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麗
摘 要:區縣級電視臺是最接地氣的主流媒體。在新常態下,緊緊圍繞區縣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好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準確、及時地把中央、省市區各級政府的重要精神傳達給基層百姓,是區縣級電視臺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應該擔當的神圣使命和社會責任。
關鍵詞:新常態;區縣級電視臺;提高輿論引導力;接地氣;新聞價值
發揮好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要切實提高輿論引導力。
而提高輿論引導力的核心是提高宣傳產品的質量。在區縣級電視臺,宣傳各級政策、重要精神部署的最重要的產品就是電視新聞。因此,把握新常態下,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的新趨勢、新變化、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做好新聞傳播,是區縣電視臺的立臺之本。
1 新聞產品要接地氣
區縣電視臺新聞節目要深入貫徹落實新聞戰線“走轉改”的要求,切實履行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基本職責,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凝聚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正能量;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掌握各級重要精神部署,熟悉各級政策,了解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及時宣傳各級政策的同時,注重結合基層實際,引導基層按照上級的部署要求,不跑偏、不走樣、不折不扣抓好落實。以新常態下的工業發展為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投資趨緩,市場需求下滑,一些地市原有的工業產業布局不盡合理,新興產業還處于發展階段,轉型發展的壓力很大。從中央到地方,對工業企業轉調創都出臺了相關激勵、扶持政策,各地國土、金融、審批、環保等部門也相繼優化服務,助力企業發展。新聞宣傳就要做好政策宣傳與企業的結合,就具體企業新常態下,遇到的難題,下一步的發展思路,企業能享受的政策扶持和幫助等進行深入調研,這樣做出來的新聞,其他企業才有借鑒意義,避免政策宣傳空對空。新常態下,做好基層黨建的宣傳,對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區縣級電視臺黨建節目怎樣做得老百姓愛看?關鍵還是把黨建與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相結合。中央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 ”專題教育,是基層電視臺開展黨建宣傳的主線。“潤物無聲”,多用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具體事例,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各級黨委怎么抓實事、解難題,各級黨組織怎么為群眾服務——黨為人民服務的形象就生動地樹立起來了。主流媒體在黨建宣傳方面切忌“假大空”,如果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群眾是不會“買賬”的。
2 新聞產品要有價值
新常態下,區縣級電視臺要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余家慶主編的《新聞學辭典》關于新聞價值的解釋是:“新聞價值是選擇和衡量新聞事實的客觀標準,即事實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特殊素質的總和。素質的級數越高,價值就越大[1]。 劉建明認為:” 現代新聞價值理論應當回歸價值的本義,體現對受眾的有用性,對其內涵的闡述在哲理上符合認識邏輯。所謂現代新聞價值, 是指受眾在接受新聞活動中滿足其需要所表現出的效應。有用、有益、有效是新聞價值的三個要素。在基層,許多惠民政策比如:勞動就業、醫療、民政救助、紅十字會救助、農業生產補貼等等,許多群眾并不十分了解。區縣電視臺通過《權威發布》等專欄,系統解讀這些民生政策,就能實現有用、有益的原則。受眾通過看這樣的新聞,幫助自己或他人更好地利用民生政策,就達到了有效的原則。另外,比如安全生產、健康養生、交通提示等各種生活資訊類宣傳產品,都具有新聞價值屬性,也都是百姓愛看的,滿足百姓需求的。解民憂是新聞產品價值的另一充分體現,也是提升區縣級電視臺影響力的關鍵。一是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幫助群眾解難題,推動推動政府職能部門作風轉變。例如,群眾在具體事務辦理中,如果遇到部門不作為,門難進、臉難看,推諉扯皮,或者亂作為,損害群眾利益,媒體的介入監督,將有力推動部門轉作風提效能。二是急群眾所急,為群眾辦實事。例如,群眾生產生活中,農產品信息的及時發布能有效緩解群眾的賣糧難、賣菜難等。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突發事件、應急事件的救援,最大限度減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3 輿論引導要鮮活
“鮮”就是要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捕捉最新鮮的新聞資訊。“活”,就是報道方式要靈活新穎,要有親和力。只有鮮活的新聞,才有吸引力、感染力。刻板、模式化、同質化的新聞早已失去了受眾,這樣的新聞也很難擔當輿論引導的重任。區縣級電視臺與基層接觸最多、最便捷,這就迫切要求記者進一步提升業務素質,重視新聞傳播規律,打好理論功底,政策路線根底,提高新聞敏銳度,善于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由“小”處入手反映時代大主題。同時要創新表現手法,多用現場報道、跟蹤式記錄、漫畫、圖表等比較“活”的報道方式,提高新聞產品的可視性和感染力。新常態下,區縣電視臺提高輿論引導力,還要創新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形成宣傳合力。要豐富宣傳內容,通過組織媒體活動等加強道德建設宣傳,凸顯媒體公益性,提升媒體公信力。
參考文獻:
[1]余家慶主編《新聞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