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輝
【摘 要】本文從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優化田徑課教學內容等方面探討了田徑運動改革措施,使中學體育課田徑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有趣。提高中學田徑教學質量是每個學校體育工作者值得探索和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田徑教學;素質教育;改革
田徑運動在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中教材所占的比例最大,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被認為是其它體育項目的基礎,田徑教材以它特有的發展各種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優勢,確定了其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在全國上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素質教育已成為今后學校體育教育的中心,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特點。由于田徑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優點,在體育素質教育中,有利于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中學生的頑強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符合當前體育素質教育的需要,但田徑教材與其它球類教材相比也有其弱點,主要表現在教材單調、枯燥乏味,尤其傳統的田徑技術教學,以競技田徑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反復的跑、跳和投,更顯得死板、機械。造成大部分中學生不愛上田徑課,更不用說課外進行田徑鍛煉。事實證明傳統的田徑教學已經很難素質教育的要求。改革傳統教學,從健身角度出發,娛樂與健身相結合,改變教材枯燥乏味為有趣性,使教材更為豐富多彩,從而適應素質教育要求,是當前田徑教學工作的緊迫任務。
一、優化田徑課教學內容
田徑運動是傳統的競技項目,同時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田徑教學大分部把它當作競技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教學偏向運動訓練。注重技術傳授。在中學教學大綱中一般一個項目安排四學時就結束,如果再加考核課最多也就五學時,即使是體育專業的學生也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所授的技術、知識和鍛煉方法全學透(其實鍛煉方法大部分就是來不及傳授)。這也難怪教師重技術而少講練方法,畢竟學會技術短期效果好,對達標的作用大。蜻蜓點水式的教學,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現在中學的教材大部分用螺旋式排列,一個項目會教很多次,其中大部分只是技術形式不同而已,如跳遠教學中,一年先教蹲踞式,另一年教挺身式。其實大可以用一年的教學時數教蹲踞式跳遠,而在這一年中縮短其它項目的教學時數,而在另一年中增加其它項目的教學時數,而縮短挺身式跳遠教學的時數,把挺身式跳遠當作介紹課,畢竟中學田徑課的任務不是培養田徑運動員。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我認為在教學內容方面,一要更新調整純競技運動項目的課程內容,而把一些內容定為介紹課或選修課。二要增加實用的健身體育,教學中要教會學生自我鍛煉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后能把在課堂中學到的東西帶到社會生活中去。三要更新充實體育理論課的內容和一些與田徑運動相關的知識,如運動人體科學、體育養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識,介紹一些有針對性和趣味性的運動處方。
二、提高體育教師的田徑教學水平
當前中學生對美的追求有著強烈的欲望,因此,“為人師表的中學體育教師應在每次課中都能給學生一個精神飽滿,身體健壯,神采奕奕的直觀形象,并具有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除了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外,還應有堅實的體育專業知識、熟悉田徑運動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體育教師還應該積極提高自身文化修養、開拓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對田徑教材的開發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教學水平,并能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不斷的提高田徑課的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中學生對田徑教學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事實證明,如果一個體育教師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人格魅力,那么無形之中他對學生就會有巨大的感召力。因此,應該采取積極措施,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加強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建立一個科學的田徑課考核標準與評價體系
體育教學考核評價是教學中重要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公平和準確,將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革田徑教學的考核辦法,營造“高質輕負”的教學環境。現代學校體育要注重學生增進健康的近期效益,又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健康意識的長遠效益。改革后的田徑課考核辦法,不僅要評價學生對運動技術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做出準確的評價,特別應將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身的提高幅度作為一項重要評價指標,以減輕身體素質較差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高質輕負”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生對田徑教學的興趣。在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時應該注意評定內容要全面,其次要注意評定的方法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評定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教學評價不僅要考核學生對運動技術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應建立過程化評價,要根據學生個體的進步幅度和個體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評價。通過多次評價能夠向學生提供足夠的反饋信息,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幅度以及不足,這樣既不會使學生因看不到進步而灰心喪氣,又可以使學習活動處于積極的認知過程中,能夠防止機械練習。田徑課程的考核形式還可以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形式,這樣才能使田徑考核更加科學全面合理。從而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學生的信心,提高興趣。
四、改善硬件設施,充分利用場地設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田徑教學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要有一定物質、經濟作保證,沒有良好的體育工作環境和設施條件,對田徑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難度很大,但是大部分中學體育經費缺口大,體育設備落后,場地器材嚴重不足,而且由于中學學生數多,“僧多粥少”是其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投資力度追加體育經費的投入,購置必要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硬件;另一方面要從學校實際出發加強對現有體育設施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時要因經制宜充分利用校園各種條件,修舊棄廢加強體育場地和器材和利用。
隨著體育教學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田徑教學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應改革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學田徑教學改革應從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優化田徑課教學內容、改革評價考核制度、改善硬件設施充分利用場地設備等幾方面入手,貫穿于整個體育教育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鄧國基.面向21世紀培養新型的體育教師.體育科技,2000,(2).
[2]陳為群.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田徑教學方法.福建體育科技,1999,(4).
[3]張福華.淺談體育教學創新,體育教學,2001,(2).
[4]袁沖.改革考核方法優化體育教學,體育教學,2000,(4).
[5]王關根.關于中學體育素質的探討,體育科研,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