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寶蘭
【摘 ? ?要】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數學領域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尤其是對小班幼兒易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更會使幼兒對數學感到枯燥和乏味。結合這一特點我將抽象和枯燥的數學活動利用數學的邏輯條理性,運用游戲的形式來完成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培養幼兒喜歡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關鍵詞】幼兒園 ?教學活動 ?游戲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202
新《綱要》中提出: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結合小班幼兒的特點,他們處于無意注意為主,思維方式為具體形象思維,認知能力差,在認知過程中,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緒支配因此通過快樂有趣的多種數學活動形式,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在自由自主的活動中有效的建構數學知識。根據這一理論設定,在組織小班數學活動時,我就著手進行數學知識與游戲運動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游戲、運動中學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和操作活動效果要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一、在游戲中學數學
所謂數學活動游戲化,就是把游戲引入到具體的數學教學活動中來,也就是說把幼兒教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同各式各樣適合教學的游戲融合在一起,讓小班幼兒能在這游戲的過程中不斷感知、體驗和積累與數學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游戲化,顧名思義,將活動融入游戲之中,用游戲本身自主、輕松、娛樂的特點來營造一個積極性比較強的學習氛圍,使活動的主題更有自主性和創造性。
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如:
(一)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游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就是小班數學老師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據此,我設計了一些游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吃餅干的時候,小朋友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干的現象。
(二) 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游戲
數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質便是讓幼兒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以啟發或是引導等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更為通俗的說就是,以游戲為餌,誘導幼兒進入游戲中去,突破以往強制灌輸的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為幼兒接受,更能激發出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于枯燥的數學更是注意力根本集中不起來。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復習時,我就采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顏色和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我故意用夸張的動作將各色圖形藏到背后,嘴里說:“一、二、三,變、變、變!”小朋友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么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運動中學數學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理論,有學者提出了讓幼兒從“在操作中學數學”向“在社會情景中學數學”變革的理論,我想,讓小班幼兒在游戲中、在運動中學數學也算是學習這一理論的一點實踐經驗和體會吧。
數學領域的教育計劃,許多游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游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游戲是可行的。如:結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學,可創編《我給球兒來排隊》的室外游戲;結合圖形的教學,可創編體育游戲《跳房子》等。
總之,小班幼兒學習數學操作性教學活動也是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在游戲和運動中學數學,讓幼兒了解到了數學的有趣性,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培養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幼兒初步了解了數學,對數學有了一定的認知后,我開始注重引導幼兒讓幼兒自主探索,自主學習。所以,在教育中引導探究式學習,讓幼兒發展學習數學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 吳淑芳.《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研究》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0年第24期,
[2] 徐苗郎.《關于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思考》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06年第1期。
[3] 吳科嶺.《在"幼兒專業數學"教學中領悟幼兒園數學教學》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