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艷
【摘 要】隨著大學英語4級題型的改革,翻譯能力已成為了一項考察重點。如何適應CET4改革后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回譯教學法與學生互評策略不失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一種有效嘗試,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時間緊迫的問題,培養學生翻譯能力。
【關鍵詞】四級改革;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回譯;學生互評
一、四級考試翻譯題型縱覽
從2013年12月考試起,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試卷結構和測試題型進行調整。此次調整變化最大的就是將段落翻譯取代完形填空,將完形填空部分分值增加到翻譯部分,且分數較原來的翻譯分值增加了10%,達到15%。段落翻譯在考察學生基本翻譯能力時,特別注重考生通過上下文語境理解整段,要求考生對全文要有綜合掌握的能力。縱觀歷年真題翻譯部分的改革,從1987年底第一次四級考試至1995年6月,四級考試均無翻譯測試。之后從1996年1月開始,翻譯測試逐漸成為四級考試內容。但從1996年1月到2006年6月,11年時間里21次四級測試中,其中僅有1996年1月、6月和2000年6月的試題中包含有英譯漢測試,試題的設計是從4篇閱讀短文中分別挑選出4個句子進行翻譯,評分方式采用主觀評分。時至2006年6月,大學英語4級考試翻譯題型將原來的英譯漢改為漢譯英,要求學生根據一個句子的語境補全句子,且比分只占5%,測試重點仍為考察語言點。雖然翻譯部分以漢譯英的命題形式出現,但考查的重點還是學生的語言能力及翻譯速度,忽略了學生翻譯能力、翻譯技巧等。經過對歷年大學英語試卷題型研究發現翻譯分數每一次改革后都有所提高,而且主觀題的形式出現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側重學生的翻譯能力。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
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翻譯能力有具體要求,可是翻譯教學沒有得到教學單位的足夠重視。國內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一般不單獨開設翻譯課程,甚至有些院校根本就沒有設置面向全院大學英語教學翻譯理論和實踐課程。單從教材進行分析,大多數高校現行的大學英語教材有《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等。從教材名稱就可推斷出教材中的內容,翻譯部分較少涉及。在讀寫教程中,只有漢譯英單句翻譯練習,并且提供了參考詞匯與短語,教材沒有涉及翻譯技巧或翻譯方法。盡管教材涉及句子翻譯,但目的在于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語言點,因此這種翻譯訓練僅稱之為教學翻譯訓練而非翻譯教學。翻譯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而教學翻譯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掌握能力,教學翻譯是翻譯教學的一種手段或方法。當前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中多使用教學翻譯,卻很少涉及翻譯教學。
三、四級改革后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
為了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回譯教學法在現行教材中變得尤為重要。這既能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又能將課文的語言點掌握,同時也能有效彌補大學英語教材中翻譯素材的不足。作為一線教師,通常在對每個單元的文章結構及語言點分析清楚以后,抽出一個課時給學生講解翻譯技巧,然后要求學生完成每個單元的翻譯任務,即將教材中的英文先翻譯成中文,然后在中文基礎上,又進行回譯,最后讓學生自己將漢譯英的翻譯與課文的英文相比較,同時教師針對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針對性專項訓練。同伴互評(Peerreview)又稱同伴反饋(Peerfeedback),是指學生自己組成二個或二個以上成員的小組,為各自的某一學習任務進行互相點評,討論該任務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為組員的作品提供反饋意見。同伴互評是一種合作學習機制,該種教學方法被廣泛用于其它課程的教學,如大學物理等,但用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相對較少,多見于英語專業翻譯教學。這些學者關注的共同點是同伴互評在“翻譯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在具體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中,筆者結合課堂回譯方法,每個單元的課文分析完后,通過將成績好的、成績差的男、女生分組搭配安排學生課后/課堂分組討論,發揮幫、帶作用,同時,控制每個小組人數,組內成員輪流負責討論。個別閱讀人人起草共同討論輪流執筆集體修改輪流擬稿一分別審校一匯總定稿人人簽名共享成績。在小組定稿后,可由不同小組間交換譯文,互相修改(Cross-editing),修改之處用紅筆標示,組員需人人簽名,以示認可。學生可以在多媒體教室、寢室、圖書館或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通過互聯網登錄QQ,建立小組聊天,人人發言、討論、完成任務或進入互動平臺與教師進行討論以增加學生獲得同伴反饋的渠道。
四、結語
將回譯翻譯策略和同伴互評教學方法應用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既可彌補大學英語現有教材中對翻譯教學內容的不足,又可在現有的教學課時內豐富翻譯教學內容,增加翻譯教學策略。這將使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超出傳統意義上以語言學習為目的教學翻譯,作為一種培養學生翻譯能力的教學目的而存在。當然翻譯教學中還會有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在今后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需要廣大教師去進行嘗試,尋找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