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極速前進》總制片人、深圳衛視前節目總監、深圳日月星光傳媒CEO。1993年加入湖南衛視,先后擔任《快樂大本營》《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名聲大震》《金牌魔術團》《元宵喜樂會》等制作團隊負責人。2010年加入深圳衛視,制作了《年代秀》《極速前進》等節目。2015年1月,易驊帶領其團隊離開深圳衛視,創立節目制作公司深圳日月星光傳媒。
2014年12月,《極速前進》總決賽錄制現場。鐘漢良兄妹率先沖入終點深圳體育場,成為第一季節目的總冠軍。鐘漢良妹妹Jackie淚灑現場,“這20個星期,我和哥哥之間說過的話比之前20年來加起來還要多。參加節目這幾個月來,我好像找回了我的哥哥,還多了一個朋友”。易驊表示這是在整個節目錄制期間,她自己最為感動的時刻,“Jackie說的那句話讓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那一瞬間我極其幸福,因為這個節目真正打動了人的內心。”
雖然氣場強大、行事雷厲風行,但易驊說自己內里卻是一個溫暖感性的人,“幸福”是她在采訪中經常提到的詞匯。2015年1月,做完《極速前進》之后,易驊和她的團隊離開深圳衛視,成立了內容制作公司日月星光傳媒。除了《極速前進》第二季外,易驊團隊今年還計劃推出其他系列的創新節目。
節目“底色”
就在此次采訪之前,易驊還蹲在機房中,跟團隊一個片子一個片子地討論,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修改。她說自己喜歡跟團隊待在一起。“我們團隊有幾個特點,一是特別愿意嘗試不同的內容;二是執行力超強;三是純粹,有理想。”從湖南衛視到深圳衛視,再到體制之外,一直跟隨著易驊的這支團隊也在不斷翻新,目前85后年輕人占據大多數,“他們狀態特別積極,心里反復想著的也是如何做出有意思的內容和產品。”
在易驊看來,能夠給觀眾制作出積極、溫暖、快樂、陽光的內容產品,對于電視人而言是種幸福。她說新公司日月星光同樣要做一家充滿“幸福感”的企業。“我認為幸福感有五點:一是有愿意為之付出的事業;二是有被需要的感覺;三是能收獲成就感;四是有穩定體面的收入;五是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在易驊眼中,單純的工作狂狀態是不可持久的。全力工作之后,一定要有時間陪伴家人,要有時間思考和充電。“我們公司年輕人居多,大家也需要時間談戀愛呀。”不過自投身電視行業以來,易驊自己付出最多的也就是時間。雖然格外珍惜與女兒相處的每一刻,但在工作與家人之間,前者還是占據了她大部分的時間。
自大學畢業后,易驊就進入了電視行業——1996年7月加入《快樂大本營》欄目組。7年間,易驊從導演組組長成長為執行制片人,之后又被任命為大型活動中心副主任,負責操刀各種晚會、季播活動——包括“超女”的眾多熱門賽區活動。2010年加入深圳衛視后,易驊團隊打造出了《年代秀》,收視沖入同時段前三。2014年,韓國模式井噴,團隊劍走偏鋒地選擇了歐美模式,《極速前進》也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戶外真人秀中獨樹一幟。
當年的《快樂大本營》開啟了棚內綜藝的制作風氣,2005年的《超級女聲》是中國電視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年代秀》則拓展了合家歡綜藝節目的類型,掀起一股年代風潮。
說起自己多年的電視節目制作經歷,易驊特別提到了女演員李媛媛的故事。2001年11月,李媛媛獲得了第二十一屆電視獎優秀女演員獎,但她罹患癌癥,不能親臨金鷹藝術節現場領獎。當時一般的處理辦法是將獎項空懸或頒予他人,但在策劃會上,易驊卻向領導提議專門設立一個特殊的分會場,把直播信號設在病房,通過衛星連線方式讓李媛媛與所有電視觀眾分享獲獎的那一刻。當時負責晚會的副臺長汪炳文拍案激賞,“你這個創意是今年我們金鷹節的金點子!”最終,這個特殊設置的頒獎環節為病榻前的李媛媛帶去了巨大的安慰,同時也讓易驊堅信:內容制作最可貴的底色是“真誠和溫暖”。“做導演、制作人,你得走進人的心里面”,在她看來,如何走心很關鍵,“所有的電視內容無論形態如何,根本都是要在情感的層面獲得共鳴。”
要給“慢”以空間
對于工作,易驊有著超乎尋常的執著。很多在常人看來“本該如此”或者“就應放棄”的選擇在她心頭卻會盤旋好久。2006年,尚雯婕參與《超級女聲》比賽,先后在杭州唱區50強和成都唱區10強賽中被淘汰。之后,她遵從父親意愿,放下夢想回到上海外企上班。但難忘尚雯婕歌聲的易驊在制作廣州唱區節目時,還是給她打去電話,再三勸說其再度參加。海選的最后一刻,尚雯婕才踏進廣州唱區錄影棚,并最終一路成為了當年《超級女聲》的總冠軍。
近幾年,中國電視綜藝迅速發展,節目類型越來越豐富。短短幾年,國產綜藝節目走過了歐美幾十年的歷程,但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些許虛火,尤其是同類型節目扎堆與電視人制作心態的浮躁,在易驊看來,這是目前綜藝節目發展中比較明顯的問題。
“兩檔收視率都很高的電視節目,同樣擬人化地去表現動物,一個直接拍張照片加個字幕,一個默默在寒風中矗立許久,將大量的素材剪輯成故事。不是說孰優孰劣,而是說政策、市場、欣賞習慣以及同僚評價有沒有給‘慢足夠的空間”,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的感慨引發了易驊的共鳴。在制作《極速前進》的過程中,當時流行的“上花字”問題也曾困擾易驊團隊良久。“制作期間,不斷有人來問我要不要加花字,有時我甚至懷疑沒有花字觀眾會忽略掉很多東西,也許簡單直接的給予才能留得住觀眾。”
最終,易驊還是堅持用心講故事,不在畫面添加各種提示的花字。直到試映前,她和她的團隊仍然忐忑,“有時我們擔心點太小了觀眾看不到。比如第一期‘出發的環節中,一群人狂奔之后張鐵林一個人慢慢從山坡上跑下來,像個可愛的企鵝。但那個鏡頭只有一秒鐘,觀眾能否抓住這個點,我們心里并沒有底。”
令易驊備感欣慰的是:播出后觀眾不僅抓住了那些細微情節,還能“自尋萌點”,例子之一即主持人的口音問題。《極速前進》的主持人是《The Amazing Race》亞洲版的主持人,英文非常好,但講中文的感覺卻有些怪怪的。節目拍攝過程中,易驊一直試圖糾正主持人的普通話。但在節目播出后,后者的口音卻成為觀眾歡樂的吐槽點,每當出現,彈幕便成掃屏之勢,“互聯網的互動方式也給節目制作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感覺。”
平臺思維思考創新
2012年,李宇春在深圳開演唱會,易驊帶著5歲的女兒前去觀看。當晚,體育場館里全是揮舞的小黃棒“玉米”,全場觀眾都在不斷呼喊著“李宇春!李宇春……”這樣的場面給了易驊女兒極大的震撼,李宇春在她的眼中儼然成為了一個Super star。演唱會結束后,易驊帶著女兒到后臺跟李宇春打招呼。李宇春一把抱住易驊女兒說:“你知道嗎?我可是你媽媽選出來的。”年幼的女兒卻問易驊,“媽媽,什么是選出來呀?”
瞬間,易驊覺得有些穿越。2005年,她的女兒還未出生,而李宇春也只是一個愛唱歌的普通小姑娘。十年間,李宇春從小女孩一步步成長為巨星。時代呼嘯而過,帶走的還有易驊們的青春。電視不僅扭轉了李宇春們的命運,同樣改變了易驊等幕后制作者的人生。
“我們這一波人特別幸運,因為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十幾年來,中國電視事業蓬勃發展,讓易驊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訓練和鍛煉,也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平臺。深圳衛視四年的工作經驗拓寬了她的節目制作思路,“讓我現在成為一個具有平臺思維的制作人,會站在平臺角度去思考節目的創新。”
制播分離浪潮下,制作完《極速前進》之后,易和她的團隊也選擇了走出體制之外。走市場化道路,她一方面想讓團隊能夠得到更大鍛煉,另一方面也想證明自己。“在體制內會有惰性,這對制作團隊來說并非好事。如果始終處在安逸或者固定的環境中也比較容易碰到瓶頸。”在易驊看來,制作團隊應該一直處于不穩定、不安全、被超越的狀態,這樣才能做出好的內容,“制作團隊應該永遠迎接、面對或者尋找挑戰,你得去找事兒。”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么對自己立身行業的不斷深入探究也可說是一次“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入行多年,易驊坦言最大的收獲就是每天都能結識比自己“更聰明、更努力、更全面”的人。易驊說她曾經特別害怕老去,但在制作《年代秀》后卻改變了想法,“我看到節目60、70組的嘉賓依然那么有風度,那么從容,對生活抱有極大的熱情,我自己便沒那么怕變老了,甚至有一點期待變老之后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