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語言交際在人類交際活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國內研究現狀,調查對象分析以及認知非語言交際的方法和態度三個方面,對跨文化非語言交際進行闡述和分析。通過對調查對象的分析進一步形成對非語言交際的整體認知,從而得出對待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的態度和方法。
【關鍵詞】非語言交際;英語國家;中韓地區
人類交際有語言和非語言兩種交際渠道。非語言交際在整個交際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人類進行交際活動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當然是語言,但是交際工具決不只是語言,例如還依靠許多非語言的符號……實際上,社會交際常常混合了語言與非語言這兩種工具。”(陳原,1983)在日常交際活動中,若沒有非語言行為的輔助,僅僅依靠語言行為往往沒有很好的交際效果。并且,非語言交際又不能孤立存在,脫離了具體的語境,或者沒有其它的非語言行為配合,也不能有效表達明確信息。可見,非語言交際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在跨文化交際中亦是如此。
一、國內非語言交際研究現狀
80年代以來,非語言交際研究取得了很大發展,出現了首次將中國與英語國家非語言交際進行對比的《中國和英語國家非語言交際對比》。
我國跨文化交際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在國內對非語言交際的相關研究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并出現了不少成果專著。如劉潤清1989年出版《語言與文化》,胡文仲1994和1995年分別出版《文化與交際》和《英美文化詞典》,他與畢繼萬1999年出版了《跨文化非語言交際》一書,書中將非語言交際的功能分為六種:重復、否定、代替、補充、強調和調節。
二、調查分析
以韓國人和荷蘭人的調查為切入點,我對亞洲地區(主要以中韓為例)與英語國家的非語言交際差異分別就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面部表情上,英語國家面部表情變化比較豐富,講究面部表情與交談對象的感情呼應和與自己談話內容的配合;中國人注意神態自然,面帶微笑,語氣親切,表情真摯專一。
在目光接觸方面,在英語國家認為眼神交流是真誠的表現,目光交流時間長且更為頻繁;中韓都有變化,以前眼神對視,特別是與長輩,是不禮貌的,現在也開始認為說話時眼睛對視是禮貌的。
至于手勢語,英語國家的人手勢較多;中國人認為動作穩重是文雅有禮的,有時也會加入手勢語以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在用手勢表示數字方面,中西存在較大不同。但雙方也存在共性,例如豎中指都有挑釁、猥褻的意思。
關于姿勢和肢體語言,在正式場合,都注意坐姿端正。平時交談時,英語國家的人,坐姿比較隨便;中韓人在與長輩上司見面時正襟危坐,現在平時交談也比較隨便。
在體觸方面,在不同的文化也存在著差異,有些國家人們經常體觸,而有些國家很少有。同樣情形,英語國家的人感覺摩肩接踵、擁擠不堪;而中國人卻略感孤獨和隔離。
對于沉默的態度,中西存在較大差異。英語國家的人認為談話對象如果沉默就是對自己的說法不認同或感覺到乏味;中韓人則認為沉默是一種表示認真聆聽的方式。并且中韓人認為滔滔不絕會給人口若懸河的感覺。
對打噴嚏、擤鼻涕這類現象,英語國家的人一般避免咳嗽、擤鼻涕等聲音,對此聲音會嚴加控制,若無法控制會道歉;現在部分中國人也認為大聲響的擤鼻涕是不太禮貌的,不過仍有這種現象存在。
關于著裝和配飾,原來英文化的人對場合的講究超過中國人。中國服飾自古以來經歷了很大的發展變化,民族服飾也存在差異,現在中國人出席正式場合也受西方影響,西服、禮服較多。中西都講究得體的著裝原則。
在時間觀念上,英語國家,一般要預約,抵達時間以準時或晚到幾分鐘(但不超過15分鐘)為禮貌。中國以準時或提前幾分鐘為禮貌,現在也會事前預約。
個人空間和身體距離方面,英語國家的人避免擁擠和沖撞,有領地觀念;中國人體距小,不太敏感。荷蘭和韓國受訪者都表示,在中國坐地鐵是一件比較難以接受的事情,尤其是上下車擁擠和大聲說話(包括打電話)。
三、方法和態度
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研究的根本方法是文化對比。認識非語言交際,要正確看待文化對比,達到交際之前能事先理解相關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
在態度上,要努力排除文化優越感(ethnocentrism),文化模式化(stereotypes)和文化偏見(Prejudice)的干擾,盡量客觀公正對待。
非語言交際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誤會和沖突,正確認識文化差異,實現跨文化交際目的。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非語言交際,從而指導跨文化交際行為。
參考文獻:
[1]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研究及其與外語教學之間關系[J].漢語學習,1993(3)
[2]胡文仲,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9)
[3]程同春.非語言交際與身勢語[J].外語學刊,2005(2)
[4]楊平.非語言交際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3)
[5]徐紅玉.非語言交際行為的文化差異及其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影響[J].赤子,2014(2)
作者簡介:
楊金玲(1989~),女,山東省東營市人,單位: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