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萌 高雅
摘要和聲學是高校基礎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但是,和聲課教學存在著重和聲分析和四部和聲寫作而輕和聲聽覺訓練的問題。本文認為,和聲教學不能只給學生傳授純理論知識,而是要注重音樂技能的提高。和聲聽覺能力是學習音樂中的一項重要技能,教師應該提高對和聲聽覺訓練的認識和加強,注重教學內容的完整和方法的靈活,將聽覺訓練和理論知識結合起來,給予相同的重視,這樣才能為學生以后的音樂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和聲聽覺訓練教學
一、和聲聽覺訓練的意義
音樂藝術不是在一個單一的音響結構中進行的,他是多層次、立體的,這就要求聽者具有敏感的聽覺,而聽覺的敏感度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升。聽覺訓練中通過對學生的聽覺注意、聽覺辨識、記憶聲音、理解聲音等不同環節的訓練,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辨別判斷力。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因此,加強和聲教學的聽覺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覺思維能力、提升音樂素養,對于準確的理解把握音樂的構成和情感、文化內涵也有巨大作用。聽覺訓練關系到聽覺水平的提高與發展,特別是對多聲部音樂聽覺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學生只能在寫作和理論中了解和聲的進行,而不進行聽覺訓練,就不能在欣賞、鑒別音樂作品時真正領略音樂本身的魅力、情感和內涵,不能在演唱、演奏等藝術實踐活動中最好的詮釋音樂作品,不能在音樂創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風格。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將和聲理論教學、和聲分析、鍵盤和聲、和聲聽覺訓練及實際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的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務。
二、和聲聽覺訓練的方法
和聲聽覺訓練的目的是為二聲部聽覺、音樂縱向的立體聽覺和和弦聽辨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和弦的掌握又可以為三聲部、四聲部打下基礎,這是一個逐漸發展、系統性的過程。具體訓練可以運用和聲音程或和弦的和聲分析的訓練方法來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和聲分辨能力,進而發展學生在音樂作品中的和聲聽覺能力。根據學生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學生選擇具體音樂作品進行訓練,要求學生用心傾聽和弦進行的整體音響,掌握不用的和弦在進行中產生的不同效果,如傾向感、色彩感、調試感等。同時要求學生將聽覺訓練與和聲分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聽覺訓練真正發揮作用。
第一步:進行聽音程學習,聽辨單個音程的性質、音高,聽寫多個音程的連接,可結合一些具體的針對性練習。在理論上熟知各種和弦概念后,訓練聽辨和弦結構中具有的音程關系及協和度,從原位正三和弦聽辨入手,逐漸加入他們的轉位及增減三和弦及其轉位,結合具體合適的和弦音響,引導學生進行全面、具體的進行聽辨訓練。在訓練學習中要強調調內級數與和弦性質的關系,對不同和弦運用不同的練習方法,加深對音級傾向性的理解,應在調外與調內中進行分類對比,配合進行改錯練習,強化從聽覺上區分各種和弦的能力。
第二步:聽覺訓練要從部分練習過渡到和聲框架的整體感知上來,可以從和弦的根音的關系與和聲的兩部骨架方面去鍛煉的整體聽覺。可以通過構唱練習,熟悉和聲連接的音響效果,真假和聲結合的構唱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感覺實際音高和和弦效果。
第三步:功能和色彩是和聲聽覺的更為重要的高一級感知,實際上就是人的感覺對和聲的結構邏輯與和聲音響效果的感知,引導學生在眾多的和聲中著重聆聽這兩個方面。在不同音樂作品的欣賞中,感受作者不同的風格變化、情感流露,甚至是作曲家的風格和個性。
三、和聲聽覺訓練注意事項
(1)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急于將課本上的全部知識講授完成,而因教材知識內容繁多教學時間又較短,導致學生對于多數知識一知半解,對于具體的音樂技能更是沒有過訓練,這種教學方法無疑對于學生的音樂水平的提高是無益的。高校的音樂教學應該是教會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利用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評價、鑒賞音樂作品,注重學生音樂技能的提高,特別是聽辨能力的提高。
(2)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和聲聽覺訓練是和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學習起來最為困難的一部分。相關調查顯示,“速成式”教學對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是毫無效率的,甚至會阻礙學生音樂技能的提高,和聲聽覺訓練一定要腳踏實地的按部就班的積累性提高。開始時先進性一些簡單的訓練,教師隨便彈一個音,讓學生向上或向下用a音唱出指定的音程和和弦。隨著教學的深入,可以進行調試、調性內的音程、和弦的構唱的教學,教師可以自編一些和聲連接練習,讓學生在不同的調性上彈奏、構唱,同時要提醒學生要學會用耳朵聽,確定自己的聲音準確、和諧,學會用內心去聽,感受音樂中的情感波動。和聲聽覺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訓練和積累的過程,因此,在訓練中一定不能浮躁,操之過急和盲目拔高進度的教學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按部就班、堅持不懈的進行教學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的和聲聽覺能力的目的。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由于種種原因,各高校的音樂教學中實踐教學的力度遠遠不夠,學生只能在書本上了解音樂,實踐時間遠遠不足,理論不能和實踐相結合,活生生的和聲音響變成了紙上談兵的公式,喪失了音樂的本質。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習音樂要通過聽覺來實現,只注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根本違背了音樂藝術的規律。要想真正的提高音樂學生的音樂水平,就要讓學生在對實際音樂作品的聆聽中提高聽辨能力,從音樂實踐中提高音樂鑒賞和創作能力。總之,和聲教學要注重感性體驗,從音響中學習和聲,從實踐中感悟音樂。
(戚萌單位:西北民族大學;高雅單位:蘭州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