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杭
“我不滿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諉,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不想就這么活著?!?/p>
自央視離職后,她歸來了,帶著《穹頂之下》,向我們講述一年來她“看見”的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不管紀錄片是怎么拍出來的,不管那些影像資料是哪里提供的,不管她的身世背景怎樣,我想,我們共同生活在穹頂之下,別讓柴靜一個人。
始終記得片頭那個臉上滿是塵埃的小女孩,一雙清澈的眼眸,可是,她的世界里從未有過藍天;始終記得那個扎著兩個小辮的背影,小手拍打著玻璃告訴我們她想出去。霧霾,始終是籠罩在人們心頭上的陰霾。
一個個機警又一針見血的發問,一個個荒謬而有合理以致顯得無奈的回答,那些多環環相扣的推導與反思,把霧霾的本質、成因,執法的真相,法律的漏洞探究得既深入又明白。我們應該感謝這位看似柔弱實則剛強的母親,感謝她的無私,感謝她勞神費力四處奔波的社會責任感與公益心。
她奔波于中國、美國、英國,追根溯源,尋找關于空氣污染的數據,她竭力收集相關資料、積極向國內外專家求教,而且不惜冒險充當實驗對象?!恶讽斨隆肥乔罄?、講理,以理服人的。這個專題片的力量,是牢牢建立在對真相的渴求、對科學的尊重和對真理的敬畏之上的?!恶讽斨稀繁磉_的是一個普通公民對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間的訴求,這個訴求之所以值得敬佩,是她基于深刻的公民理性。
工業革命后的倫敦名曰霧都,煙塵籠罩下,一片死寂。舉目四望,不見煢煢人影;仰望夜空,不見繁星如水。冷空氣橫跨了英吉利海峽,覆蓋了整個泰晤士河的河谷,毒煙被控制于云層之下無法擴散。大煙霧事件對于他們來說,是國殤。但是,倘若今天在穹頂之下的中國人未幡然醒悟不付諸行動,我們終有一天會變成他們。
這部紀錄片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禮,大有醍醐灌頂之勢,然而不是一場媒體輿論的舌戰!請不要聚焦于柴靜個人,我們無權去指責她,因為她做了多少人不敢做的事,揭露了多少事件的本質!她耗時一年自費百萬做了這個片子,是想要喚醒公眾以及相關部門麻木的心靈,而不是讓人們議論她的過往與身世。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說:“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的,那就蜷伏于墻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茍且而得意;不要嘲笑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所以,無論她是出于什么動機什么目的,我們應該以一種敬意去對待她這一次的大手筆,別忘了柴靜的意義——聚焦社會,治理污染。
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呼吸,共命運。與霧霾之間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霧霾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必須應對并亟需解決的問題。對于我們高中生而言,那些關于能源結構調整,國家能源局的改革以及那些深奧的技術問題,我們很難弄明白。且不談國家政府各部門該怎么做,對于我們個人而言,必須行動起來,約束自己,從身邊開始,為這個國家的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對于柴靜,更多的應該是感恩,她給我們展示了這個國家不為人知的一面。永遠記住柴靜的意義,愿我們的行動能彌補我們曾經對大自然的傷害!
指導教師:涂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