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省城鄉居民收入整天呈上漲趨勢。2008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1元,比1978年約增長了42倍。除去物價上漲等因素,實際年增長率為6.5%;而農民人均純收入4512元,同比增長30.6倍,實際年增長率為6.2%。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由1978年的2.27:1上升到2008年的3.06:1,城鄉居民收入比值增幅為34.8%;而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差則由1978年的181元陡然上升至2008年的9309元,增幅為50.4倍。
由表格數據我們可以總結出:
第一、從改革開放至2008年,全省城鄉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每年均有較大幅度增加。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一直在提高。
第二、從改革開放到2008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整體呈擴大趨勢。不過城鄉收入差距也并非一直呈增長趨勢,總體而言,可以分為3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78年至1985年。在此時期,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由1978年的2.27:1縮小至1985年的1.92∶1,這是由于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從農村開始的。在此時期,由于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的促進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而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大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但是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收入絕對差仍在擴大,這與城鄉居民收入的基數差異有關),因此,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縮小。
(2)第二階段:1986年至1995年。這一階段,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大于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這不僅體現在城鄉居民收入的決定差距在大幅度的擴大,而且城鄉居民的收入比也在擴大。特別是1991年至1994年這段時期,例如,1991年至1992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59:1上升至2.93:1,增幅為13.1%。而1993年至1994年,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差由1965元上升至2733元,增加了768元,增幅為39.1%。在這段時期,國家重點改革對象為國有企業,使得國有企業的效率大大提升,城鎮生產力大幅提高,因而使得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幅遠遠大于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3)第三階段:1997年至2008年。1995年至1996年,城鄉居民收入比有了一個下降的趨勢,由1995年的3.30∶1(這也是目前為止城鄉居民收入比值最大的一次)下降至2.82:1。1996年至1997年,城鄉居民收入比值仍在下降。而從1997年開始,城鄉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又再一次上升,不過較之上一階段的上漲情況,這一階段的增幅較小。
二、現象分析
(1)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根本原因。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指以社會化生產為主要特點的城市經濟和以小生產為主要特點的農村經濟并存的經濟結構。城市社會化大生產的效率遠遠大于農村小生產的效率,這也就是為什么全省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大于農村居民收入增幅的原因。另外,由于歷史原因,城市積累的財富多余農村,然而,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限制了城鄉之間物質、信息、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這進一步使得城鄉之間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失衡,使得城鄉差距越拉越大。這體現在上述的第二階段。另外,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下,戶籍制度、醫療保障制度等也使城鄉居民享受的權利不平等。一旦城鄉二元結構逐漸打破,城鄉之間的經濟格局逐漸趨向統一,那么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速度將減緩,這在1997年至2008年我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相對第二階段有所放慢。
(2)國家或者省里的政策導向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有一定影響。從先前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由于改革開放初期的重點放在農村,因此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有所減少。一旦政策導向傾向于城鎮,一方面財政多用于城鎮發展,另一方面,農村發展的果實也將較多地投入呈城鎮的發展,而不是維持其本身的良性發展。兩者共同作用,使得城鄉收入差距更加擴大。由這些原因導致的結果反應在全省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上。1978年至1985年,由于國家政策傾向于農村,加之農村不必為城市建設而付出代價,因此這一時期,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大于城市生產力的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縮小。然而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湖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現狀、原因及其對策建議
410217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向慧群至1997年這段時期,隨著國家政策逐漸轉移至城市,相比之下,農村的發展只能靠自身的不斷積累。然而更為嚴重的現象是城市的發展不斷侵蝕著農村的改革成果,城鄉差距迅速拉大。1997年之后,由于國家或者說省里逐漸意識到城鄉差距拉大的嚴重后果,開始注意實施一些保障農民生活的一些政策,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是2003年全國免除農業稅這一歷史事件。一系列保障農民的政策的實施使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反應在數據上的就是在這一段時期內,盡管城鄉差距依然在拉大(畢竟城市的發展速度遠遠大于農村,這是由于歷史發展階段所致),但是,城鄉差距拉大的速度較之上一階段明顯變得緩慢。由庫茲涅茨的倒U型曲線可知,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可能接近最高點。
三、對策建議
(1)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具體可以表現在逐步取消現行戶籍制度,促進城鄉之間合理規范的人口流動,充分發揮農村勞動力低廉的優勢,同時結合城市勞動力素質普遍較高的優勢,既節約成本,又能夠較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形成互補優勢。此外,要改革相應的教育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特別是對于目前大量的農民工及其子女,要切實保障他們的醫療衛生安全以及子女教育問題,防止農民工二代現象的滋生。最為跟本的還是要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將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逐漸轉移至農村,在家門口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在這一點,我省做的比較好。今年來我省積極承接珠三角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也注重技術型產業的發展,既解決了農村居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也提高了全省勞動力的素質。
(2)城市反哺農村。隨著我省長株潭一體化的推進,城市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加快,但是我省西北由于地理環境較差,加之歷史遺留問題,整體發展水平一直落后與湘北地區,特別是山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加落后,這就需要我省發達地區加強對貧困地區的反哺,例如可以在湘西地區投資當地特色農業手工業,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防止貧困的惡性循環。另外,城市化地推進也要逐漸減輕農村居民的負擔,將農村經濟發展的果實切實落到農業上,防止拆東墻補西墻的事情發生。
參考文獻:
[1]陳憲.湖南省城鄉居民收入統計表.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態勢和緩解.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如何正確認識收入差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