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忠明
【摘 ?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主要依靠學校為學生提供的鍛煉機會。高中生物作為一門實踐型學科,老師需要抓住生物實驗的機會,大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
【關鍵詞】增加數量 ?實驗材料 ?實驗過程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18
高中生物是一門重視實驗的基礎自然學科,任何生物上的發現都需要實驗來實現。生物實驗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某一生物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學生還能在實驗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師和學校應該抓住生物實驗這個契機,使學生能在每一次實驗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逐步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探究性。
一、增加實驗課的數量,實踐出真知
由于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學校只重視升學率,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實驗課。絕大多數高中的課程表中很少能見到實驗課,尤其是生物實驗,因此學生很難從實踐中獲得經驗和知識。
學校需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升學率和學生成績的想法和做法,從實驗課入手進行改革。畢竟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社會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書面成績的優秀,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具有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而學校必須從高中時期就要為學生培養這些能力,不能讓學生成為只會讀書、不會動手的書呆子。
除了學校安排的課程表中實驗課數量不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老師搶占實驗課造成的。某些老師認為實驗課的作用不大,忽略實驗課對于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意義,把實驗課強行改成自己的理論課。
增加實驗課的數量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比于枯燥無味的理論課,學生更喜歡氣氛輕松的實驗課,尤其是像高中生物這門學科,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傳授往往是枯燥無聊的,老師再怎么講,學生也不一定能理解。如果可以將課堂搬到實驗室,學生能在輕松的實驗氛圍中充分運用自己的動手能力,從而更好地獲得生物中較為復雜的知識。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進行各種簡單或者復雜的生物實驗,能更好地理解生物。眾所周知,只有實踐才能得出真知,學生通過做生物實驗,能更好地理解某個知識點的內涵。例如,高中生物中所介紹的植物細胞質壁分離這部分知識,學生可能很難從課本上的內容和老師的理論課堂上真正理解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原理。如果老師將學生帶到實驗室,親手進行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實驗,然后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親自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現象,這樣的做法必定會加深學生的對于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現象的印象。
二、豐富實驗材料,拓寬學生對于生物理解的范圍
高中生物這門學科中接觸的生物種類很多,但是課本中舉出的具體例子卻很少。課本中往往就某一知識點舉出一至兩個具體的例子進行細致的分析講解。這樣的話學生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式,想起某個知識點,學生腦中可能只會出現課本中舉出的那個具體的例子,一旦遇到其他生物,就不知道是不是也屬于這個知識點的范疇了。
老師需要在理論課堂上就某個知識點給學生多介紹幾個事例,除此以外,最有效的措施還是在實驗課前多準備幾種實驗材料。老師可以在實驗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根據下節課要做的實驗,思考除了課本上的例子,還可以使用的實驗材料有哪些。這種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之外主動接觸生物,并且主動查閱生物學科的相關資料,主動進行生物學科的探索。
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如果老師稍加引導,在實驗材料的準備過程中多下點功夫,豐富實驗材料會拓寬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理解和學習的思維。例如,準備生物細胞膜這個實驗時,課本上給出的實驗材料是豬(或牛、羊、人)的成熟紅細胞,使用這些細胞的原理是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生物實驗室中常準備豬的成熟紅細胞,是因為其他動物的成熟紅細胞不容易獲得,但是老師可以布置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工作,多總結幾種可以進行實驗的材料,可以借此機會組織一個比賽,最終評選出總結數量最多的個人或小組,進行一定的獎勵。這樣輕松的課堂方式可以很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探索性,相對于理論課的無聊宣講要有意義得多。
還有些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備實驗材料,例如高中生物中接觸的還原糖的檢測實驗,老師可以給學生分組,每組學生需要準備的實驗材料不能相同。這個實驗需要的實驗材料種類很多,包括蘋果、梨、蘿卜等等,只要是含有還原糖的物質就可以作為實驗材料。老師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調動學生之間的合作積極性,以及學生在課前的自主探究性,課堂上的實驗也可以因此變得豐富多彩。
三、在規范實驗步驟的基礎上探究提高實驗效率的方法
生物實驗的步驟必須要規范,否則不但得不出正確的實驗結果,甚至屬于錯誤操作。但是規范的生物實驗步驟往往很復雜,需要很多繁瑣的步驟來完成,因而某些大型實驗的效率會比較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探討能否簡化某些實驗步驟,一同探尋出一種效率更高的實驗步驟。
老師首先要在每次實驗課前強調實驗中的注意事項,規范學生的實驗步驟。老師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給學生養成正確操作的實驗習慣,否則實驗就不能成功完成。規范的實驗步驟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更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例如生物實驗中常常會進行臨時制片的步驟并對臨時制片進行染色,在滴加染色劑進行染色時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是從蓋玻片一端滴入,用吸水紙從另一方吸取染色劑。然而有些學生往往覺得正確的實驗操作過程繁雜,不能耐心認真去完成規范的步驟,而采取直接滴加染色劑,再蓋上蓋玻片。這種錯誤的做法可能導致染色劑染色過深而無法觀察到正確的實驗現象,進而引起實驗誤差。
老師在成功傳授學生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之后,要跟學生一起探討效率更高的實驗操作步驟。目前規范的實驗步驟相對復雜,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在標準的實驗操作的基礎上,尋找能簡化的步驟,得到一種更為高效、用時更短的實驗操作步驟。這樣的做法不僅能提高生物實驗的效率,同時在探尋高效的實驗步驟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自主性。
高中生物作為一門自然性的基礎學科,如果老師利用的好,生物實驗課就會成為學生提高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