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慧
【摘 要】二十一世紀,無論是數字圖書館還是復合式圖書館,都將對傳統圖書館產生巨大的沖擊。如何建立與之相匹配的服務模式,尤其是地方圖書館。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實現服務模式創新是地方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基本取向。
【關鍵詞】地方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
二十一世紀,高新技術迅猛地向前發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遍應用,網絡化信息環境正已形成。地方圖書館時刻感受到周圍環境的變化,同時也在嘗試著自身的超越。在現實與未來的時空中,如何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服務模式已成為地方圖書館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二十一世紀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未來圖書館如何發展,多種觀點眾說紛紜,歸納起來為:一是“無紙化”,認為數字圖書館將代替傳統圖書館;二是“共存互補”,認為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合二為一”,成為復合式圖書館。“無紙化”觀點認為,一個真正意義的信息資源空間——數字圖書館正在形成,它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主旋律。它就是運用高科技手段,將文獻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使之成為可以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存儲檢索和傳播的數字化信息。由此可見,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的一次革命。“共存互補”觀點認為,從傳統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需要面臨許多問題:①館藏數字化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②讀者的適應力仍需一段很長的時間;③網絡化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④社會文化環境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⑤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亟待提高。因此,紙制文獻電子出版物和數字化信息多種載體并存將不可避免。未來圖書館是數字與傳統有機結合,二者共存互補的復合式圖書館。兩種觀點都將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驗證和延伸。但有一點是毋庸質疑的,即:圖書館發展的歷史是一個不斷把新的科技有機地結合到現有的活動中,并通過服務加以實現的過程。二十一世紀,圖書館無論是數字圖書館還是復合式圖書館,都將對傳統圖書館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因此,重新構建圖書館服務模式勢在必行。
二、圖書館模式差異
(一)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
它是以文獻信息處理為主要內容,為本館讀者服務的中介部門,館藏、館舍、館員是傳統圖書館的三大要素。其服務模式特點為:①文獻資源有限。圖書館只能向讀者提供本館的紙質文獻資源,不能向讀者提供其他類型或更大范圍的信息資源;②操作手段簡單。圖書館對文獻信息的處理主要是手工操作,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且效率低,準確度差;③傳遞方式單一。圖書館向讀者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外借、閱覽等,缺少便捷地獲取和利用信息資源的傳輸方式;
此外,文獻信息滯后、服務范圍限制也使讀者不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和掌握信息資源。
(二)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
數字圖書館是現代高科技支撐的數字化信息系統,其服務模式特征:①館藏數字化。圖書館利用高新技術把多種文獻信息加工或計算機可識別的數字化信息,它包括國家、文字、語言、音響等多媒體信息,實現信息載體的革命性變革;②操作電腦化。圖書館多項業務實現計算機技術管理,使圖書館員從手工操作中解脫出來,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③傳遞網絡化。圖書館利用通信和網絡技術為用戶提供信息存取服務,實現大范圍的信息資源輸送,成為現代化的信息中心;④貯存自動化。圖書館在網上實現聯合,多信息服務系統相交融,用戶能與所有系統相交貯存和獲取多種信息資源,實現廣泛的信息自由流動。
(三)復合式圖書館服務模式
復合式圖書館是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共存互補的產物,其服務模式特征是文獻信息服務與數字化服務共存互補;手工操作與計算機管理共存互補;以讀者為中心與以用戶為中心共存互補。
從以上差異形態可以看出,數字圖書館或復合式圖書館符合信息社會發展趨勢,是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和必然選擇。盡管現在我們離它們尚有較為明顯的差異,但處在社會變革時期的地方圖書館應當積極探索新型服務模式。
三、構建地方圖書館創新型服務模式
(一)由“點”到“面”的全方位服務模式
這里的“點”指的是地方圖書館,“面”指的是地方圖書館所在地域。地方圖書館必須立足本地域,面向全社會,優勢互補,做大做強。首先,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可以考慮對讀者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服務,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其次,除了為本地域讀者服務外,還要積極面向社會,為各領域、行業、系統和單位的讀者提供多種信息服務。第三,選定學科門類,按專業設置一級類目,然后根據不同的檢索途徑編制索引,編寫題錄、文摘、專題研究報告等二三次文獻,為教學與科研服務。第四,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讀者需求情況建立專題數據庫,提供全文數據庫查詢服務,成為政府信息首先渠道。
(二)由“淺”至“深”的多層次服務模式
目前,地方圖書館服務層次概括起來有三種:①基礎性服務。主要滿足讀者文獻借閱、復制等;②指導性服務。主要是為讀者提供導讀、情報知識等;③開發性服務。主要以讀者特定的文獻需求開展的二次文獻編制,定題服務等。在網絡環境下,由于網絡上信息的大量涌入,讀者對信息需求形成了新的層次,這種多元化的特征在地方圖書館較為明顯。因此,要根據讀者層次的變化建立與之相對稱的服務體系,傳統的層次服務應當賦予時代的新的內涵。可以通過加大電子出版物的借閱力度、由傳統的導讀向導航轉化、建立網上咨詢系統等途徑,提高網上參考咨詢服務的效果。
(三)由“大眾”到“個性”的精品化服務模式
現代社會需求信息服務個性化,因為讀者不再滿足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識服務,而需要提供解決問題的核心知識內容。這就要求地方圖書館由“大眾”粗線條信息服務逐漸轉向“個性”細線條的特殊服務,將分散在本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加以集成,從而提煉出對讀者研究有用的知識精品。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調整內容,優化狀態。注重收藏科學技術研究專業信息資料,使藏書保持最優化狀態,為提高館藏利用率創造條件。②圖書館員的角色轉化。館員不僅要搜集、整理、分析和及時傳播網絡信息資源,還要幫助讀者過濾并篩選出最合適、最有價值的信息資源。③要了解讀者,研究讀者,知道他們需要什么精品,把讀者和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協調一致,才能達到充分有效地滿足讀者“個性”需要的目的。
(四)由“一般”到“重點”的特色型服務模式
對地方圖書館而言,收藏的文獻是否有特色是這個館在網絡環境下是否具有生存價值的依據。因此,要以“特色館藏”為龍頭,重視信息資源,實現由“一般”向“重點”轉變。①根據地方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收集和建立特色館藏。要盡可能地把涉及特色館藏的所有文獻都收集起來,使特色館藏是較完備較齊全的。②地方圖書館可以與地方高校圖書館聯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共建特色學科的館藏資源;也可以利用高校圖書館的人才優勢與地方圖書館合作共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源。③利用數字化技術和設備對特色館藏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特色文獻全文數據庫,逐步構建具有特色的數字化館藏體系。
參考文獻:
[1]黃宗忠,王曉燕.論復合圖書館與圖書館發展趨向[J].圖書館論壇,2002(5)
[2]龔愛榮,王梅.試析新世紀圖書館的發展路向[J].圖書情報知識,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