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翠虹
【摘 要】環境是潛在的老師,對幼兒的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把環境創設看作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環境生成主題,讓環境創設在主題教育中發揮他的直觀、易操作、能互動等優勢,為教學服務,主題活動的多元性也為環境創設的多面性提供素材,兩者密不可分。
【關鍵詞】環境創設 主題墻 主題教育
所謂主題墻面,顧名思義,是教師根據幼兒現階段學習的主題內容而設計的墻面環境,其作用是引領幼兒的探索學習,梳理、記錄幼兒在探索中的發現和獲得的經驗,反饋幼兒的成長,幫助幼兒學會主動學習,在實踐中,由于教師對主題墻面的教育價值理解不全面,不深刻,在設計和使用主題墻時存在一些誤區
一、當前主題墻設計上的現狀分析
誤區之一:很多教師將張貼圖片等同于主題墻面設計,主題墻形同于展覽板,主題教育達不到應有的功能。從根本上講,這種缺乏理念的設計,既不能引發幼兒學習與探索的欲望,也不能反映出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目標。
誤區之二:主題墻面的設計忽視幼兒的主體性,形同于教師的創意角。很多教師對墻面如何與幼兒產生互動缺乏思考,一味的追求美觀而忽視了主題墻的本質內容;幼兒參加主題墻設計深度和廣度有限,缺乏成就感。
誤區之三:主題墻面缺乏動態設計, 成為一面“死墻”,無法體現課程和教學。很多老師忽視了主題墻創設的本質其實是幼兒自身同化和順應的過程。一個好的主題墻面應該是一個可視的學習過程圖,呈現出幼兒學習該主題時先后進行了哪些探索活動,在探索中解決了哪些問題等,發揮出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作用。
二、主題墻與主題教育有機組合
(一) 讓主題墻設計走進 教育活動
優美的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示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兒園的主題墻飾作為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始終是幼兒教育的重要部分墻飾作為一種顯現的教育資源,彌足珍貴。學校進行環境創設時,讓墻飾與主題教育緊密聯系,讓主題墻飾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
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我班設計了一個“快樂農場”的走廊側樓梯的墻飾,設計意圖如下:在牧場里,一群可愛的小綿羊,卷卷毛, 各種可愛動態,遠處有棵樹,一片小草,幾朵鮮花,邊角上的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渾圓剔透的葡萄,一個熟睡中的小寶寶在搖籃里正在做著甜甜的夢,陽光下稻草人在看著這美麗的一切。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利用這些幼兒身邊常見的材料,組織幼兒收集、制作、分享、交流。讓幼兒們由衷的感受到“快樂農場”的樂趣,小小一面主題墻,變成了承載知識的窗口,一個“無聲的老師”就這樣悄然展現在幼兒面前,恰到巧處的主題墻設計是教育活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主題墻的形成過程就是主題活動不斷展開的過程。
(二) 讓主題教育的需要融入墻飾設計
教育需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每一面墻飾都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讓它會說話,它與幼兒的感知和體驗聯系在一起,與主題活動的實施、教育情境的創設及幼兒發展聯系在一起。它的產生是為了幫助教師實施教學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教學內容。
比如:在小小班,以 “我的家”主題,在墻面上貼上全家福,讓孩子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溫暖傳遞;以此為靈感,還拓展布置了“我的媽媽”的主題墻飾。讓媽媽美麗的笑容,溫暖懷抱走進兒童世界,初入園的孩子們害怕陌生的環境,想家時候便可以看看媽媽了。教師在環境創設中努力激起幼兒對多一點來園的愿望。在墻面環境布置中融入對幼兒情感因素, 借助環境去表達關懷,讓每個幼兒如沐春風,溫馨長遠。 環境中墻飾的內容時更多的考慮內容隱含的教育價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觀。
(三) 讓幼兒成為主題墻設計的主人
《綱要》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在環境創設方面,應當努力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讓孩子走在設計的前臺。在設計中體驗快樂,成功的喜悅。如:我們中班在創設“有趣的昆蟲”主題墻飾時,先是師生共同討論墻飾布局,然后由老師創作大背景,其他的讓孩子們自己設衣服,畫出來,貼出來,剪出來。哪怕再不起眼的 的作品,只要是孩子自己動手完成的,都是激發孩子自信心的有效途徑。一名優秀的教師要用欣賞、發展的眼光與和藹的言行,做孩子們夢想飛翔的引領者,而不是一味代替包辦。切忌將所有墻面填滿,多留給給幼兒留有參與的空間,讓幼兒感覺自己是墻飾布置的主人,“朝夕相處”,時時主動地思考與創作,讓環境主題墻設計成為一種“隱性課程”;切忌一呈不變,教師應引導幼兒不斷關注墻飾,引導幼兒有意識地觀察和參與創設、更新,最大限度地發揮墻飾的教育功能,讓墻飾真正成為幼兒與教師近距離的“對話”;切忌以成年人的思維和眼光先入為主,及時審視自己。
總之,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幼兒無聲的老師,對幼兒的影響是隱性的,也是巨大的。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邵玲珠.幼兒園墻面裝飾的實踐[J].幼兒教育,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