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良
兒童對美的事物感受很早,視覺很獨特,想象很豐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渴望藝術享受的心情與日俱增,尤其是進入小學后,對美的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小學美術直觀、形象、生動、易學,作為小學美術教育,如何順應學生的愛美要求,滿足他們渴求藝術享受的迫切心情,使學生在每一節美術課中興趣盎然,積極體驗、主動參與,進而達到激活審美情趣、放飛思維翅膀、點燃藝術火花的教育目標,是我們每一位美術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一、激活審美情趣放飛思維翅膀
1.激活審美個性,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小學美術教材,形式靈活多樣。但教師在運用教材時不應“死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就是要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教材。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水平。這樣可給課堂注入興奮劑,形成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例如,教人美版四年級第十三課《多姿多彩的靠墊》一課時,教材提供的圖案和范畫都很單調,如果直接用于教學,效果肯定會不好,于是我在吃透了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貫徹全課。首先創造全班學生在虹貓藍兔家做客的情境,讓學生結合生動的動畫觀察,探索虹貓藍兔家沙發靠墊的圖案有什么規律、顏色如何搭配、擺放,接著創設虹貓藍兔擺水果、糖果招待客人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擺放。最后引導學生參觀虹貓藍兔的房間,幫助虹貓藍兔設計房間墻面、地面的圖案,用這種自娛自樂、邊玩邊畫的教學方法,啟迪了他們的心智,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個性品質。
2.激發藝術表現,訓練思維的發散性
兒童作畫開始時多是憑印象來畫的,缺乏獨立性。教師在課堂上為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可采用“一問多思”或“一題多表現”等方法。如,畫“風”,可以設問:大風吹來時會出現什么情景?請每個學生不要忙著回答,多動動腦筋。然后,將各自的想法畫下來。這時,就會發現風吹的情景有多種多樣。又如,教學《靈巧的手》一課,在進行手偶游戲時,在學生想急迫表現自己創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心情達到高亢時,我便讓學生人人登臺表演,有的學生做出了各種小動物的形象,還有的學生積極思維,小組做出了各種“百花齊放”的造型。真讓人目不暇給,擊節叫好,這樣聯系生活,創設環境的課堂,既激發了他們的創作興趣,又注重了美術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使他們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3.激勵自我體驗,培養思維的集中性
小學生好奇易興奮,教學時營造一些以趣生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手腦并用,視聽結合,培養思維的集中性。例如,在美術工藝課堂里,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把玩、琢磨、探索、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工具材料性能的多樣性、步驟的多變性、方法的豐富性。結果,學生所創造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出示的圖案范畫要好得多,更豐富、更生動,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更快、更準確。
4.鼓勵大膽創新,放飛思維的創造性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風景美”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畫時,老師課前先布置學生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哪一處景象最能代表家鄉的美。由于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不大一樣。學生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和形式都非常豐富,從不同角度多方位地體現出家鄉的美。因此,在教學中,應啟發激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發展美和創造美。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社會,可以激活他們的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藝術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二、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美術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鼓勵學生自我表達,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我國傳統的美術教學,在課堂授課方面一直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究其原因主要與美術教學方式陳舊、美術教師個人素質不足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今后美術教學展開的過程中,美術教師要想對學生的個性進行有效地培養,首先就要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入手,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來說,美術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表達,通過增加課堂問答、強化課堂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可以主動地對美術知識進行思考,并融入美術教學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并且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融入美術實踐過程中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平臺。
2.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觀察能力
藝術根植于實際的生活,因此,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想提升美術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感悟到美術的魅力,藝術的博大。首先,美術教師應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合理地對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安排。例如,在學習《冷色與暖色》時,美術教師就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生活中的色彩搭配進行觀察,并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討論,看看生活中冷色和暖色都有怎樣的應用,進而讓學生總結一下冷色暖色在生活中應用的特點。其次,美術教師要增加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積極地組織學生去野外采風或者去美術館、畫廊等地進行參觀,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加強對美術學習的認識,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認知。
3.把握學生興趣愛好,強化教材內容創新
通過對我國美術教學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美術教學在進行的過程中,在教材方面一直沒有大的突破。雖然隨著新課標的提出美術教材內容有了一定的改變,在實踐性、全面性、創新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教材的編寫需要經歷漫長的修改與校對,因此,使大部分的教材都與時代的發展有著一定的距離,難以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所以,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授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把握,同時還要適當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與發展,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到一起,促進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教法靈活,富有創新
教師長期使用一種教學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必然感到乏味,興趣減退。美術教師應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寓教于樂”,在兒童與美術創新之間架起一座金色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變換教學方法和手段,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讓孩子們在快樂和新奇中表現心靈,提高思維的創新性和敏銳性。就像流淌的河水一樣,因為流動變化而靈動、秀麗。對兒童繪畫創新能力提高而言,亦是如此。創新教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有利于學生發展,都是可以采用的。當然,多變的教學形式并非只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興趣,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參與,因為他們是主體。應設法使兒童的天性得以充分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善于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兒童的創新興趣。如將故事與繪畫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根據故事推理多種結局,并就自己的推理進行繪畫構思。例如我在教《帽子回來了》一課時,給學生講了一個關于小豬的故事,引導學生聽完故事后設想多種結局,有的學生回答是長頸鹿先生幫忙,有的說是小鳥用嘴銜下來,有的講是大象用長鼻子勾下來。學生設計的結局各異,此時老師要善于引導,讓學生展現自己獨特的繪畫思路,就能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的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通過美術教學方法的拓展、教學內容的創新等方式,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鑒賞能力等進行提升,讓學生可以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都得到有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