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然
【摘 要】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作為一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課堂實踐中,積極營造良好的、輕松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好語文尤為重要。
【關鍵詞】營造;輕松;課堂;氛圍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良好的教態讓課堂變得輕松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動作、神態、能喚起激情的語言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有色的語言很快的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讓學生巧妙地感受到并積極的配合,便會很自然的形成一種有利于課堂教學的良好氛圍。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的氣氛。
教師的教態有先入為主的作用。當上課的老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開始,你的教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跨進教室前請你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精神面貌,這樣更有利于整堂課的效果。一堂新課的開始,教師可以采用和學生一起唱唱歌、猜猜謎語、背背古詩、和學生聊一聊等形式,做一些上課前的“熱身”活動。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很快從課間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不但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充分說明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學習和智力的發展。動手操作的過程,能夠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起到手腦結合的作用。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動手操作能更好的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將語文學習變得更加形象,從而使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在小學低段,很多內容都需要學生的積極動手,比如:一年級語文上冊的實踐活動,給了幾個不同的幾何圖形,讓學生自由拼接,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課堂上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有的自己動手,有的幾個人一組共同參與制作,課堂氛圍及其活躍。最后看到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完成的作品,我的內心有一種無法表達的喜悅。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平淡無味的課堂教學方式。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游戲融入課堂,活躍學習氣氛
小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因此,教師將學與游戲有機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
教師在課堂創設游戲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找朋友、逛超市、識字摘果、猜謎語、你說我猜等游戲活動。通過游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并從中受到啟發,獲得親身體驗,寓教于樂,在教學中知識性和娛樂性有機結合。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氛圍。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欣賞學生,努力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課堂上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拋棄以往把語文課堂變成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施舍知識的場所,認真反思,改變教風,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去真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才會喜歡語文,才能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王洛倩.創設良好的英語氛圍,提高學習興趣2011.2
[3]錢霞.注意各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