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外交流也趨于頻繁。英語也成為了全球最廣泛的使用的語言。然而在英語教學的語言的研究與探索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英語教學語言,更要不斷對其進行發展與探索,不斷對其進行完善。本文主要對英語教學語言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英語教學 語言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96-02c
1.如何正確看待英語教學語言
英語教學語言是一種技能,在進行英語教學當中,將英語知識及語言技巧教給學生們,讓他們運用英語知識來進行英語的實踐運用。英語教學語言,不是字面上的一方教授,一方接受的這種死板的過程,而是一種教學藝術與教育意識。需要教師運用綜合的語言知識技巧,將語言知識與西方的文化交融滲透,不斷對學生們進行影響熏陶,達到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主要目的。英語教學語言也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的,更是與學生間的不斷地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形成積極地互動,這也是英語教學不斷完善與發展的原動力之一。[1]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英語教學語言更像是一門藝術,在藝術的創作中要注重與學生們的情感溝通,要注重如何引導學生們的思考,如何可以讓學生們對于知識能夠更好的消化理解,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對學生們進行準確的評價、如何能夠提出明確的要求,這都是英語教學語言所要注意的幾點。其實對于英語教學語言的研究也是在不斷發展的,像現有的一些英語教學語言的方法,類似于直接法、自覺實踐法、傳統古典法(語法翻譯法)、認知法、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等,這些方法體現了人們對于英語教學語言的重視,教師們也在提升教育理論素質的同時,也在完善英語教學語言的深化與發展。英語語言教學也不僅僅是需要教師的提升,還要注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注重主體的獨立思考能力。[2]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特征大致也分為四種,寒暄、指令、提問和評價,這四種方式也能從側面反映英語語言教學的基本劃分標準。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適當使用英語教學語言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能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
2.恰當運用英語教學語言進行教學的有效策略
2.1要隱性引導,擴展學生思維
英語教學語言的聰慧性都體現在這里,如何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對語言學習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作為教師,不應該成為教學的主體,全權對其進行指揮操作。應該使學生們成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強調主體地位。隱性引導的好處就在于,給予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們可以主動體會語言學習中的邏輯思維方法,與語言文化已經。這種思維的獨立空間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應該在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后,隱性的進行多方面的引導,例如在提問的時候,不是簡單的詢問學生是或不是,對或不對。而是要讓學生的思維開展出來,形成放射性思維,否則簡單的問答方式會令學生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語言學習的方面上來看,一個具有邏輯性的兼有感性的思維對于語言的學習方面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隱性引導的方式也是英語教學語言的重要方式之一。
2.2注重英語知識的實際性運用
英語本身就是一種交流的載體,更是一項交際類的語言學科,學英語歸根到底,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在英語教學語言的范圍內,更多是偏向于書面上英語知識及綜合技巧間的教授,對于到英語實際運用的轉化之中的較少。在中國的應試教育的制度下,英語教學往往流于書面化,形式化,很難從真正的溝通交流層面上去判斷英語教學的基本成果。英語教學語言發展過程中,就強調了師生間的互動,教師要有技巧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考。所以英語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更體現于教導學生們進行英語語言的真正的溝通與運用。運用科學的英語教學語言,促進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去進行英語的實際運用。
2.3注重語言環境
在進行英語教學的同時,教師的英語教學語言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的語言學習。在教授相關的語言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輔助的教學語言進行教課,例如一些豐富的肢體動作,這些肢體動作不僅僅是起到輔助作用,這也是作為一種英語教學語言而存在著的。在這種英語教學語言的刺激下,引導中,學生接收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在英語語言的使用上,盡量以豐富的表達為基礎進行教課。盡量擴展學生們的知識面。作為英語教學語言來說,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輔助工具,教師通過不同情境使用不同的英語教學語言,來使課堂教學提升效率與質量。
3.英語教學語言應用的注意事項
英語教學語言在運用時,一定要注意區分教學語言的語用功能,引入相關的認知心理學、當代語言學等作為輔助。教學語言的語用功能大致可分為四種:寒暄、指令、提問和評價[3]。這四種語用功能大致可以概括英語教學語言的大致的特征。這些明確的語用功能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語言的使用,給予學生科學理論的教導。這種指導不僅僅是潛移默化的熏陶,對學生們的學習過程中也是另一種的學習心理暗示。將認知心理學和當代語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擴展延伸,運用到英語教學語言的研究,與探索之中,也是十分具有重要意義的。強調語言的意義比語言的結構更重要。這種方式可以從側面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及藝術熏陶,是作為英語教學語言的使用的另一重大發展的成果。認知心理學更是一種關于學習重要理論成果,這種認知心理學對于英語教學語言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強調英語知識的輸入與輸出,也重視各種知識的關聯性。在英語教學的語言中,強調了教師使用教學語言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改造與熏陶,還要產生雙向甚至多向的發展與互動。
英語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與學生更好溝通的技能,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地發展并且重視英語教學語言,對此加以改進和完善,經過英語教學語言的研究與探索,真正達到提高教育理論素質,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力,與英語的實際運用的基本能力。
參考文獻:
[1]邱佩芝.淺析英語教學語言藝術[J].科技信息,2006,08:117-118.
[2]何高大.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語言藝術的特點[J].外語電化教學,1999,01:9-11.
[3]牟金江.英語課堂教學語言的語用分類及其優化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07,02:59-63.
作者簡介:
陳舒舒(1981-),女,漢族,南通人,本科學歷,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