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源霞等
那天晚上,我給兒子聽寫生字,十個字,他竟有三個字沒有寫對。一向很自信的兒子失望地將筆往桌子上一拍:“我怎么就錯了這么多呢?”我看著沮喪的兒子笑了,告訴他:“錯了沒關系,這樣你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兒子思索了一下說:“行,我把這三個字多寫幾遍,以后肯定不會錯。”
看著兒子,我不禁想起自己來。年少時因為考試失手,我沒有走進大學校園,一直以來我都很失意,即使后來自修了大學文憑,仍然覺得這是我生命中最遺憾的一件事。慶幸的是我遇到一位學識淵博的貴人,他聽完我的訴苦后,沒有同情我,竟說:“你應該相信,在你身上發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因為考試失利,你怎么會有現在這么好的學習習慣?”當時我聽了非常驚訝,后來回味,我越來越覺得這位貴人說得不錯,因為考試失利,我學會了努力和奮斗,學會了利用一切機會去學習,直到成就今天的自己。
雙十年華的時候,我也曾經癡心地愛過,最后卻如同偶像劇情節一般,因為年少輕狂,愛情被一點點地磨滅。當時難過得無以復加,甚至不再相信愛情。可當自己從那個漩渦里爬出來后,我明白了怎樣的人才適合陪我一輩子,也學會了應該怎樣去愛,怎樣去呵護自己的感情,最終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愛情。
工作中,我曾經被人落井下石,也曾經面對不公正的待遇和遭遇所謂的職場戰爭,我曾為此心灰意冷。但隨著人在職場一天天地成熟,我因此練就了一顆面對是非對錯寵辱不驚的心和冷靜的頭腦,職場越走越穩。
生活難免會有順境和逆境,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接受命運暫時的不公,總有一天,你會因此獲得最好的回報。也許是生活,也許是感情,也許是某一個瞬間,失去的最后總是會加倍或者從另一方面補回來,只要我們用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去等待、去努力。(見黃河網,文/蔡源霞)
我家
女兒今年剛上小學,那天放學后,女兒對我說:“爸爸,我都讓老師搞糊涂了,今天這么說,明天又那么說,我都不知道哪句是真的了。”
聽著女兒的話,我一陣納悶,問道:“你是說老師的話自相矛盾?”
女兒說:“是啊,昨天我們小組值日,老師覺得地掃得不干凈,就說‘學校是你們的家,要打掃得一塵不染才對。于是,我們就又重新掃了一遍,干凈得連根頭發都找不到!”
“老師說得沒錯呀,作為學生,就應該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來愛護。”
“可是今天,我早上遲到你知道吧?”
“知道啊,路上堵車,爸爸沒能按時把你送到學校,對了,老師沒批評你吧?”
“批評倒沒有,可快放學的時候,我怕你在外面等急了,就和老師說,可不可以提前幾分鐘出來,老師一聽就急了,吼道‘想什么時候來就什么時候來,想什么時候走就什么時候走,你當學校是你家呀?”
“老師說得也對,學生要有紀律,不遲到不早退,這是必須的!”
“可是我就不明白了,那學校到底是不是我家呀?”(見金羊網,文/于永海)
互聯網基因
互聯網是一種工具,但運營互聯網卻是一種思維方式。會用互聯網、能評互聯網與真做互聯網,三者之間存在巨大差別。這不是經驗的差別,而是思維方式的差別,甚至是思維慣性的問題。這種差別就是互聯網基因。
以產業為例,在十年左右時間里,PC、手機、音樂、出版、影視、物流、零售、金融、電信等行業都發生了劇烈變革。有的傳統企業被新興的互聯網公司沖擊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這些企業失敗的原因在哪里?專家們往往會提到一個關鍵詞“互聯網基因”。
以電信行業為例,微信正在邊緣化電信運營商,雖然運營商奮起應戰,開發了很多互聯網產品,但卻戰績慘淡。從財力、員工的能力、國家政策支持的層面看,傳統的電信公司都有優勢,但是缺乏互聯網基因,從而導致競爭處于劣勢。
“互聯網基因”來源于“硅谷基因”,具有“平等文化、產品為王、模式創新”三個維度。就平等文化而言,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中,首先,上下級的觀念必須淡化,同時工作關系要越簡單越好,這樣能給予創新產品以基本的土壤。其次,員工在工作中溝通時不會感覺到職級的差異,便于激發基層員工的創新精神。(見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