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琴
教學,顧名思義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是,教師“授人以漁”,履列“傳道授業解惑”之職責,學生攝取知識,變“他用”為“己用”的無限循環。
教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師“唱”,學生“和”,教師“演”,學生“悟”。
一堂課成功與否、學生的反應,鞏固的效果都能作為評估的標準,教改如同春潮泉涌,教學主體不再停留于過去的“吃課本”,他們渴求汲取更多的與課本相關的課外內容,這無疑對我們初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深的涵義,同時,也要求教師德才兼備,具有再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誠然,英語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的信息攝入及貯存有自身的獨特性。
一、初中生英語學習成績分化頗為明顯的原因
1.基礎知識不扎實,導致初中知識過渡而銜接不當。(1)國際音標不過關,拼讀單詞不準確,直接影響到單詞的記憶,詞不達意。(2)詞性不明,句子成分劃分不對,導致句意理解不清,更無法書寫作業。(3)時態,語態混淆,導致語法結構的題型無從下手。
2.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初二年級時,我抽查了教學的一個班級,針對不同的題型進行調查,該班52人,調查結果表明:32%非常感興趣,40%感興趣,28%不怎么感興趣,該班的成績分化較為明顯。
3.心理因素。(1)此類學生均為中下水平,他們對自己喪失進取心,輕者則持應付態度,上課聽,下課拋,不及時鞏固:重者則自暴自棄,屬“破罐子破摔”型。鼓勵他們的問題,他們會不好意思問太簡單的或不知道該問什么的而棄之。(2)害羞,羞于開口,害怕出錯。(3)長期以來被教師冷落,沒有關愛者,他們會抑郁而影響學習效果。
4.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有一點,就英語這一語言學科而言,毫無質疑的是,它需要相當大的記憶量,聽,說,讀,寫四管齊下。(1)初中生特別是男生,他們養成了默讀或看英語的不良習慣,一方面影響語音的練習,另一方面聽力也無法過關。(2)上課聽,不作筆記。(3)盲目崇尚語法,整天看語法,而且只停留在表面,不實際操練。
二、如何轉化后進生,確保優生穩定發展,縮減兩極分化
1.初一初始階段,注意做好小學,初中教學的銜接,初中教學對象年齡在12—14歲左右,學生性格特征明顯,思想已漸趨成熟,較為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并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新學年開始,師生面對面接觸,作為教師,應讓學生明確學習掌握英語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學習,學習,再學習,一方面是為了圓大學夢,另一方面要把自己培養成可塑性人才。英語學不了,意味著升學不易,此外,特別是中國現在已經和世界市場接軌,這也意味著把英語這一被認為國際通用的語言提上了日程,學不好英語,意味著你考不過托福,GRE等考試,出國難,夢難圓。通過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過程中可因材施教,先摸底,而后根據情況減小坡度,力求平穩過渡,不給學生心理造成恐慌,形成落差。再則,教師應查漏補缺,個個擊破,諸如:個別語音關過不了的,可以集中強化:對時態,語態不懂進行突擊。
2.激發興趣。如何能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學習鞏固,讓每個學生能動起來,參與各項活動。(1)堅持每堂課3—5分鐘的自由演講,主題自定,學生依次進行。(2)給學生描述插圖以及討論問題的機會:講解課文前,教師要做充分準備,盡可能提示給學生更多的背景資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覺到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3.情感教育——師生間的紐帶。所謂情感,著名的外語教學專家說過“情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主要與知識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說透徹一些,情感教育實為愛心教育,即:用“愛”去感染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求得相互的信任,讓學生自覺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例如,內向的學生,鼓勵他們多開口,取得進步時,就表揚他們:退步時,可以課后幫他(她)分析原因,作業,試卷批閱時,可以寫一些評注性語言,希望他們進步。教學時,注入“德育”,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并以此磨練他們的意志。
4.推陳出新,優化組合。把班集體劃分為Ⅰ,Ⅱ,Ⅲ三組合,針對不同組合教學目的,要求等各項標尺度不一。
Ⅰ組要求課前預習透徹,能準確回答教師的提問:并能整理課文中需掌握的語言點,必要時提出質疑:課間,可以自由討論話題,并能總結陳詞:對課文做出口頭復述或者書面作文:課后,鞏固練習要求提高,用所學詞語編短文。
Ⅱ組要求課前充分,能回答課本上的問題,并識別出課文教學的易難點,課間能積極主動配合教學,對課文脈絡大致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完成復述:課后,能用所學詞語造句,能將對話改寫短文,或能書面寫出課文大意。
Ⅲ組要求課前預習生詞,做到熟記詞義,詞性,略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意思,課間能聽懂每個環節,做到熟讀課文,最好能背部分指定內容,課后要求基本掌握詞的用法,做對相應的詞類辨析題。
此外,還編輯學習互勵小組,Ⅰ,Ⅱ,Ⅲ組成互補組合,幫助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般問題,如若不能解決者,則一并交給教師再做明確解答。經過多方努力,教學效果顯著,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學互勵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兩極分化的趨勢也得已控制。
總而言之,教學對象是活的,有思想,思維的人,這就決定了英語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可以變通的,因此,只要教師善鉆,善研,就一定能攻下“成績分化”這座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