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方?周燚
摘 要:微生物學作為一門植物保護專業必修課程,強調教學的不斷創新與改革,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需求。本文首先立足于微生物教學現狀,從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教學條件等方面,闡述了微生物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根據植物保護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結構特點,從教學方法創新和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論述了強化微生物教學的若干教學方法,以改革創新微生物教學,更利于植物保護專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微生物學;教學問題;案例
一、微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1. 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實踐能力缺乏
對于大學二年級學生而言,“微生物”僅僅局限于聽說過,相關微生物的知識接觸較少,有些高職的學生甚至沒有學過生物。所以,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在實踐方面,必然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性,嚴重制約著課堂知識的習得。
2. 教學內容抽象,學生不易理解
與其他課程相比,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一般需要借助顯微鏡,課堂上無法形成直觀的印象,致使課程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不容易看到細菌、病毒等,只能看到病原微生物引起病害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對微生物進行課堂演示,必須借助顯微鏡甚至電鏡進行觀察。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多半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
3. 課程內容繁瑣,課時安排不合理
微生物學的課程內容涉及面廣,知識點較多,如微生物的生長、微生物的代謝等內容。另外,有些學生對微生物學的重視程度不足,更導致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困難。目前,許多高校推行教學大綱改革,單從學時上壓縮微生物學,導致課時安排上出現課時不均衡的問題,甚至不得不壓縮實驗課程。對于一些教學內容,教師講授時只能一帶而過,學生難以對該門課進行深刻的理解與掌握,更加缺乏足夠的實驗課程培養,教學質量進入了惡性循環。
4.學生實驗技能不足,實驗條件有限
從實際來看,微生物教學普遍存在實驗條件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實驗面積少、器材陳舊且缺乏等問題,都嚴重影響著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
二、微生物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1.案例教學法
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的目的和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某個工廠的實例或者特定的事件中。如帶領學生參觀生物農藥廠,了解微生物如何進行發酵,學生又能學習微生物如何生長以及培養微生物的條件。導入案例后,要提出針對案例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最后將講授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使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
2.任務驅動教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在教師提出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完成既定任務的活動。如提出“細菌的抗藥性是如何產生的”“產生抗藥性的質粒又是如何基因轉移的”“正常的質粒又是如何變成抗性質?!钡纫恍訉舆f進的問題,驅動學生自主和協作學習。其優點是能給學生一個條理化、系統化的知識鏈條,而且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完成任務的方式使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知識。
3.環式教學法
環式教學法是以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作用為主環,以碳素循環、氮素循環、和硫素循環為支環,環環相扣的微生物生態學教學法。該教學方法邏輯性強,可以啟發學生聯系已學過的CO2的產生與釋放、硝化作用與反硝化作用、硫的氧化還原反應,并提出如何做好環境保護,便于學生理解和長期記憶。
三、結語
在教學方法改革實踐過程中,將案例法和任務驅動法貫穿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是微生物理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合理設計,恰當應用合適案例和任務,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克服微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讓學習者想學、會學、樂學。并且微生物的教學內容會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學生的水平和素質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在今后的教學當中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調動“教”與“學”雙方的主動性,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適應植物保護專業特點和社會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徐 娜.案例式教學在高職藥學微生物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4(15):56—58.
[2]慕慶峰. 論環境微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7):158.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