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瑩
摘要:現(xiàn)代社會,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微博、微信繼博客、QQ空間等之后異軍突起,掀起了微平臺的“微”熱潮。輔導員作為奮戰(zhàn)在學生工作一線的特殊群體,平日與學生地交往異常密切,如何真正地成為大學生們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除了利用常規(guī)地交流途徑外,有效地依托微平臺,因勢利導,以此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效能,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了當下“微時代”到來的社會背景,通過切身體會的兩個案例,提出了輔導員依托微平臺在提升育人環(huán)節(jié)的3點對策。
關鍵詞:輔導員 微平臺 思想政治教育 對策
現(xiàn)代社會,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微博、微信繼博客、QQ空間等之后異軍突起,掀起了微平臺的“微”熱潮。大學生好奇心強烈、更喜歡也更能接受新鮮事物的挑戰(zhàn),微媒體已成為大學生們目前接受度最廣的網絡應用平臺,而這部分受眾群又恰恰對所接受信息的辨識能力較弱,理性不足。因而依托微平臺,與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在其中進行相關的管理和控制,勢在必行。
1 案例簡介
1.1 案例1
2014年9月,筆者正式接管2011級學生,9月開學報到后不久,大部分11級學生便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生活,在這2個月的時間里,同學們幾乎都在實習單位,平時不能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溝通方式大多集中在短信、飛信等。省內的學生聯(lián)系起來還相對便利一些,但2011級化學專業(yè)有30位新疆籍學生,大部分的新疆同學在回家后都會停用金華的號碼,而家庭電話雖然學校有記錄,但由于語言問題,無法進行有效地交流,對新疆籍同學進行有效地管理困難重重。后來,通過創(chuàng)建微信群“11級化學家們”,將每一個11級新疆籍的同學都加了進來,在群里,可以發(fā)布通知、聯(lián)系同學、進行交流等,為與離校的新疆籍同學們保持聯(lián)系創(chuàng)設了條件。
微信平臺的使用,還能通過學生們發(fā)表的狀態(tài)等,適時地了解學生的心中所想,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相應地疏導。同時,通過學生們的心情動態(tài),將其作為素材,可以更好地對其他學生進行教導。此外,通過創(chuàng)建公眾平臺,發(fā)布就業(yè)信息、學院新聞等,也為學生獲取多方面的信息拓寬了渠道。
1.2 案例2
微信具有參與主體廣泛、信息傳遞及時、交流互動性強等傳播特點,這使其在突發(fā)事件中有效彌補了其他媒體的不足,在信息傳播和應急處置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反之,也正由于微信具有轉發(fā)和評論的互動功能,使得某個話題經過多次轉發(fā)和評論就可能迅速變成多人參與討論和點擊分享的話題。因此,微平臺的獨特性使其成為雙刃劍,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運用它。
2014年12月,浙江師范大學一年級學生發(fā)生一起意外墜湖事件,使得筆者對當下網路傳播對學生工作、校園穩(wěn)定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記得當時得知這一消息,筆者第一時間就想到逛逛朋友圈,刷刷微博,看看有沒有一些錯誤的信息在傳播,果不其然,對于這一事件眾說紛紜,其實是一個很單純的事件,當時救助得當,這一學生也一切平安,可還是有一大堆的跟帖和揣測。后來經過努力,網絡上不正確的信息得到了及時地澄清。但這一事件對筆者的觸動還是挺大的,現(xiàn)在的微平臺由于其隨時隨地性、自發(fā)性都讓信息的傳播不管是從速度、深度還是廣度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因此,提高網絡危機公關意識和能力,迫在眉睫。
2 輔導員依托微平臺提升育人效能的對策
2.1 輔導員要樹立自覺主動地運用微平臺的意識
高校思政工作者應正確看待并重視微平臺,首先從自身出發(fā),每位老師都應熟悉使用微博、微信等微平臺。一方面,多使用微平臺發(fā)布消息,傳遞正能量;另一方面,通過微平臺,定期觀察學生動態(tài),及時對學生的網絡輿情進行監(jiān)管,便于輔導員老師第一時間制定對策,對癥下藥。
以筆者身邊的高校輔導員為例,雖然近80%都開通了微信,但能夠堅持每天適時地發(fā)布一些就業(yè)咨詢、學院動態(tài)、個人心情的,只有不到40%。而在這40%的人群中,只有近20%的輔導員把微信當作互動平臺,能夠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大部分的輔導員只是在朋友圈轉發(fā)官網信息,提醒同學們每個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年級動態(tài)消息等等。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們并不愛加輔導員的微信,一方面,輔導員的微信也只是轉發(fā)事務性的消息,另一方面,學生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反倒被輔導員們“監(jiān)控”了,失去了自由。因而,輔導員們一定要樹立自覺主動地運用微平臺的意識,主動地添加學生們?yōu)槲⑿藕糜选?/p>
2.2 輔導員要扮演好微平臺中的角色
記得在一次與學生地交流中得知,學生們除了創(chuàng)建有筆者加入的班級群外,為了更加自由地交流,還另外創(chuàng)建了一個群,里面沒有老師,只有班級的同學,相信很多輔導員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其加入到一個班級群后,這個群就變得特別冷清,大家只在群里說一些通知等,看起來風平浪靜、一派祥和,其實早到另一個群里談笑風生去了。因而建議輔導員們要適時地調整戰(zhàn)略,在網絡世界中、微平臺中,讓同學們看到一個更加真實地自己,在朋友圈也發(fā)一發(fā)自己的日常瑣事、心情等等,偶爾也和同學們感慨一下郁悶的事情,學會將心比心,學會和學生們建立一種更加和諧的朋輩關系
2.3 多渠道建立微平臺及其反饋機制
班級可以成立微信討論組,經常地發(fā)布一些同學們關注的時事政治、就業(yè)信息等內容的微信,同時還可以從事班務公開、班級活動報道等工作。在加強宣傳和教育的同時,還應當設立反饋小組,加強外部的監(jiān)督和反饋。基于學生們日程學習和生活的特征,可以創(chuàng)設以寢室長和黨員干部為主線的監(jiān)督反饋小分隊。以寢室為單位,由寢室長和寢室黨員干部一起,負責監(jiān)督同寢室室友的微平臺使用情況,及時地反饋給年級輔導員。
3 啟示與思考
微平臺的興起,促進了信息時代個性化傳播的實現(xiàn)。高校學生是微平臺應用的重要群體,微平臺也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地必要載體。在對提升學生微平臺運用的探索進程中,筆者作了如下思考:
首先,高校應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和利用微平臺汲取信息,了解微平臺傳播的特點和傳播內容;
其次,高校應從不同層面,如教師、學工部門等運用微平臺提升自己工作的效率,加強對學生微平臺使用的監(jiān)督和管理,同時,引導學生正確區(qū)分自媒體虛擬交往世界與現(xiàn)實社會交往世界,自覺合理地使用微平臺;
最后,高校應重視學生微平臺輿情監(jiān)督和管理,做好引導工作。
此外,在依托微平臺進行育人進程中,還應當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怎樣喚起高校重視培養(yǎng)師資隊伍、進行高校微平臺普及教育;
第二,如何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微媒體,合理利用微渠道汲取有用信息,摒棄糟粕等。
總而言之,依托微平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對于我們來說,可謂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錢珺.高校輔導員微博的影響力提升對策研究——以新浪微博為例[J].學理論,2012(34).
[2]明衛(wèi)紅.媒體時代高校“微平臺”建設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2).
[3]寧欣,連澤綿.基于微平臺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吉林教育,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