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蓮
摘 要:生物學科是一門自然基礎科學,自新課改以后,我國初中生物教學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有著很多需要改善和加強的地方。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對策
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發展很快,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生物課程標準的修訂,讓初中生物教材有了重大改變。為讓生物課程標準得到更好的貫徹和實施,學校及教師要重視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這對于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一、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生物實驗認識不足
學生在剛開始學習生物時,會對生物世界里的未知事物產生好奇心,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做生物實驗時,學生利用放大鏡,能夠觀察到有趣的生物現象。但是,很多學生只注意了生物實驗中的表面現象,不能掌握到其中蘊含的生物學原理。所以學生感興趣的只是“好玩”的實驗,未能深入探究生物實驗中存在的知識,并且很多時候都不愿親自動手實驗。
2.學生對抽象概念缺少興趣
隨著課本內抽象概念越來越多,學生便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這是由于生物有很多抽象的事物,比如染色體、DNA、克隆等,雖然這些事物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學生卻難以感受到。并且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在遇到抽象概念時都不愿主動去思考,不能聯想到這些抽象事物的大致輪廓[1]。
二、改善初中生物教學的對策
1.幫助學生認識生物實驗本質
初中生物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現象產生的原因,并在生物實驗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比如,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學生很容易觀察到細胞是重疊在一起的,但是難以看清每個細胞的形態,這時教師要讓學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學生通過思考,會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在水中,洋蔥鱗片葉表皮未展平;二是制作時未壓好的壓片。細胞會在同一實驗中出現顏色過淺,學生分析可以得出,這是由于染色時間不足造成的。教師在實驗中為學生提出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讓學生真正認識生物實驗的本質,從而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
2.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
在生物課堂中創設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更加留意生活,在生活中體會生物變化的奧秘。同時教師還可以巧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生物知識,并養成較強的創新思考能力。另外,教師也要適時向學生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提出問題,轉移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增加探究性實驗
對于目前生物課程的現狀,要對實驗教學進行適當調整,最好將演示性實驗或者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究性實驗,在生物實驗過程中要多增加探究性實驗。這樣學生才能在不知道實驗結果的前提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思考,自己獨立去探索與研究[2]。在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可在一旁給予指點,但不是直接幫助學生做實驗。只有興趣才能促進學生產生動力,因此,為了讓生物實驗效果發揮出來,重點是要讓學生參與實驗全過程,通過增添實驗趣味性,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飽含熱情,全身心投入生物實驗中。
4.滲透環境教育
在當前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世界各地區的環境現狀,或者將學校周邊的環境問題為學生進行講解,引起學生對環境問題的深刻反思,比如,教師在講解“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時,要通過現實例子,讓學生明白動物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為學生講解目前人類是如何大量捕殺野生動物的,在鳥類、蛙類日益稀少的今天,生態環境平衡遭到了破壞,并導致蟲災、鼠災的泛濫,而人類在大量使用農藥的同時,又對自己的生活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讓學生了解這些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讓學生產生熱愛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總之,初中生物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教師不能忽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防止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在當前初中生物教學中,學校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建德.初中生物教學之我見[J].無線互聯科技,2012(05):173—176.
[2]王 飛.初中生物教學現狀研究與對策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25—126.
(作者單位:湖北省南漳縣金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