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淋
【摘 ? ?要】開發兒童的潛能,培養兒童的創造力,特別是3-6歲兒童創造力開發,已引起世界各國教育屆的關注。
著名的美國創造教育權威托蘭斯指出:兒童創造力可以通過教育教學培養,因此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尤為重要,樹立兒童創造教育的理念,創設教育的環境。其中,游戲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方法,兒童的創造潛質在游戲過程中更容易得到發展。
【關鍵詞】孩子 ?游戲 ?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95
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極富創造力的階段,學齡前兒童的創造力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了解到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創造力是與生俱來的,但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產生創造力行為,蘊藏在人們身上的創造能力常常處于“睡眠”階段,所以我們有必要從方方面面了解孩子創造能力的表現。
孩子的創造潛能巨大,但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成人不注意引導甚至壓制孩子的創造性,往往會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不到發展。教師和家長必須重視正確的培養方法,才不至于影響孩子的創造力發展。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
一次泥工《彩色的花》活動中,教孩子們學習用不同顏色的彩泥捏出好看的花朵。他們非常感興趣,不一會兒形態各異的花朵就在他們稚嫩的小手中綻放了。“老師,我們做得笑臉花漂亮嗎?”“我捏了一朵太陽花”“老師,我可以捏個小動物嗎?”等等,看到孩子們一張張期待的小臉,我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老師還沒見過這么漂亮的橡皮泥花朵呢,有的小朋友還捏了小動物在欣賞花朵呢,為了讓大家可以互相欣賞,我們把它們放到活動區角好嗎?”孩子們個個歡呼雀躍,于是我趁熱打鐵在美工區開設了一系列游戲活動——“小小花坊”“花卉展覽”“彩花商店”等。
孩子是小小藝術家,在創造的同時,他也需要經常得到表揚和稱贊,這猶如在其創作的火焰里添加燃油一樣。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就要充分認識孩子的創造價值,提高他們創造的興趣,用積極的方式對孩子的創意行為作出反應。在這個活動中我及時給與孩子們鼓勵和肯定,通過鼓勵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給孩子們的創造力提供了“沃土”。因此,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我們必須要做到:尊重幼兒,創造一種氣氛,使每個孩子都被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看待;對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別出心裁的創意及時給與鼓勵和稱贊。用語言、行為、目標、競爭來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二、選擇合適的游戲材料——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現在的游戲材料五花八門,有的豪華但并不適合孩子,而一些看似簡單的反而更利于孩子的創造性發展。對孩子來說,能給他們帶來樂趣的就是好東西,這樣他們會一遍一遍地擺弄有興趣的游戲材料,并在其中不斷獲得新的發現。比如:益智區的積木、拼圖、走迷宮等;美工區的橡皮泥、顏料、撕貼、編織等;生活區的廚房小餐具、紐扣、鞋帶、夾子等;體育區的球、陀螺、沙包等等,孩子們每天都能玩出新花樣。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游戲的載體,很多科學家就是因為保留了孩童般的思維,偉大的發現與創造才得以問世。他們像孩子一樣手里不斷的擺弄什么,并常常把生活中的日常物品當作闡明自己理論的玩具,而他們在進行發明創造時,更像面對著一桶積木的頑童。在擺弄游戲的過程中,于意識和潛意識中不停地想象、創造,最后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由此可見,為孩子選擇什么樣的游戲材料、運用怎樣的引導方法與孩子創造力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三、減少干預——提供幼兒創造的機會
親子活動室里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在利用廢舊材料制作“小魚”,然后一起玩“釣魚”的游戲。小宇在用瓶蓋拼魚,媽媽在一旁責備他:“不行,拼的魚怎么釣得起來?”小宇頓時手足無措,最后在媽媽的指揮下完成任務。接下來在釣魚的過程中,小宇的媽媽嫌孩子笨手笨腳,干脆自己幫他釣上了一條魚。更可悲的是,媽媽一邊釣還一邊說:“你怎么這么笨呀,看看人家小朋友多能干。”小宇被媽媽數落得低下了頭,忍不住哭了起來。
在孩子進行創造的過程中,家長不應該過多干預、主控孩子的回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成人對孩子的干涉越多,幼兒的創造力發展越會受到影響。小宇的媽媽不了解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在于過程而不在于結果,過多地干預了孩子的創造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獨具的稟賦,它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而且會在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給人們帶來首創的、具有社會價值的產品。因此,作為家長要多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能獨自思考,以誘發他們的創造動機。
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世紀,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是時代的需要,也是人類自己的精神延續需要。因此,我們呼吁大家都來關心和參與創造教育,使創造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