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異凡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界熱議的話題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的關于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研究論文與書籍。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未成年人犯罪越來越多的呈現出團伙犯罪的趨勢。本文主要是通過對未成年人團伙犯罪概念的界定,深入討論造成未成年人團伙犯罪的成因,包括個人、社會、家庭等諸方面因素,由此對未成年人團伙犯罪的預防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團伙犯罪
一、我國未成年人校園內團伙犯罪的現狀
近二十年來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增長速度明顯上升,并且未成年犯在14周歲-17周歲年齡段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多。有學者指出,未成年人的團伙犯罪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表現形式,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經顯現。據典型調查,在查獲的團伙犯罪成員中,青少年占到70%左右;在查獲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屬于團伙作案的占到70%左右。①越來越多的趨勢表明未成年人團伙犯罪大多發生在校園內,他們結成各種幫派,糾集不良少年,模仿黑幫入伙場面,“大哥”“小弟”相稱,進行所謂“義氣”的違法犯罪活動。
目前我國校園內的團伙犯罪主要現狀為:(1)未成年人校園內團伙犯罪,大多發生在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身上,初中小學居多,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不夠,有著較強的叛逆與獵奇心理。(2)這些犯罪組織的成員,大多數具有打架斗毆的經歷,其有過經歷的原因可能是一時沖動或者是嘻戲取樂中萌生的。(3)未成年人的校園內團伙犯罪主要集中在暴力犯罪方面,近年來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且表現的更為激烈。(4)其成員以男性為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案例出現出了女性的身影。(5)校園內的團伙犯罪,組織規模一般都比較小,規模與危險成正比。校園的團伙犯罪大多是3~5人的小型團伙,沒有明確的組織紀律,也沒有固定的名稱。大多是臨時起意組成的小型團伙,其危害性雖然小于大型團伙,但是比起個人犯罪而言,其社會危害性要遠遠高于一個人的力量。②
二、未成年人校園內團伙犯罪的成因
就其犯罪動機而言,大多出于簡單的動機,“義氣”心理更為突出。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02年的調查,未成年人犯罪為了錢財的占38.8%,為了惡作劇或者好玩的占22.2%,為了朋友的占19.8%,為了報復的占8.6%,為了性滿足的占4.8%。
從未成年人自身方面而言,第一,未成年人認識能力和控智能力與其心理、生理發展水平不協調;第二,隨著心理、生理的發展和個人的活動范圍、內容的擴大,未成年人的需求開始發生變化;第三,與同齡人的交往中。他們就希望自己為同伴所接納,他們希望自己的行為、容貌、能力等都能為同伴所重視,在群體中有自己的位置,在他們看來,沒有什么比歸屬于同伴群體更重要了;第四,未成年人的認識程度不夠,知識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是非丑惡不能完全辨別,法制觀念淡薄。
從家庭方面因素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相處時間最長,關系最為密切,影響最大的教師。作為未成年人的啟蒙教師,家庭對孩子的成長,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良好家庭教育氛圍的孩子往往很少加入校園組織,因此,未成年人加入校園團伙組織與家庭環境也有著較大的影響。
從學校教育方面而言,學校是孩子離開父母后進入的第一個“小社會”,是學生社會化過程的關鍵步驟。正規的學校教育對未成年的成長起著很大的指引作用,而學校教育方面的不完善也是引發未成年人團伙犯罪的主要因素。
從社會因素方面而言,校園內的團伙犯罪形成原因不僅僅包括個人、家庭、學校等諸方面,社會因素同樣起著重要作用。
三、未成年人校園內團伙犯罪的預防與控制措施
對于家庭而言,家長要努力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加強自身修養,努力學習科學教育方法,言傳身教,以自身的榜樣力量感染和熏陶孩子,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志向,遠離不良青年,遠離校園團伙組織。
對于學校而言,在減少班級人數預防受害方面,根據學者徐久生的調查研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適當的減少每個班級的編制,從現在40~50人減少到30~40人。這一方面有助于預防校園團伙組織的形成,另一方面,班級內人數減少,也能夠使教師充分關心、了解學生狀況。
對于社會而言,應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首先,應當凈化社會空氣,遏制團伙暴力犯罪的文化傳播。其次,應當整治學校周邊環境,中共綜治委明確要求大力整治學校周邊環境,為學生創造安寧、清凈的學習環境。
對未成年人自身而言,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學習法律知識,明確團伙犯罪的含義與后果,正確看待團伙犯罪,正確對待朋友之間的義氣問題。
在立法方面,應當完善對未成年人團伙犯罪的法律。從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茖W完備的立法,是開展整治工作的法律依據,是順利展開實際工作的重要保障。其次,應當明確出學校與家庭的責任。當這種團伙組織出現在學校時,應當對學校有關部門進行追責,確立完善的責任機制。
明確預防未成年人校園內團伙犯罪顯得尤為重要。
注釋:
①郭翔.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狀況與特點[J].中國青年研究,1996(3):40.
②姚兵.未成年人團伙犯罪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101.
參考文獻:
[1]金城.中美青少年團伙犯罪研討會宗述[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5).
[2]馬克昌.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定位[J].中國法學,2007(4).
[3]關穎.對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有關家庭教育問題的幾點認識[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8(1).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