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宇明
【摘要】民間體育游戲以它不受任何場地、材料、參與人數限制的獨特方式,對增強幼兒體質、開發幼兒智力、豐富幼兒生活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探究了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策略,包括創設便于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的環境;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活動;創新民間體育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中的模式;創新開展民間體育游戲,使其煥發新的生機;增進家、園和社區的合作,大力推進民間體育游戲的應用。
【關鍵詞】民間體育游戲;幼兒園;策略
一、問題提出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規程》將“體”放在首位,可見幼兒的身體發展教育是幼兒期教育之根本。《綱要》也指出幼兒園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而民間體育游戲則是豐富多樣的兒童游戲,兒童最喜聞樂見、最熱衷的一類。作為由勞動人民自發創編、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民間游戲,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流傳和發展,具有形式簡單、取材方便、靈活多變、內容廣泛、娛樂性與競爭性強等特點,能夠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1]。但由于長期以來對民俗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民間體育游戲的普及率及實效性不盡如人意。如何充分挖掘我國寶貴的民俗文化,通過開發和利用民間游戲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已經成了每一位學前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責任。
二、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與開發幼兒園環境,創設便于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的環境
環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活動場地的開發與利用直接影響幼兒游戲的質量[2]。我們為幼兒創設了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的全方位環境,讓環境發揮特殊的、潛在的影響作用,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游戲的興趣。考慮到阜陽民族幼兒園活動場地不大,但我們通過反復研究,決定重復利用有限資源,例如,在操場、走廊及樓頂平臺上用即時貼貼出五顏六色的線條、圓圈、方格,使幼兒可以隨時開展“跳房子”、“貼鍋巴”、“切西瓜”等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的公共活動區域,隨處可見民間體育游戲的玩法展示圖,吸引幼兒參與其中。將民間體育游戲器具、器材進行開放式投放,方便幼兒取放。
(二)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合理有效地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活動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合理有效地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活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把民間體育游戲納入集體教育活動中。根據目標選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班級實際情況的民間體育游戲,精心設計教育活動,不僅發展了幼兒的體能,還促進了幼兒其它領域的發展,如把“木頭人”游戲和音樂有機融合,幼兒可仔細聽音樂,根據音樂的節奏性質舞蹈、走動、停止,增強幼兒的感受力。在其它領域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民間體育游戲導入課題或進行活動延伸,使民間體育游戲和課程很好的整合。(2)組織小型分散游戲進行戶外活動。可以安排一些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謙讓精神的民間游戲,如“搖木馬”、“推小車”、“劃船”、“跳拉拉秧”、“跳皮筋”、“賽龍舟”等。幼兒可以自己挑選伙伴,自主結合,自選玩法或自己制定規則,改變玩法[3]。
(三)創新民間體育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中的模式
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創新了幼兒自主探究——角色扮演——教師指導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幼兒園中體現的是由教師、幼兒、教材、環境的創設等要素組成的一系列的相互作用的方式。我們經過三年的實踐,從開始把民間游戲作為新的一個成分進入幼兒的戶外活動中,到現在把民間游戲滲透到早操活動、晨間活動、餐前、餐后活動、課堂教學、區域活動、環境當中等,同時教師在教授幼兒民間游戲的方式上也從單純的教師講、幼兒聽以及練習操作活動到幼兒的自主探究——角色扮演——教師指導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的演變,反映了教師對民間游戲與幼兒園課程關系。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把民間體育游戲中單一的幼兒騎竹馬游戲,豐富成一次具有明顯民族特征的游戲課程,首先讓幼兒騎竹馬進場,這一環節與傳統民間體育游戲相似。然后讓幼兒自主探究手中的小竹棍到底還可以怎樣玩呢,發現竹馬還可以跳、耍、當做槍,可以放在身體的不同部位練習夾、平衡,還可以放在地上多人合作跳,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在地上敲擊竹竿,感受合作敲擊多個竹竿產生的節奏美。最后引導幼兒在歡快的民族音樂中跳竹竿,我們通過新的活動模式來設計實施本次活動,對教師與幼兒角色等認識的變化,也反映了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歷程,進一步完善了兒童民間游戲融入我園課程中的機制。
(四)創新開展民間體育游戲,使其煥發新的生機
創新開展民間體育游戲,使其煥發新的生機,具體措施包括:(1)改編、創編民間體育游戲素材,增強趣味性。對收集到的民間體育游戲進行分析、改編,在游戲中適當創編情節,更改操作材料,反復揣摩、實踐,使游戲內容、材料更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比如將竹竿與布馬首結合,做成小竹馬;將呼啦圈與繩子結合,做“網小魚的游戲”。(2)對一個游戲創新多種玩法,保證幼兒對游戲興趣的持久性以及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需求。當幼兒掌握傳統玩法之后,教師在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中,尋找、提煉新的玩法,使游戲不斷適應成長中的孩子們。例如在游戲中增加不同的情境,在小馬運糧等一些具有情節性的游戲中,設置山坡、樹林、小河等,增添了游戲的情趣性。(3)以傳統節日為基點展開主題活動。如在進行民間體育游戲“賽龍舟”時,就結合端午節的主題內容,并以幼兒喜歡的方式滲透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使幼兒對兒童民間游戲的學習和其他課程內容的學習在同一時間中進行,使內容的適宜性與方式的游戲化真正結合,從而為構建以民間體育游戲為基礎的園本課程體系奠定良好的理念與實踐基礎[4]。
(五)增進家、園和社區的合作,大力推進民間體育游戲的應用
在阜陽有著豐富的富有傳統色彩的民間體育游戲,我園的教師、家長們的童年時代都曾與民間體育游戲相伴而過,不但熟悉游戲的玩法和規則,還常沉迷于其中,興致很濃。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各種以民間體育游戲為主要內容的親子游戲活動,有組織地請家長參與,例如開展“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運動會”、“跳竹竿比賽”、“跳繩比賽”、“拔河比賽”、“斗雞比賽”等;開展“家長創新民間體育材料制作及玩法比賽”,同時定期把我們開展的民間體育游戲內容及玩法打印成表格,連同所用的游戲材料一同發給家長,請家長和孩子在家中一起游戲,并把游戲后的感受及創新玩法寫下來。孩子們把我們的民間體育游戲帶回家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玩,與鄰居家的小伙伴們一起玩,使生活變的更加豐富多彩。我們還經常和社區聯系,開展別具風味的民間體育游戲活動比賽,如“跳竹竿”、“拔河”、“滾鐵環”、“踢毽子”比賽等,在社區中產生了積極影響。我們在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與家長不斷溝通交流,每隔一段時間針對課題實施情況要向家長進行開放展示活動,有集體游戲,分組游戲、家長與孩子的親子游戲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民間體育游戲為幼兒園、家庭、社區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梁,使幼兒園、家庭、社區成為一個和諧、快樂的大家庭。
三、總結
民間體育游戲蘊含著無窮的教育價值,它的開展將更有利于實現體育的社會功能,體現體育育人的價值。這些都有待于我們每一個教師發揮自己的優勢去開拓,去挖掘,去超越,充分利用其閃光點,揚長避短,這樣才能使幼兒園體育活動內容更豐富,為幼兒園體育活動持續發展拓寬思路。席勒說過:只有當人是完整意義上的人時,他才游戲,只有當人在游戲時,他才是完整意義上的人。“玩”是民間體育游戲的核心,是童年時期人類精神的遺存,是世界共通的童真。愿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孩子們一起在質樸而純粹的民間體育游戲世界里,快樂嬉戲,自由徜徉……
參考文獻:
[1]陸克儉,朱惠珍,陳偉芳.創意幼兒體育游戲大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24.
[2]李姍澤,劉婧,楊興國.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之行動研究[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6.
[3]張金梅.我們的孩子離傳統游戲有多遠[J].早期教育,2008(2):78-80.
[4]張梅葉.利用民間傳統游戲促進幼兒和諧發展[J].早期教育,2006(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