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彥萍
【摘 要】培根曾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確實,良好的習慣不僅能讓孩子懂得閱讀,懂得關注書中的細節描寫、人物情感、故事內容,更能使閱讀伴隨他的終生,在閱讀中獲得最大、最多、最好的發展。對于幼兒來說,當他們對書產生了興趣之后最迫切的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愛護圖書;會整理圖書,看完后會把書放回原處;認真看書,一頁一頁地從封面開始看;初步學會傾聽,能認真聽別人講故事、讀書。
【關鍵詞】繪本;閱讀習慣
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導孩子迷上讀書,那么你所影響的不僅是孩子的未來,而且直接影響整個下一代孩子的未來。”讀書不僅可以使人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使人明理,為人生導航。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引導幼兒愛上閱讀,我們責無旁貸。
繪本被稱為“人生的第一書”,已被全世界公認為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它又稱為圖畫故事書,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而全是圖片的書籍。這類書籍特別強調視覺傳達效果,版面大而精華,插圖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功能,更有強調主題內容的表現,以引發幼兒觀賞及閱讀興趣為目的。孩子對于圖畫的觀察力往往超乎成人的想象,好的圖畫書中的圖畫能潛在地引起好奇心,激發想象,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看,每一次都能感知到不同的喜悅。
心理學的研究認為,4歲左右是圖形認知的關鍵期,從繪本中獲取故事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要依靠在孩子認真的閱讀中,逐漸熟悉并理解畫家藝術語言——"視覺文字",這對于幼兒來說特別具有學習的意義。如果孩子在識字之前就在聽故事和欣賞圖畫之中受到熏陶,知道圖畫書里有不盡的樂趣,就會開始主動地看書,根本不用大人說:"快看書去!"。如果圖畫書只被用作學習或道德教育,那么就失去了它的本質,無助于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長。對于整個幼兒園年齡段的孩子認知特點來看,良好閱讀興趣的培養是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有效閱讀的有利途徑,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能為他們今后良好閱讀能力乃至學習習慣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認識繪本作用,科學利用繪本
繪本是用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圖畫與少量簡易的文字交織的形式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幼兒讀本。用繪本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幼兒的情感和閱讀經驗,為幼兒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對于繪本的使用、購買都要注重科學性,如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根據選擇繪本時注意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知差異;教師需要關注幼兒對繪本內容的興趣和認知需要;教師在使用繪本時需有創造性“加工”;教師需理解繪本閱讀和通常的“看圖說話”有著本質的區別等等。
二、多種閱讀形式,激發閱讀興趣
現代的教育需要講究師生間的尊重、平等,教學互動等教育理念,而且現在的孩子接觸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家長給予的教育也更加民主、平等,因此孩子更加愿意表達內心的意愿,并且充滿個性,因此也要求我們老師必須時刻了解最新的教育咨詢,走進孩子的內心,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而幼兒由于生活經驗有限,對于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因此我們在選擇繪本時首先應該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內容的繪本故事,并以新《綱要》精神為指導,遵循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以充分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為原則選擇合適的繪本,以幼兒樂于閱讀的方式開展早期閱讀活動,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繪本的教育價值。其次在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各種方法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吸引他們。因為幼兒面對新奇的世界,好奇的天性促使他們樂于去探索,這時候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開發出來,又養成一定的學習好習慣,那學習效果可以說是事半功倍。例如,給孩子講故事需要老師用豐富夸張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來引起他們傾聽的興趣;又如講故事的時候出示圖片給孩子們欣賞,同時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圖片上的細節,例如圖片上角色的表情、動作,圖片的背景等,并詢問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一個個問題和幼兒一起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節發展,吸引幼兒認真傾聽,體會閱讀的樂趣。最后我們需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和繪本形成互動。在閱覽室合理地擺放桌子和椅子,在四周還有繪畫制作的圖示,提醒大家閱讀區應該遵守的常規,營造出安靜的閱讀氛圍。這樣的一種環境氛圍,隱性地、溫馨地提醒每一個來圖書室的孩子進行閱讀活動時要養成的好習慣,更加專心于閱讀活動。
三、運用繪本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
培根曾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確實,良好的習慣不僅能讓孩子懂得閱讀,懂得關注書中的細節描寫、人物情感、故事內容,更能使閱讀伴隨他的終生,在閱讀中獲得最大、最多、最好的發展。對于幼兒來說,當他們對書產生了興趣之后最迫切的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愛護圖書;會整理圖書,看完后會把書放回原處;認真看書,一頁一頁地從封面開始看;初步學會傾聽,能認真聽別人講故事、讀書。
幼兒是以成人的言行為參照物,而陪伴他們共同生活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平時,老師就要時刻注意要求自己也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如發現有些幼兒把書卷了起來,就馬上說:“你這樣,小書要疼的。”在擬人化的語氣下,孩子善良的天性得到發揮,他們就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圖書室的每一本圖書都時按照封面的大小分成幾組,用點卡做了小標記,貼在圖書角相應的位置。孩子們知道了每種書都有自己的家,看完書的時候要讓書放回去,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在放書的時候就特別留意小標記,自然就將書放得整齊了。在閱讀區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看書時的狀態,當發現有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要及時指出,并提醒他們正確的做法。
幼兒才剛剛開始接觸閱讀,而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的摯友。”,因此早期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引導、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我們應以科學的態度、理智的頭腦,善于從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去選擇最為合適的繪本,使早期閱讀活動真正能引發幼兒不竭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能養成受益終身的良好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黃人松.學前教育學,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余耀.《由圖畫書愛上閱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