全符合正式語體想要達到的效果(管,87)。
四、結論
通過系統功能語言學語篇銜接語法隱喻的角度分析語言復雜性,我們發現,語言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表現的更加明顯,日常生活中的交際中都有體現,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分析理解語言結構,爭取能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結合語言的形式和意義恰當自如地使用語言。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 and Arnold,1985:216-312.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Arnold,1994:68-70.
[3]Halliday,M.A.K.and 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and Research Press,2006:(15-17)
[4]Thompson,Geoff.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2:xxv-xxvii.
[5]鮑貴.英語學習者語言復雜性變化對比研究[J].現代外語.5(2010):167.
[6]管振彬.名詞化語法隱喻及其在科技英語中的語篇銜接功能[J].瘋狂英語(教師版).4(2009):87-88
[7]何芳芝.被動語態和主動語態的元功能差異分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2009):87.
[8]江淑娟,戴衛平.韓禮德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說[J].廣西社會科學.11(2006):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