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凱
1955年,長江文藝出版社誕生在長江之畔,就此在中華文化傳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堅守、創新。2015年,走過了六十年的長江文藝出版社,積淀了厚重輝煌的成績。六十年,一個甲子。六十年,有波瀾,卻不驚;六十年,有風雨,但無阻。
早在21世紀初,曾有報紙預言長江文藝出版社即將倒閉,沒想到的是經過了市場的考驗,長江文藝出版社反而在全國文學圖書市場的占有率上穩居第一。當民營書業迅速崛起,一些出版社如臨大敵時,它泰然處之,打造了業內出版社與民營書業合作的典范。當網絡出版風靡,紙書市場低迷時,它逆風飛揚,連續六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5%。它的規模不大,卻獲獎無數:2009年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全國百佳出版社;2011年又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2013年斬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
長江文藝出版社靠什么走過六十年的風風雨雨呢?在輝煌的背后有數不清的故事,我們帶著許多疑問采訪了全國新聞出版行業第二批領軍人物——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劉學明。在劉學明眼中,長江文藝出版社可以說是見證了中國出版業的興衰,是中國出版企業發展歷程中值得解讀的一個活標本。既然是一個活標本,我們就要一窺究竟,看一看長江文藝出版社如何在困境中奮進,在逆境中突圍。
六十年精品締造,六十年品牌堅守
十九年前長江文藝出版社要借職工的錢做周轉資金,來印刷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八年前長江文藝出版社面臨庫存偏大、資金減少等出版社生存困難問題。然而,在走出了這一段困難期之后,長江文藝出版社不管是產品結構、員工隊伍,還是資源儲備、生產規模,都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歷史時期。而這些,正是源于其對文學經典的尊重,在自身處于困境時,長江文藝出版社堅守品牌,堅持締造精品。
精品,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六十年來孜孜以求的生存之道;品牌,是幾代長江人的不懈追求?!拔覀兪前丫樊斪魃鼇砜创覀兪且浴笊?,打造品牌來理解精品”,劉學明用這樣一句話道出長江文藝出版社對精品的重視程度。長江文藝出版社是一個純市場的出版社,完全不涉足教輔圖書,因此,它們對圖書的要求是“必須是精品”,因為如果不是精品,那么出版社將難以在市場上生存。“我們認為在未來,書的功能是‘閱讀+收藏,這應該是讀者的一種需求。因此,讀者對圖書品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我們也做了很多彩繪書、精裝書。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精裝書占全社出版圖書的30%左右?!睆膭W明娓娓道來的話中,我們可窺見長江文藝出版社對精品圖書的打造力度。那么,什么樣的圖書才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定位的精品呢?
對于精品,劉學明是這樣認為的:第一,內容做精品,為讀者喜聞樂見;第二,裝訂形式、內文設計要精美。內容和形式統一,才是真正的精品?!皟热轂橥酢币恢笔情L江文藝出版社引以為傲的出版思路。那么,如何做好內容呢?劉學明對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做法做了具體解讀。
精品,對長江文藝出版社而言,是一種堅持。在選題思路上,堅持“暢銷+常銷”的出版思路。“我們以前做文學書有一個誤區,一味強調原創,不注重產品的積累。原創做好了容易出影響力,但凡事過猶不及,若一味地做原創、盯暢銷書,往往會帶來高退貨、高風險。所以在抓暢銷書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常銷書的積累。無暢銷書不活,出版社沒有暢銷書就會沒有生氣與活力;無常銷書不穩,沒有大量的常銷書做支撐,出版社就會底盤不穩,就會起伏波動?!痹趧W明看來,暢銷書會大大提升一個出版社的影響力,把暢銷書做好往往可以推動常銷書的銷售,提高市場美譽度,增強品牌的影響力和渠道話語權。
據記者了解,近幾年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的《中國英才家庭造》《圈子圈套》《潛伏在辦公室》《幸福的哲學》等都是叫好又叫座的暢銷圖書;并且在打造暢銷品牌的同時,長江文藝出版社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整合,出了數百種常銷圖書,如“世界文學經典文庫”“名家散文經典系列”“名家名作精華本系列”“現當代長篇經典系列”等。長江文藝出版社每年圖書重印率高達60%,正是得益于這些常銷書的貢獻。在 “常銷+暢銷”的穩固布局下,長江文藝出版社堅持“內容為王”的內在出版規律,積累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圖書品牌,這成為長江文藝出版社健康運營的活力之源與強大保障。其在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跨世紀文叢”因內容質量上乘、評選標準客觀,成為當代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全國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六十年來,長江文藝出版社共計有六百余種圖書分別獲得國家級、省級大獎。其中,《雍正皇帝》獲“八五”期間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全國第十批優秀暢銷書獎,并被紐約華人書展評為最受歡迎的海外華人作家作品,還和該社出版的另一長篇小說《活著》一道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張居正》獲首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湖北省政府圖書獎、湖北省第五屆“屈原文藝創作獎”,并以全票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近幾年,長江文藝出版社更是好書迭出,雷平陽的詩選《云南記》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大解的詩集《個人史》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心靈的力量》《你在為誰讀書》被列為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100種優秀好書,《一句頂一萬句》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感動的力量》《莫言作品精選》《寶貝》榮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選的“2013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莫言作品精選》入選“教育部2013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在2015年魯迅文學獎的角逐中,五本圖書獲得大眾及專家的提名,其中竟有四本出自長江文藝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劉學明社長笑稱這種現象是“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星星之火,已漸成燎原之勢”,這正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圖書“內容為王”的最好例證。
精品,對長江文藝出版社而言,是一種責任。除了注重對選題思路的把握,對細節的嚴格要求也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做好內容的定律。比如對編校質量,“我們的要求非常高,一些出版社對精品的理解是能夠拿獎,能得基金,我們更多是從關注讀者閱讀的角度來理解精品,因此要從每一個細節對讀者負責”。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與要求,對精品的執著與追求,獲得了眾多作家的認可與信任。2013年在??跁?,長江文藝出版社舉辦了莫言《盛典——諾獎之行》的首發式。本書是莫言201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后的首部新作,當初很多出版社以高昂的版稅及各種豐厚的條件想要獲得此書版權,但莫言最終選擇了長江文藝出版社。這是莫言對長江文藝出版社的一種認可,更是一種信任。莫言在現場訪談中說道《盛典——諾獎之行》他看了兩遍,竟沒有發現一個錯別字,可見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編輯態度是極其認真嚴謹的,這在當今中國出版界并不多見。
精品,對長江文藝出版社而言,是一種情懷。這種情懷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長江文藝出版社的“詩歌出版中心”。這是國內第一家專門出版詩歌的特色出版機構。眾所周知,在純文學出版方面,詩歌市場是非常低迷的,但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卻因為一份情懷,頂著壓力繼續做著他人不愿涉足的事情。“我們希望在低迷的時候,還是能夠有這樣一些書能夠讓大家保留對純文學的一點希望,讓大家看到,還有人在做純文學的事情。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的基礎下,我們要為中國文學的發展盡一些力量,做一些事?!眲W明的目光總是放得足夠長遠,雙肩挑起的責任也總是有足夠的重量。在很多人看到市場的低迷時,劉學明卻希望能夠為文學盡更多力量,并殷切地希望,“這種努力能夠改善中國文學的環境氛圍,環境好了,氛圍好了,讀者也就多了,這是良性循環”。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努力與執著是值得的。2013年,詩歌中心出版的《中國新詩百年大典》(30卷)榮獲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分別獲得第六、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的《云南記》《個人史》亦出自詩歌中心。詩歌中心每年出版各類詩歌一百多種,儼然已成為中國最有影響的詩歌出版品牌。
正如劉學明所說:“做精品是我們對自身內容的需求,不是外在的要求,不做精品我們就活不下去。”而在這種內在動力的驅動下,往往更能成就一番成績,更能激發更大的潛能。精品與品牌,對長江文藝出版社而言,是一種堅持、一種責任,是一種情懷、一種生存之道。
體制外改革,創合作出版新模式
2003年,在國內以出版暢銷書聞名的“金黎組合”帶領團隊加盟長江文藝出版社,成立了北京長江新世紀公司,率先將混合所有制和職業經理人制度引入出版界,成為業內津津樂道的一次“黃金合作”?!敖鹄杞M合”最先是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全資子公司,隨后改為股份制公司,在郭敬明加入后,發展更為迅速。十幾年來,北京長江新世紀公司從最初的50萬元資金投入,到現在實現年均銷售碼洋1.5億,凈利潤2000萬元,經濟效益巨大。北京長江新世紀公司先后打造了《我把青春獻給你》《狼圖騰》《蝸居》《亮劍》《血色浪漫》《幸福了嗎》《小時代》等超級暢銷書?!伴L江文藝出版社與‘金黎組合的合作,是中國出版界國有與民營合作的成功典范,合作雙方相互信任、相互借力,共同提升了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品牌影響力?!眲W明如此評價。2012年8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又與北京時代華語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并以此為基礎成立了長江時代圖書有限公司,推出了《余秋雨文集》《本色》《王小波全集》《立》《羅輯思維》等優秀暢銷書。可以說,在新市場形勢下,長江文藝出版社這種跳出體制圈,以市場為導向,對出版業混合所有制的探索和嘗試,煥發出企業巨大的活力。
近十年來,磨鐵、博集、讀客、新經典、鳳凰聯動等一家家民營書業強勢崛起,搶占了絕大部分優質資源,對傳統出版社造成了嚴重擠壓和沖擊。與此同時,有些出版社由于自身出版能力弱,為了迅速做大,越來越多地選擇與民營書業做簡單的、淺層次的合作,導致淪為一個單純賣書號的機構,空殼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甚至喪失了做書的能力。在劉學明看來,這是一種惡性合作。對于出版社與民營公司的合作,劉學明有自己的看法:“第一,選擇優秀誠信的合作伙伴。第二,要堅持以自己為主,把自己做好,要有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措施。單純依靠合作單位來獲取微薄的利潤,這樣做,既沒有長遠的考量,也不會得到合作方尊重。我們和優秀的民營公司合作,向對方學習,通過學習,積累經驗并用于自己的發展。提高自身能力,把自己發展好,這樣的合作才是有意義的。不然,這個合作不但沒意義,而且還可能是一種巨大的傷害,對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在劉學明看來,雖然民營書業是出版社的主要競爭者,它搶走了優質資源,擠壓了生存空間,抬高了競爭成本,有時還擾亂了市場秩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出版社的對手,但民營書業的崛起有一大好處,那就是給出版社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民營書業想象力更豐富,行事更大膽,營銷手段更豐富,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出版社善于向民營書業學習,一定不會比之做得差。長江文藝出版社近幾年就推出了很多的優秀暢銷書,如《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莫言獲諾貝爾獎后的首部作品《盛典——諾獎之行》、水均益的《益往直前》,以及2015年5月推出的于丹十年國學回歸新作《有夢不覺人生寒》等都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堅持自我,并善于學習所獲得的結果。
在傳統紙質圖書連續多年低迷滯漲的情況下,在沒有一本教材教輔等政策性產品的情況下,長江文藝出版社逆風飛揚,2014年社本部的銷售碼洋突破2億元大關,營業凈利潤超過1000萬元。據開卷數據顯示,長江文藝出版社連續五年高居全國文藝圖書市場占有率首位。由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長江文藝出版社連續三年獲評長江出版傳媒最高獎——卓越團隊獎。
直面數字化時代,探索出版新形式
當前,全球出版業面臨著網絡化、數字化的深刻變革與沖擊。在所有的出版門類中,文學出版受到網絡出版、數字技術的沖擊是最廣泛、最深的。但這些并沒有動搖長江文藝出版社專心做書,堅守傳統主業的決心,反而促使長江文藝出版社更加注重紙書出版向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創新。
“網絡出版給讀者提供了海量廉價的甚至免費的網絡文學作品,提供了便捷、豐富的閱讀體驗。如果我們的紙質文學圖書質量平平,不能給讀者提供獨特、良好的閱讀體驗,那么讀者的分流和流失就會成為必然?!钡?,在劉學明看來,“事物總有其兩面性,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我們要善于看到亮色。比如,網絡搶走了部分讀者,卻送來了許多暢銷書作者。我們閉目一想,十年來,有多少暢銷書作者來自網絡?從痞子蔡開始,到安妮寶貝、寧財神、蔡駿、流瀲紫、蒼月、南派三叔、當年明月、天下霸唱,再到最近正火的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等,一個個超級暢銷書作家都誕生于網絡。再比如,網絡出版對傳統出版挑戰最大,但網絡技術卻給圖書提供了營銷的便利。我們以前搞營銷,手段非常單一,開個發布會,報紙上發條新聞和書評,實體店碼個堆,僅此而已。但網絡出現以后,營銷手段就變得有無限可能。網絡給現在的暢銷書帶來了強大推力。像柴靜的《看見》,如果沒有網絡的推力,短短時間銷售500萬冊,是絕無可能的。再比如,網絡書店雖是導致實體書店死亡的罪魁禍首,但其強大的銷售能力卻為出版社提供了另一重要渠道。現在的很多出版社,其網店銷售量已占到其銷售總量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有的甚至達到一半以上?!?/p>
面對數字出版的沖擊與機遇,長江文藝出版社做了什么事情呢?用劉學明的話來說就是“堅持做內容,不要被數字出版沖昏頭腦,在目前,我們沒有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但我們在內容選擇上有優勢,越是網絡時代,越需要對內容進行選擇與加工。”無論數字出版如何大張旗鼓,長江文藝出版社有不變的宗旨——內容為王。這是劉學明認為的傳統出版社應對數字化沖擊最行之有效的途徑。長江文藝出版社在出版數字化的基礎上,對紙質圖書進行全版權運營。據悉,長江文藝出版社版權平均銷售收入200萬元以上。劉學明強調:“我們做數字出版項目,不是為了圈錢,更不是為了做做樣子,而是考慮這些項目是否能凸顯我們的專業特色和內容優勢,是否具有可推廣的商業模式的價值。如果僅僅做幾個項目,而其商業模式不可復制,不具備持續性運作的話,這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轉型?!睆?014年起,長江文藝出版社開始試水一些純數字出版項目,并正式啟動兩至三個數字出版全媒體出版項目。這一系列舉措大大加快了出版社數字化轉型升級。在營銷上,長江文藝出版社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技術的運用,記者從隨手拿起的一本本書中,發現了很多這類新舉措:如每一本圖書的封底都會有微博、微信、天貓店的二維碼入口,以方便讀者隨時 “關注”,重點圖書還與各類移動新媒體建立“聯動”效應,建立更多的產品與外界渠道終端連接的通道。
談及長江文藝出版社未來的發展,劉學明未有壯語,但語氣中卻滿是豪氣:“三個堅持。堅定不移地做內容,堅定不移地做紙書,堅定不移地做‘暢銷+常銷?!痹诙嗄甑某霭娲蟪敝?,長江文藝出版社不僅做大了傳統業態,更不斷銳意創新,在困境中奮進,在逆境中突圍。我們有理由相信,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未來將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