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 要】在當前學校教育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通過以下一些措施來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教育:重視創造傳統文化氛圍、引導學生誦讀國學經典、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文化熏陶、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習傳統文化。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文化
改革開放以后,西方文化的輸入,市場經濟的推行使得人們的價值觀趨向多元化,拜金主義、實用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對人們產生了消極而深遠的影響。教育領域也衍生了很多弊端,這些西方舶來思想使得現代青少年對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越來越陌生,孔孟等傳統文化都丟掉了。學生們熱衷于過洋節,卻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近乎無知。中華民族綿延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正面臨危機!當全社會出現較普遍的道德滑坡、誠信危機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儒家思想、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沒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會隨著物質越來越富有而精神卻越來越貧乏。
語文教學是傳統文化賴以延續和發展的基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這是值得我們每個語文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
筆者認為要對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重視創造傳統文化氛圍
在學校內多張貼一些古代文化名人的畫像、歷代名家書畫作品,古代文人名士的名言警句,創辦一些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專欄、黑板報等。在課堂上注意多引用一些古詩文來增強課堂的傳統文化氣息,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化的興趣。在范讀課文時根據課文內容選擇適當的古典音樂作為背景烘托氣氛。
二、引導學生誦讀國學經典
讓學生在每天晨讀時間誦讀國學經典,每學期各班級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以調動學生的經典誦讀積極性。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語感,積累語言材料,又可以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民族文化熏陶。讓學生學會儒家的積極入世、誠信仁慈、堅守道義,道家的虛懷若谷、以柔克剛、清凈自然,佛家的慈悲為懷、珍愛生命、淡泊名利。
三、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文化熏陶
傳統節日是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好時機,利用傳統節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如在元宵節引導學生學習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等詩篇;在清明節引導學生誦讀杜牧的《清明》、韓翃的《寒食》、王禹偁的《清明》等詩篇。在端午節學習屈原的生平和詩作,文秀的《端午》、殷堯藩的《端午》等詩篇;七夕節布置學生背誦《古詩十九首之迢迢牽牛星》、楊璞的《七夕》、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等詩篇;中秋節組織學生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辛棄疾的《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劉禹錫的《八月十五玩月》等詩篇;重陽節學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毛澤東的《采桑子重陽》等詩篇;冬至節學習《九九歌》、杜甫的《小至》、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等詩篇。在節日中融入中華經典誦讀的內容,會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建設美好明天的激情。在傳統節日來臨時,讓學生去調查研究民間的節日習俗,在體驗節日氣氛的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典雅的民俗文化,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四、充分發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涉及范圍廣,內容豐富,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許多傳統文化元素。如屈原、陸游、辛棄疾、文天祥等人的作品中包含的愛國主義精神;杜甫、范仲淹、蘇軾、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憂國憂民的意識;陶淵明、王維、孟浩然、周敦頤等人的作品中表現的淡泊名利的志趣;司馬遷、劉禹錫、柳宗元、韓愈等人的作品中展現的窮且益堅的意志。這些都會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產生正面的影響。
五、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習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其中的很多活動的主題都與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七年級下冊中的《黃河,母親河》、《戲曲大舞臺》,八年級上冊中的《世界何時鑄劍為犁》、《讓世界充滿愛》、《蓮文化的魅力》,八年級下冊中的《獻給母親的歌》、《尋覓春天的蹤跡》、《到民間采風去》、《古詩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九年級上冊中的《雨的訴說》、《微笑著面對生活》、《好讀書,讀好書》、《話說千古風流人物》,九年級下冊中的《腳踏一方土》、《走進小說天地》、《乘著音樂的翅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這些活動都可以作為弘揚傳統文化的實踐平臺,如果切實搞好這些活動,一定能讓學生受到很好的傳統文化教育。
總之,只要語文教師能夠在平常教學中落實這些措施,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逐漸成為知書達理、志趣高潔的謙謙君子,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在華夏大地上永遠燦爛輝煌!
參考文獻:
[1]趙洪恩.中國傳統文化通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李夏婷.民俗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1
[4]王蒙.學好中國語文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前提[J].北京:中學語文教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