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欣賞作為一種感受美,領略美的精神活動,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文化修養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到達,雨果曾經這樣說。美術欣賞就是這樣一種精神活動,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美的領悟。古今中外的優秀的美術作品浩如繁星,通過美術欣賞課程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眾多的藝術形象在潛移默化中能慢慢豐富學生的藝術和精神體驗。
感受美
美術作品有很多種形式,無論是繪畫、攝影還是雕塑、設計或者工藝美術,各種藝術形式都能給人精神上美的感受。一畫蝶成雙,一撇鵲橋上,一勾游江南 ,一點茉莉香,像《龍文》中唱的這樣,妙筆丹青構成一個個美麗的中國畫的世界。如欣賞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學生們不僅能欣賞到清瘦俊秀的人物像,體會流暢的線條之美,還能了解到古代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更好的繼承經典藝術,推陳出新。又如欣賞各種攝影作品,逼真而美不勝收的畫面給人不斷的視覺沖擊和藝術享受,通過攝影師的鏡頭,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讓學生有了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視角,從而有了新的發現和啟發。
追求美
不可否認,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美術欣賞最直接的意義就在于讓學生開闊眼界,學會欣賞,在比較中學會品評藝術作品,提高審美能力。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創作的美術作品已不計其數,在古今中外美術長廊中,學生可以領略到中國畫的以形寫神的奧妙,感受到西方油畫的細膩質感,享受攝影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領悟設計作品中蘊含的巧妙的藝術構思。古代與現代交相輝映,中國與世界的美術相互交流,能極大的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提高鑒別能力。在橫向上,欣賞同齡人的作品,與自己的作品進行比較,學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藝術水平在什么層次,從而見賢思齊,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節奏。
創造美
美術欣賞是欣賞者和創作者的精神交流,欣賞者不僅能體會到創作者傳達的理念,也會以美術形象為基礎,結合自身的生活閱歷,通過感受、思考、評價,對美術作品進行“再創造”。學生通過美術欣賞,更重要的是形成這種自己的理解,這樣便能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藝術感受和審美體驗,從而為今后創作準備素材、打好基礎。
現代職業技術教育,尤其是設計專業,培養的不僅是扎實的基本功,還有是豐富的創造力,這樣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和日后的工作需要。這就給我們藝術欣賞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主要從美術欣賞課堂中多媒體的運用和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思考兩方面來探討如何開展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活動。
重視多媒體的合理使用,要以多媒體為手段,但不能喧賓奪主。網絡時代,通過多媒體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向學生展現盡可能多的美術欣賞素材,古今中外,類型豐富。同時我們也可以把文字和音樂與美術作品結合起來,甚至加入動畫效果,使相互關聯的藝術形式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多媒體僅僅是手段,教學才是最終目的。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前提下,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只有讓美術作品在學生中進行“再創作”,實現了作品內容的延伸,才能真正使課堂知識在學生心中內化為自己的所學,活學活用。 關注時尚話題,貼近學生生活。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最美好的年華,他們追求時尚,緊跟潮流。在美術欣賞的課堂上,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時尚話題,流行元素開頭,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例如在進行雕塑欣賞時,教師可以以熱門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引入,劇中周迅飾演的角色深愛臺灣雕塑家朱銘的作品,而雕塑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什么樣的雕塑作品可以稱得上是好的作品,便成了這堂課要探討的問題,學生也會有更大的興趣去學習和思考。
與實踐作品相結合,以就業為導向。高職院校不同于大學教育,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首要目標是就業,而我們的教學就更要貼近社會,注重實踐。在上美術欣賞課程時,教師在向學生展示完一系列美術作品后,要進一步向學生闡述這些藝術作品將會應用到哪些領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應用方向,這樣便能讓學生提早設立目標,為今后就業打下基礎。例如在欣賞過色彩這一美術要素后,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色彩在裝修設計、廣告設計、甚至美甲美發等工作中的運用;在學過沙畫這一欣賞課題后,我們可以探討現在沙畫市場的人才需求,以及美術基礎如何在沙畫中得以運用;在欣賞完攝影這一專題后,我們可以分別討論人物攝影、風景攝影、紀實與新聞報道攝影等不同種類攝影的技巧與方法,再結合相關的職業工作開展討論,使學生在欣賞形而上的作品的同時,不忘聯系實際,開展實踐。
欣賞只是第一步,創作才是目的。在欣賞了大量的優秀美術作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一些的實踐作業,或以論文的方式寫自己的思考和心得,亦或把得到的靈感運用到作品之中,總之,只有完成了創造美這一過程,欣賞美的目的才算真正達到。
(作者單位:保定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郝晶晶(1983-),女,漢族,河北宣化人,碩士,保定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藝術學與動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