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芳
【摘要】同伴交往在幼兒成長時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幼兒中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隨兒童年齡增長而增加,將成為其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自我意識統籌著意識的各個部分,是各個部分得以集中的核心力量,同時也是促進個性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本文將從幼兒的自我概念、自尊以及自我控制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進而指出同伴交往對幼兒自我意識的重要性。
【關鍵詞】同伴交往 幼兒 自我意識
根據國外著名的心理學家庫利和米德所提出的“鏡我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幼兒通過自己相應的行為鏡像而形成“鏡像自我”,從而實現自我概念的形成。這個理論的核心就是將幼兒比作了一面鏡子,然后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表情以及評價來給自己定位,形成一定的自我界定自我概念。自我意識是幼兒獨立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事關幼兒是否成熟以及成熟水平。自我意識統籌著意識的各個部分,是各個部分得以集中的核心力量,同時也是促進個性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自我意識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意識,人類是認識的主體。 自我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在后天的生活環境中,在個體與客觀環境,尤其是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發展情況直接關系到幼兒的健康個性的形成和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一、同伴交往促進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自我概念是自我認識中的組成部分,是自己對個人本身的一種印象的感受,這其中就包括了個人的性格、態度、身體能力以及思想等各方面的內容的認識,它是由眾多的價值標準、信念信仰以及態度等標桿所構成的認知結構。自我概念將個人的所有個性的東西聯系在一起,包括習慣、思想、能力和觀念以及情感態度等,并將這些運用在一切的行為經驗中,這些概念形成于社會交往中,一開始的表現便是同伴之間的交往。幼兒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就是幼兒通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進行消化與理解,逐漸認識、了解自己,并使自我概念進一步形成與發展。實際情況中,不是所有人的評價都能相同的影響著幼兒的,那些能夠影響幼兒自我概念的形成,并對幼兒的發展起重要作用的那些人就被稱為“重要他人”。在幼兒成長的不同時期發展的不同階段,扮演幼兒成長途中的“重要他人”角色的人也隨時變化著。幼兒越來越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增加的,通過了解外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界定以及自身的體驗從而形成自己不同階段不同水平的自我概念。 對于幼兒來說,同伴的態度與看法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與在乎,發揮著比父母和教師更大的價值作用。當幼兒的行為得不到家長和教師的關注時,幼兒就會對自我產生懷疑,并且會缺乏認同感。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兒接觸社會這個大家庭并進一步了解這個大家庭,知道自己在這個家庭中扮演著一種什么樣的角色,對社會架構有自己的認知。另外,同伴交往也減少了幼兒有可能因為缺少同伴之間的交往與溝通造成的自卑感、被拒絕等不好的影響。
二、同伴交往影響著幼兒的自尊的形成與發展
自尊是自我意識體驗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著幼兒自我體驗的形成與發展。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和同伴待在一起的,因而同伴對于幼兒成長中的自尊的成長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對于一些心理比較敏感的幼兒來說,同伴交往對于幼兒自我體驗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為幼兒自尊的發展,而同伴交往又受幼兒與同伴之間交往的親密程度兩個方面影響著。通過研究發現,一般自尊心較強的幼兒就是那些與小朋友關系較為密切, 同伴關系比較和諧、相互滿意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幼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同伴交往對其自我體驗的發展,即幼兒自尊的成長與發展的主要影響在:第一,密切和諧的同伴交往關系有利于幼兒之間相互合作與配合的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從而減輕當今社會生活壓力給幼兒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二,由于同伴之間的交往都是選擇有一定共同點的同伴作為交往對象的,這便有利于他們建立統一的認識觀與世界觀、價值觀,從而使得幼兒的自尊等自我體驗有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第三,由于在交往過程中,相互的滿意程度與接收程度、喜歡程度都是很高的,所以幼兒的自我成就感與歸屬感就有很大的增強,這就有利于幼兒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強與提升。然而,幼兒間的同伴交往與自我體驗、自尊的發展是相互影響著的,具體表現就是遭到同伴拒絕的幼兒通常就是自尊水平不怎么高的幼兒。
三、同伴交往促進幼兒的自我控制的形成與發展
幼兒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其自身的各方面素質也在逐漸提高,同伴交往的對象也越來越豐富,同伴交往對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也越來越大。自我控制是指自己
在目的不能順利實現的情況下,對自我行為的抑制或是控制乃至改變行為發生的一種能力,而幼兒一開始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還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能受著欲望沖動的支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一般都不能長時間地從事一件事情。等到稍大長到三、四歲以后,幼兒開始進入幼兒園,通過和小朋友的接觸和交往,幼兒會慢慢地形成對自我的控制和調節的能力。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認可遵循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控制自己的一些行為的做法是有價值的。而幼兒自我控制技能的獲得主要是通過社會中的交往來獲取,通過在與他人、與同伴之間的交往過程中,觀察他人的行為并進行模仿來實現控制自我行為。同伴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平等的交往,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通過不斷地與同伴進行交往,給幼兒提供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促進幼兒的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也會隨之擴大。4—5歲的幼兒是獲得有效交往技巧的關鍵期,幼兒的同伴交往的質量高低,也會影響著幼兒自我控制的形成與進一步發展,因此,良好的同伴交往不僅能促進幼兒社會化的形成,還能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同伴交往在幼兒成長時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幼兒中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同伴交往,大家年齡相近、興趣一致、支配權平等、有一種自由寬松的氛圍,幼兒可以充分表現自我、發現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積極而愉悅。對幼兒來說才是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社會。這種同伴交往,隨兒童年齡增長而增加,成為其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肖霞. 幼兒同伴交往活動中自我表露的探析[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