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英
【摘 要】當前的教育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是一個學生由被動向主動轉化的時代。傳統的教育大多都秉承著“華山自古一條路”的教育模式,但是在當前的教育階段上,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大勢所趨。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提倡下,高效課堂的探索和實踐也在不斷的受到關注。在此,自己就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方面積累到的一些粗淺認識,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追求高效課堂;精心備課;良好氛圍;自學能力;媒體型模式
今年春季開學,我由縣城中學派駐到一個偏遠的鄉村初級中學支教,支教期間,我每天都被這里教師的執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著。他們為了構建高效課堂,在苦苦的探索教法,在苦苦的追求著教法。在此,自己就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方面積累到的一些粗淺認識,談談自己的看法,誠望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追求高效課堂,首先要精心備課
信息時代,為教師備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教師在備課之時,要依托自身業務水平,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博采眾長,多查閱資料,把自己認為優異的課堂教學設計、教法、學法等有機的融入自己的教案,為高效課堂做充分的準備。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每一位老師都應有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導思想。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經說過:“一個真正把握教學內容、吃透教材結構的人,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探究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在備課中還應當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對于一篇新的課文,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有哪些?需要教師引導的有哪些?這篇課文的難點是什么?教師都應該有整體的知曉。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還有,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把握教學難點。這樣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取其精華。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關鍵一點,深入突破,讓學生深入理解。這樣學生一拿到課文,即發現有新的學習任務,而這任務又并非高不可攀,自然有了新的探索興趣。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有效的保障 。“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 ”,這些豐富而重要的內容,只有認真備課,深鉆教材,才能準確把握,深刻理解。
二、追求高效課堂,必須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一般來說,有笑聲的課堂就是好課堂。”只要學生喜歡的課堂就是好課堂。幾乎百分之百的學生喜歡有笑聲的、輕松的、幽默的,有趣的課堂。確實,課堂上的一聲大笑可以使學生全身的細胞活躍起來,也包括腦細胞活躍起來,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維持持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是學生頭頂的一片天空。”教師是課堂的管理者,是教學計劃的實施者、調控者。教師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主導者。氛圍無價,良好的氛圍是一塊強力的磁鐵,它會將磁場內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吸引到教師所設計構建的課堂教學上。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多用富有哲理、幽默、機智、和諧的語言,感染和吸引學生。其次,要盡量營造能夠給所有學生和諧、民主、自信的氛圍,在此氛圍內,學生敢問、敢說、敢爬黑板、敢質疑交流;在此氛圍中,學生人人參與、充滿自信、成就感強、課堂效果就高。
三、追求高效課堂,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中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在課前,學生要形成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講,在課堂中消化問題。在課中,學生要盡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聽講,比較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更佳,大膽質疑多聽教師點撥,會加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課后,加強復習,形成習慣,學生可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然后歸納出幾個“條條”來,讓獲得的知識扎根在自己的腦海之中。
四、追求高效課堂,要構建媒體型學習模式
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以越來越多的優勢,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當中。使用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對教師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學任務,還可將抽象的知識變的具體生動。利用信息資源,學生可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加快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一些難點問題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學手段,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之,要創建高效課堂,教師要根據班集特點,學生個性差異,有針對性的制定教法。教師應在精心備課上下功夫,在創設課堂氛圍上做文章,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積極構建媒體型學習模式,那我們的課堂就一定會變得更有效、更高效。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開明出版社.1999
[3]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