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享
摘? 要:網絡新聞從發展之初到如今已經歷了多次形式的變革和創新,從最初電子報的興起到新聞APP(Application,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的開發,在演變的過程中,其交互性也得到進一步的增強。但是仍有許多網絡新聞媒體并沒有意識到設計新聞APP中交互性的重要,忽略了交互性對于讀者或用戶的意義,從而導致用戶反饋并不明顯,其營銷效果和社會效益都無法達到期望的水平。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從網絡新聞的發展歷程、趨勢的角度出發,以及結合傳統網站和移動互聯網的交互性研究,給設計新聞APP和新聞網站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網絡新聞;新聞APP;交互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5-0099-02
在傳統媒體占據主導地位的時期,受眾在被動接受媒體傳播信息的情況下很難進行信息交流和對換,造成傳播方向單一、傳播內容無法進行二次傳播。如今在自媒體時代,用戶不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媒體的單向傳播,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話語權和交流能力。在這個基礎上,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即“用戶生成內容”)開始成為重要的新聞源,由此引發的網絡新聞交互性傳播也進一步發展起來。
一、新聞類新媒體發展趨勢
1.強勢媒體時代。在互聯網興起之前,傳統媒體占絕對優勢,他們主導內容的創作、傳播。內容由專門的記者、學者編撰,內容資源少,用戶只能被動接受信息,信息以單向傳播為主。溝通模式以一對多為主。
單向傳播時代也可稱為傳統媒體的互聯網化。從紙媒到手機、互聯網,傳播介質發生了改變,以互聯網為渠道進行單向傳播,由于媒體掌握絕對的話語權,因此用戶無法自主進行評論及發表意見。這個階段以電子報、紙媒的網絡化為代表。顯而易見,在單向傳播過程中,用戶只能被動接受媒體所傳播的信息,其選擇也限制于訂閱或瀏覽哪一家媒體。
2.web1.0門戶時代。這時候的網絡資源仍比較少,內容生產仍以媒體主導, “互聯網化”僅僅是媒體和企業利用互聯網這一渠道輔助他們進行內容傳播。信息傳播仍以單向傳播為主,溝通模式以一對多為主。用戶通過互聯網可以接收到比以往更廣泛的信息,他們可以基于內容做淺層交流,開始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
此時,網絡新聞仍以記者編輯為主導,生成內容。在中國,門戶的意義除此之外,更多還包含了“大而全”的資訊信息超市的含義。新浪、搜狐、百度等網站及其基本服務上可以說是門戶網站的基本形態[1]。由于這些網站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出現早、影響大,因而也為中國互聯網深深地打下了“門戶概念”烙印。新聞網站中存在的影響瀏覽者使用效用的問題越來越多,新聞網站與人的互動、網站的可用性、以及網站信息的內容組織、網站信息的可接近性問題越來越突出。在瀏覽新聞網站時,用戶需要明白去哪里、讀什么、怎么才能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
3.web2.0個人時代。世界通過一個個真實的個人社交關系被連接起來。信息間注重雙向溝通,信息的流動方式呈現為去中心化,長尾化的趨勢,每個用戶都擁有極其廣闊的手段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媒體積極涌現,用戶開始從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生產的主導者,與媒體一塊參與社區的建設工作,而隨著信息數據的空前的發展,各種過濾機制應運而生,web通過重點關注與用戶的交互來搶占他們越來越稀缺的注意力,而媒體的工作重心亦開始從過去的信息采集轉為對信息的重塑編輯,專注進行信息的知識管理工作。單純的新聞報道已無法滿足受眾需求,網絡新聞開始了以UGC為主導的多向傳播。普通用戶有發表自己觀點以及與其他用戶交流的機會,原創內容開始膨脹,導致UGC數量呈爆炸性增長,此時需要媒體進行編輯以放大個人的聲音。例如,具有典型代表的微博,用戶的新聞點發掘甚至影響了主流媒體對事件的報道。而各種媒體旗下所開發的新聞APP更注重用戶的參與度和互動性,不再滿足于僅向用戶推送新聞。
4.web3.0智能時代。在智能化時代,用戶的行為從無目的地瀏覽轉為專注地搜索,互聯網的生態趨于成熟,系統通過掌握的大量個人數據和用戶行為分析,為用戶直接提供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并幫助他們發現“隱藏”問題需求。利用互聯網的計算能力以及記者的編輯能力,在眾多用戶生成的內容源中推薦并生成網絡新聞。網絡的即時交互、超越時空等特點即成為這種模式的強大技術依托。網絡新聞在此時將傳統新聞報道與各個社交中心的熱點新聞結合,既有“硬新聞”的報道,又能挖掘受眾關心的中心議題,形成專題報道。而多數網絡熱點的集結地如微博、BBS等都以用戶UGC為主,因此,在不久的將來,網絡媒體將成為大數據時代搜集用戶UGC的“過濾器”,沉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編輯和包裝,從而進行傳播——交互——再次傳播的形式。
二、新聞APP的交互設計
2014年被媒體稱為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一年,但手機Wap技術與傳統互聯網的Web技術還是相差較大,許多新聞媒體在打造自己的移動媒體平臺時仍照搬傳統網站的模式,而忽略了第三方應用特有的交互性研究和用戶體驗的重要性。如何在web3.0時代利用交互設計網絡新聞網站或APP?
1.交流平臺直播法則。新聞的生命是真實和新鮮,這是不會隨著時代或網絡技術發展而改變的。因此,要盡可能建立起敏銳捕捉新聞變動狀態的網絡渠道,保證能夠及時了解新聞發展變化的進程,在重大新聞事件發生之際,這些渠道是多樣的,例如2013年埃及動亂發生之際,有關埃及街頭游行人群的照片,10分鐘內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面被轉載和關注超過萬次,甚至有些主流官方媒體的新聞源是來自于底下網友的評論或回復。因此,要根據報道的需要,合理開辟信息來源渠道,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
由于滾動新聞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往往一條新聞剛剛出爐就很快會在信息海洋中淹沒[2]。因此,需要新聞網站和新聞應用平臺設計者注意識別重點、熱點新聞之后,合理設置主頁的新聞排布,以突出重點新聞。以新浪網為例,在伊拉克戰爭的專題報道中,他們在滾動新聞的結構布局上實施了“三重主體結構”:一是用文字滾動顯示最新發生的新聞;二是在滾動新聞中設置“重點新聞”專欄;三是將最新新聞按照時段進行布列,讓公眾清晰、完整地了解戰事的發展進程。而新聞直播中,加入用戶閱讀反饋信息的直播,更能讓用戶在直播中感到真切的參與度。對于用戶閱讀反饋的篩選,也將從側面影響媒體對新聞的傳播效果。
另外,要在交互中提取新聞點,注重交互平臺模式的多樣性。在滾動新聞中,文字的反映是最快的,但是公眾絕對不會滿足于文字新聞的索取,他們需要見到最新的圖片、聽到最新的聲音、看到最新的動態影像[3]。對新聞傳播者來說,多媒體信息的快速展示,更有利于對公眾的吸引,對新聞進程全面而深刻的展示。在web3.0時代,語音搜索、即時通訊已經成為趨勢,如果把這些技術與網絡新聞媒體融合,在互動平臺上進行即時直播性的熱點討論,將大大滿足用戶的新聞參與感。
2.新聞論壇與O2O模式。目前的新聞網站和新聞第三方應用軟件都會設置用戶評論的功能,但在用戶參與度方面卻缺乏像論壇一樣能聚集用戶、細分組群的功能。以網易新聞客戶端為例,它的用戶評論板塊做得非常獨特,許多精彩評論聚集了極高的人氣,但用戶在“點贊”之后并沒有一個渠道能夠與志同道合的評論者進行有效的進一步交流和討論的獨立平臺。而如果把新聞論壇的模式與之結合,在新聞客戶端中加入獨立的交互平臺,讓用戶能夠針對個人感興趣的新聞點和關注點與其他用戶進行觀點交流,不僅能夠使傳播效果得到提升,還能優化用戶體驗,激發用戶進行二次傳播的需求。此外,當今電商越來越注重的O2O模式也可在網絡新聞媒體和新聞第三方應用軟件中嘗試。讓用戶不僅在線上閱讀新聞,還添加了“同城新聞”的線下活動,培養一批同城新聞愛好者加入新聞活動,用戶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新聞,讓虛擬的新聞媒體更真實,更接地氣。不用于微博這種UCG形式,專屬同城新聞的平臺能集中于新聞發布和挖掘,而非專注于社交需求。
3.摘要主導與數據庫建設。新聞摘要,是指對新聞報道內容的重點概括。在當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許多人閱讀報紙的習慣是先讀標題,自己感興趣的話再繼續閱讀新聞內容。而對于網絡新聞媒體來說,它所擁有的優勢在于,如果讀者并不感興趣,新聞內容可以隱藏起來,而不是只能死板地印刷在紙上。因此,標題和摘要在提供給讀者選擇時發揮了重要的先導作用。
在國外,有的網絡新聞媒體或APP甚至推出了以新聞摘要為主打的軟件,以Summly為例,它利用自然語義方面的算法,可將新聞內容提煉為400字左右的摘要文章。雖然沒有人工編輯,但新聞主要內容摘取的準確率還不錯。用戶按照內容主題或關鍵詞快速瀏覽新聞的同時,如果看到感興趣的文章可以進入原始鏈接閱讀全文,用戶只需花上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了解新聞中最關鍵的信息。在人們使用手機、平板閱讀新聞客戶端時,其閱讀時間的碎片化特點導致用戶不能集中大量時間來完整閱讀每一篇感興趣的新聞,因此,以新聞摘要和概括為主導的新聞客戶端或APP可以在有效縮短用戶閱讀時間的基礎上保證閱讀質量。
在新聞摘要為主導的基礎上,基礎信息數據庫和搜索系統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能保證各個領域重要新聞發生時,網絡媒體擁有對主體新聞在時間與空間維度進行深層開掘的信息資源[4]。如今,我國的信息數字化進程在不斷推進,但國家信息數字化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已經建成的各種專業數據庫也大多處于相互隔離的狀態,國家公共信息資源遠遠沒有形成“共享”局面。如果能形成強大的基礎信息數據庫,那么網絡新聞媒體和新聞APP就能完成從用戶自主選擇閱讀新聞,到通過用戶閱讀習慣分析來智能推送新聞的轉變。目前,國內任何新聞媒體和客戶端向用戶推送的新聞都以重點新聞為主,而沒有通過收集用戶平時的閱讀行為和習慣,從而給用戶推送的“專屬訂制”新聞。這不僅需要強大的后臺數據信息挖掘技術,也需要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但這種趨勢已稍顯苗頭,很多國外的應用軟件也開始重視這方面的技術開發。
三、結 語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新聞網站與新聞APP不應該停留在“傳統媒體電子版化”的階段,無論是論壇形式、O2O模式或語音搜索,這些技術和模式都能大大提升新聞網站與新聞APP的交互性,從而使用戶體驗和受眾閱讀質量得到提高,對于目前許多新媒體經營狀況的問題也能給予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責任編輯: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