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環節愈來愈普遍。作為初中生物教師,要能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促進作用,并體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有效的初中生物演示實驗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生物教學;生物實驗教學
新課標明確提出:生物教學是九年義務教學中的必修科目,并要求初中一年級時就設有生物課。在新出版的初中生物教科書中,實驗教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實驗教學又被有效地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用眼睛看、進行實驗、課外學習,實驗所用的時間是課堂實踐的二分之一。因此,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對于完成教學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初中生物實驗課堂,能夠有效地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實效性。
一、立足于信息技術環境,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觀念,創新實驗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課,不僅要重視課本理論知識和實驗基本技能的培養,還要做到:①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②幫助學生充分掌握到正確的實驗方法,諸如實驗步驟方法、實驗思維方法和實驗儀器使用方法等;③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實驗態度等。要能夠做到上述幾點,就要求教師能夠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有趣的實驗教學課堂,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實驗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還要能夠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不再受一種實驗方法的約束,而是為他們提供更多選擇的條件。
二、立足于信息環境下的初中生物學演示實驗教學模式探索
教學模式指的是要能夠實現某一種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某種方法。立足于信息環境下的初中生物學演示實驗教學模式探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環境所提供的條件,構建良好的實驗環境
構建良好的初中生物實驗環境,有利于切實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推動力,在初中生物學演示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教師可以根據信息環境所提供的條件,聯系實際的生活所涉及的方面來篩選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例如,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探索種子萌芽的條件等。通過這樣的演示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形成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初中生物的學習。
2.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環境所提供的條件,進行直觀的初中生物學演示
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學演示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在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的實驗時,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蚯蚓平時吃什么、怎么吃?”“蚯蚓是怎么生活的?”“蚯蚓能在地面上存活多長時間?”等,形成了一種全程問題式的教學模式。另外,在生物學演示實驗教學課堂的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做最后的總結歸納,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知識的最佳途徑。聯系實際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點撥,讓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生物學知識,完善學生的生物認知系統,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可以說,初中生物學演示實驗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幫助。
3.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有效的初中生物學演示實驗教學
初中生物演示實驗教學要牢牢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的有效條件,創建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和實驗教學融合成有機的整體,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初中生物的學習。初中生物學演示實驗教學是以信息技術作為前提條件,按照實際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再加上教師的從旁指導,進行實驗。通過這樣的生物學演示實驗課堂,有利于充分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機會,有利于教師回答學生的疑惑,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的要求、進行初中生物的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學演示實驗教學和信息技術環境有效地結合,不僅能夠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初中生物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崔洪斌,丁 剛.信息技術與新課程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整合[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1(06).
[2]曹曉燕.將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的課堂教學示例[J].生物學教學,2010(10).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第五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