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秋瑾
【摘要】本文通過對當前小學數學現狀的分析,對學習動機理論的闡述和小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的因素的分析,得出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進一步闡述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動機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學習動機 激發
是什么因素促使小學生想要學習,并會努力學習?如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其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這是許多老師和學生家長經常關心的問題,而且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研究心理學中關于學習動機理論的,將有助于這一問題的解決。
1何為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包括兩個系統即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系統,通俗的講學習動機是一種推動學習者去學習的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包括兩個部分,即為內因和外因。產生于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包括學習目的,興趣、自覺性、努力程度、對專業的認可度等主要因素。外因是指外界客觀環境,要求或激勵因素等誘發出的一種學習動力,主要源于外界激勵或壓力,包括社會、家庭、學校等因素施予的激勵作用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激勵。
2小學生學習動機結構的基本要素
2.1奧蘇貝爾( D. P. Ausubel ) 提出學校情景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方面的內驅力( 需要) 構成: ( 1) 認知內驅力。學習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 滿足理解、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它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為基礎, 目標指向于學習本身, 使學習活動保持一定的自覺性、持久性。( 2) 自我提高內驅力。為了贏得名次或等級、自尊與地位而進行學習。從兒童入學時期開始,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需要愈來愈顯得重要, 成為青少年學習動機的主要組成部分, 其目標不是指向學習任務本身, 而是著眼于學習的外在利益, 把學習成就看作是贏得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 3) 附屬內驅力。為了獲得長者( 教師、家長等) 的贊許或認可而把學習搞好。以上三種內驅力是構成小學生學習動機結構的最基本要素。由于這些要素的傾向兩個方面, 認知內驅力發展為內部學習動機,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發展為外部學習動機。在小學低年級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學生主要尋求以父母、教師贊許認可為基礎的派生地位。小學高年級和中學階段, 附屬內驅力的強度有所減弱, 其方向主要從父母那里轉向同學和對自己有影響的人, 學習動機更富有社會性。學習困難學生與年齡較小學生的成就動機相似, 附屬內驅力最強, 自我提高內驅力次之, 認知內驅力最弱, 即這類學生的外部動機明顯強于內部動機。
2.2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用
2.2.1教師的作用。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責任感、成就感、業務能力和對學生的態度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實踐證明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進取心并在教學中表現卓越才能,熱愛學生切對學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那么,他所教的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精神。實踐證明學生喜歡這個老師,就會自發的喜歡學習這一學科。
2.2.2同學的影響。中小學生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 自我獨立意識不斷增強,與長輩之間在價值觀、態度、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心理差距, 受長輩暗示性減少。同學之間因年齡、身份和經驗接近而彼此心理容易溝通, 相互影響增大。當學生生活學習在一個學風濃厚、競爭較強的班級, 一些同學上進心強、學習刻苦、成就欲高等品質將對另一些同學產生極大影響, 使之不斷努力學習。反之,生活在一個紀律松散、秩序混亂、沒有形成良好學風的班級, 彼此相互感染, 較難形成學習動機, 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學生則更難。
2.2.3學校心理環境的影響。在學校內部對師生心理與行為具有普遍影響的各種社會心理因素,如校內人際關系、校風、班風、輿論信息和校園文化等均可稱為學校心理環境。健康良好的學校心理環 境會給學生造成一種積 極向上、發奮學習的心理氛圍, 刺激誘發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并提高原有動機的水平。而學校管理混亂、教學秩序不正常、教心與學心 渙散等, 則會嚴重挫傷學習積極性, 不利于學習動機的形成和提高。
2.2.4家長的要求。父母對子女學習的要求與子女對學習成就的愿望有很大關系, 盡管隨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逐漸減小, 但其作用仍不可忽視。溫特博特姆 Winterbottom) 研究發現, 家長對子女的要求愈高, 子女對自己成就的愿望則愈強烈; 家長要求低, 子女的成就愿望則低。另外, 隨著全社會對知識、對人才的重視程度, 學生積極學習的自覺性和努力程度也會日漸提高。
3現存問題
(1)、學習目標狹窄,難以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
(2)、數學能力的發展不全面,尤其缺乏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關注。
(3)、數學學習與社會實際相脫離
(4)、過分追求邏輯嚴謹和體系形式化。
(5)、學習內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繁、難、偏、舊”的狀況。
(6)、數學教材類型貧乏,選擇余地很小。
4解決對策及激發動機策略
應用學習動機的主要涉及的兩個問題,通過培養和激發,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把能轉化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如對學習的需要、同學影響等都轉化為學習動機,
4.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認知好奇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滿足個體的好奇心必須考慮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教學實踐證明,創設問題情景是引起認知矛盾的常用方法。
4.2、運用強化原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為學生設置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結果和奮斗的目標,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教師可以使用獎賞與懲罰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取得進步給予肯定和贊揚,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考慮多種強化方法。
4.3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4.4加強歸因訓練,經常要求學生對自己學業的成敗進行歸因分析,不只是看自己的知識的缺失,更應該注重從個人努力程度、學習方法等。
4.5營造學習環境。營造一個具有紀律嚴明、秩序井然、學習氣氛濃厚、良性競爭較強的班級環境。培養學生有上進心,學習刻苦、成就欲高等品質,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活動。研究表明,強度適中的緊張情緒不會損壞學生的身心健康,而有助于學生集中地進行智力活動,提高活動效率。競爭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
5結論
總之,教師要是能充分注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那么就一定能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及,同時提高課堂的40分鐘效率,花更少的時間和精力達到預期甚至超過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炎炎.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6.第6期
[2]沈德立,陰國恩.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