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娜
【摘 要】《彼得與狼》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童話,作品賦予了每個角色不同的樂器,以自然音響的模擬和性格化的音調,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描繪了童話的故事情節和角色的動態。音樂通俗易懂,形式新穎活潑,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音樂的魅力,使人回味無窮,作品思想內容更是讓人深思。
【關鍵詞】彼得;狼;音樂形象
《彼得與狼》是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童話,該曲雖是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樂,但也使成人們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作曲家富有創造性地采用了交響童話的新穎體裁,一邊用管弦樂隊演奏,充分發揮各種管弦樂器的特征,以自然音響的模擬和性格化的音調,描繪了童話的故事情節和角色的動態。一邊為使孩子們更易于理解,還專門為樂曲創作了通俗的解說詞。《彼得與狼》全劇沒有對話,只有音樂和聲響,反而給人們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這部交響童話中有很多角色,作曲家賦予了每個角色不同的樂器,分別體現他們各自的主題,音樂中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弦樂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響,分別代表小鳥、鴨子、貓、爺爺、少先隊員彼得和獵人。不同代表樂器或獨奏,或交替進行,都深深牽動著我們的心弦,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音樂的魅力,使人回味無窮。
故事開始于一個寒冷的冬天,北風呼嘯,雪花紛飛,彼得的爺爺拿著獵槍警惕的張望,而彼得渴望地望著木門外溫暖的陽光卻不能出去(一種沉郁的音樂來襯托此時的氣氛)。一日趁著爺爺睡覺的時候偷偷跑出去,之前有些陰郁的氣氛,在彼得推開木門的一剎那轉變了,輕松歡快的音樂響起(此時運用小提琴反覆奏出彼得的主題),象征彼得好不容易得到自由的愉悅心情。
被氣球繩捆住的小鳥正在努力地高飛(以長笛高音區清脆透明的音色吹出快速、頻繁、旋轉般的旋律,模仿了小鳥清脆而婉轉的鳴叫,表達小鳥快樂的心情。),小鳥看見了鴨子,就飛到他身邊,鄙夷鴨子是不會飛的鳥。鴨子不甘示弱,諷刺小鳥不會游水,于是它們倆吵得不可開交,惹得說不過小鳥的鴨子嘎嘎地亂叫。 在彼得的鼓舞下,鴨子開始在池塘的冰面上笨拙而快樂地滑行著(雙簧管的音色本來帶有一點鼻音效果,它的低音區就更像鴨叫一般,在中音區吹出的帶變化音的徐緩主題旋律,具有悲歌性,表達鴨子后來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慘命運。)。
由于出門時忘了關門,一只貓兒不知道什么時候躡手躡腳的從草地上爬了過來(貓在這部交響童話里是個調皮搗蛋的角色,當貓這個形象出現之時,單簧管就奏出緩慢而幽默的旋律,讓人想象到一只躡手躡腳的小貓正盤算著想要捉住小鳥的詼諧畫面,單簧管輕快活潑的跳躍性音調演奏,顯示出貓捕捉獵物時的機警神情,以及貓詼諧活潑的性格。)。貓兒悄悄地挨近小鳥身旁,心中盤算著:“小鳥和鴨子正忙著拌嘴,我正好可將小鳥捉住”(貓的主題配上弦樂撥奏的伴奏,音樂張力逐漸升高,突然音樂高鳴,打破沉寂。)。“小心啊!”彼得大叫一聲,小鳥急忙飛上枝頭,鴨子也很生氣,對貓發著脾氣。小貓不以為然地從水里爬上了岸邊。音樂隨著劇中角色的動作和心情變化著,富有節奏和趣味,很是生動。這時老爺爺突然驚醒,隨身攜帶的鑰匙不見了,窗外的大門敞開卻不見彼得蹤影,就趕緊出門尋找(大管吹奏出老爺爺的主題形象,大管粗獷、低沉、緩慢的音樂,表現出老人說話嘮叨,走路緩慢的神態。)。而此時的彼得和小鴨正在冰面上開心地滑行著(小提琴奏出彼得愉悅的心情,當看到爺爺手拿獵槍站在自己跟前的那一瞬間,輕松歡快的弦樂戛然而止,嚴肅而嘮叨的大管止住了彼得的主題音樂。)。看到彼得隨便到牧場游玩,爺爺生氣的說:“這里是危險的地方,萬一狼出現了怎么辦?”然而彼得一點畏懼也沒有,未將爺爺的話當一回事,很不情愿地被爺爺拉進了木門里,大門又被鎖上了。
木門之外,就在他們離開不久(伴隨著圓號、銅鈸和弦樂顫音同時響起,一片陰森恐怖的氣氛襲來,伴隨著狼可怕的步伐,音樂由弱漸強漸漸響起,從音色、音量和音調上,都有一種陰暗的感覺。),從森林里走出一只兇惡的大灰狼,貓看見了,打著寒顫一溜煙爬上了樹,安全啦(奏出往上爬的貓的主題音樂,形象地描述了貓一溜煙就爬上了樹梢,音樂也由強變弱,節奏由快漸漸變得舒緩。)!此時嚇壞了的鴨子嘎嘎亂叫,慌亂地從池塘爬出拼命地逃啊逃(鴨子的主題也有變化,它的速度加快,顯得急躁不安,而且移到高音區形成奔跑的音型),大灰狼看見了,調頭緊追,鴨子搖搖欲墜地跑著,狼卻緊逼而來,大灰狼愈追愈近,愈近……(接著一聲強奏),狼一下子就將鴨子吞進了肚里。一根鴨毛飄落下來,彼得傷心地想起和鴨子在一起的點滴(鴨子的主題音樂緩緩響起,雙簧管的音樂就像是鴨子在狼肚子中哀鳴的模仿,弦樂間或輕輕響起,彼得手捧鴨子的羽毛傷心著。)。大灰狼還在周圍打轉,用貪婪的眼睛盯著他們,(貓和小鳥的音樂,小鳥稍稍安心,但貓仍是余悸尤存。)
這時彼得從大門后面注視著所發生的一切,眼睛狠狠瞪著大灰狼,突然他有了主意,跑進院子里找到一根結實的繩子,爬到高高的石墻上(彼得的主題音樂在低音域奏起)。因為,在狼打轉的那棵樹上有一根樹枝正好伸到石墻上。彼得抓住樹枝,輕巧而謹慎地移到了樹上,輕聲告訴小鳥在狼的頭上打轉(飛舞般的長笛聲),小鳥機智而勇敢地在狼頭上飛來飛去,把狼氣得亂撲(銅管強而有力的節奏表示大灰狼咬牙切齒的表情),卻拿聰明的小鳥沒辦法。彼得乘機將繩子一端打了一個活結,非常小心的放下去(以小提琴拉出下降的曲調),一下子就把狼尾巴給套住了,狼被套住后,就沒命的亂蹦亂跳,想從繩套中掙脫逃生(狼亂跳的動機和拉繩的動機),但繩子掛在樹干上,另一端牢牢的綁在彼得身上。狼越是掙扎,尾巴就被套的越緊,狼生氣極了,兇狠地瞪著眼睛,朝彼得撲來,彼得的臉上雖被抓出幾道血紅的印記,狼卻不能進一步靠近他(音樂緊張而激烈),大灰狼還在努力掙脫著,等到狼第二次撲來的時候,彼得一把抓起地上的網繩扔向狼,狼被困住了。
(定音鼓和木管樂器描寫腳步行進的音樂愈近愈強,)這時,幾個追趕這只狼的獵人們趕來了,慌亂之中打響了獵槍(定音鼓疾擂著)。聽到槍響的爺爺也從屋里趕了出來(在爺爺打開木門的那一剎那,歡快的彼得主題音樂響起,老爺爺的主題音樂有了一些改變,描述著此刻的緊張和驚奇),彼得奪過爺爺手中的獵槍說:“不要開槍,大灰狼已被我和小鳥捉到了,我們把他送到動物園去吧!”
(銅管奏起勝利的進行曲調,一支凱旋的隊伍多神氣啊!)爺爺開著車,彼得和小鳥站在關著狼的箱子上享受著勝利的感覺,一路凱歌向城里駛來(小鳥歡快的長笛聲),小鳥在大伙頭上旋舞,它快活地叫著:“快來看我們逮住什么了”!小朋友們一下子都圍觀過來,扛著獵槍的獵人也緊隨其后圍了過來(獵人的主題音樂)。彼得看到馬戲團的海報上被人們奴役的動物,看到肉店中掛著的動物肉,又看到獵人惡意地用槍指著籠中的狼,這樣的情形,正如當初被獵人欺負的自己。最后,彼得放走了狼。
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結局,貓捉小鳥,狼吃小鴨,這是生物法則。而人欺負人呢?
交響樂的欣賞,欣賞的并不僅僅是演奏的技巧,而是讓人沉醉,讓人感動的情感,一場交響曲,聽過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這才是最重要的。
閉上眼睛,讓自己融入其中,傾聽,思考,你會發現,原來這其中,包含了如此之多濃郁而又熱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