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
【關鍵詞】習作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9-0066-01
作文片段1:
我的語文老師,看著胖乎乎的,像一尊彌勒佛。她總是滿面春風地給我們上課。她真像一個農家婦女,從盆里倒出知識的食物,下面的小豬撒著歡兒地奔向豬食槽子,連拱帶掀,搶得食物四下飛濺。
——《我的老師》
作文片段2:
就在這時,一位巡警大踏步走在路邊。鴨媽媽搖搖擺擺地走向巡警,叼著巡警的褲腿,把他拉到下水道前。巡警低頭一看,恍然大悟,俯下身子,用帽子把小鴨子撈了出來。
鴨媽媽為了報答巡警叔叔,每天都下一個蛋送給他。
——《聰明的鴨媽媽》
1.珍視學生的生活感受。
讀陸同學《我的老師》一文,捧腹大笑之后,又有些許的感動。讀慣了城里孩子文雅美麗的言辭,他的比喻帶著鄉村泥土和青草的氣息。季羨林曾提出,好的文章第一在真實,其次是文采。真實,才是作文的生命!他剛從一個鄉村小學轉來,喂豬,是他常見也許還是他常做的事。走進了一個新的集體,獲得知識的幸福和歡喜,對新教師的尊敬和贊美,他用自己最質樸的生活語言表達了,這是來自他生活的原創作。我一直認為,只有重視學生生活感受,習作教學才會有效。
2.呵護學生的美好心靈。
我在葛同學《聰明的鴨媽媽》平淡如水的文字里平靜地穿行,不時改正一個錯字,修正一個病句,及至末尾——“鴨媽媽為了報答巡警叔叔,每天都下一個蛋送給他。”突然驚鴻一瞥般的美艷,攝住了我的靈魂!其他學生的結尾幾乎都是“鴨媽媽帶著得救的小鴨子們又上路了”,而他卻賦予鴨媽媽以人的情感。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巡警救了鴨媽媽所有的孩子,是很大的恩惠,他讓鴨媽媽用自己的一生來報答。這是根據《參考消息》上的一個新聞報道(據古巴《起義青年報》報道,一群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漫步在溫哥華街頭。突然幾只小鴨失足掉進路旁的下水道。鴨媽媽向巡警求救,巡警撈出了小鴨子。)讓學生展開想象的寫實習作練習。對我來說,是否符合作文的要求已經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學生的感恩之心,使我意識到在教學中要努力呵護學生的美好心靈,這是習作教學的應有之義。
3.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五年級的科學課本上看到一幅圖,把人的大腦劃分成多個區域,區域或大或小,有的區域,學生在唱歌;有的區域,學生在跑步……無疑,區域大的,說明那方面的能力較強。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會對小學階段作文水平暫時落后的學生多一分寬容和呵護。
這兩個孩子都是小男生,考試時,常常別人交卷了,他們還歪著頭,咬著筆,走到跟前一看,他們的作文才寫了個題目。不能這樣放棄!于是,我帶著一沓試卷和兩個小男生回到辦公室,一般半小時左右,他們都能寫出一篇“短小精悍”的作文,就這,也算是難為他們了。“玩兒去吧!”眨眼,不見了他們的蹤影。
這兩個學生的作文,我是作為范文在全班來讀的。為了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我們更習慣讀優秀學生的佳作,而忽略這些表達能力暫時落后的學生,其實,他們的作文也可以給同學乃至教師一定的啟示。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陸同學和葛同學已能按時上交日記,按時上交試卷,盡管有時作文還是“短小精悍”型的,但不時有驚人之語!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