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徐金海
[摘要] 旅游產業融合是旅游業發展的新模式。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旅游消費需求的改變、技術進步的加快和政府制度環境的優化;但旅游信息化水平不高、旅游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旅游人才匱乏和旅游消費需求的抑制又成為當前旅游產業進一步融合的障礙。為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的進一步融合,需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實施旅游人才戰略,打破產業管制和引導旅游消費需求。
[關鍵詞] 旅游產業融合 動力 障礙 建議
[中圖分類號] F59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5)04-0078-04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擴大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路徑與戰略研究”(項目編號: 14ZDA041);國家發改委國土與區域經濟研究所課題“北戴河新區發展戰略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吳健(1985 — ),江西贛州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徐金海(1988 — ),江西樂平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與現代服務業。
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快旅游業的發展要堅持融合發展的理念。大力推進旅游產業融合,對于促進旅游產業優化升級,提升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旅游需求,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旅游產業融合指的是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或旅游產業內不同行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合為一體,逐步形成新產業或產業鏈的動態發展過程。旅游產業融合是旅游業發展的新模式,其本質特征是一種創新,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旅游業相結合的產物。“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旅游產業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技術支撐。只有厘清旅游產業融合的動力與障礙,才能更有效地融入“互聯網+”時代,把握信息化給旅游產業帶來的發展機遇,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
一、旅游產業融合的動力分析
(一)根本動力:旅游消費需求的改變
從本質上來說,旅游產業是一種消費導向型產業,因此旅游產業融合要以旅游消費需求為導向。對于旅游企業而言,只有更好地服務旅游者,不斷滿足其消費需求,甚至創造并引領這種消費需求的改變,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占領市場份額。當旅游消費需求發生變化時,旅游企業應主動推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開發各種不同形態的旅游產品,滿足不同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實際上,旅游產業融合,是旅游企業面對旅游者消費需求變化而作出的一種自適應過程,而旅游消費需求的變化是隨著旅游者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以及閑暇時間增多而出現的一種現象。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經歷了比較漫長的大眾旅游時代,如今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漸地過渡到新旅游時代。大眾旅游時代與新旅游時代的本質區別,就在于旅游消費需求的不同。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消費具有旅游消費比較單一、旅游者具有很強的從眾心理、個性化旅游者較少和旅游者旅游經驗缺乏等特征;新旅游時代,旅游消費的特征在于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旅游者非常普遍,不再追求單一乏味的旅游體驗。實踐證明,正是這種旅游需求的變化,成了當前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的根本動力。
(二)直接動力:技術進步的加快
技術進步是產業融合的直接動力。技術進步的加快,使產業之間的邊界逐漸變得模糊,有利于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雖然旅游產業融合的根本動力是旅游消費需求的改變,但如果沒有技術進步作為支撐手段,旅游產業融合也無法實現。
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正在更大范圍地推動著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同旅游企業之間,尤其是傳統旅游企業與在線旅游服務商的合作,能加快旅游新產品的開發,提升旅游消費者的旅游體驗,實現“說走就走”的旅行。近年來,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攜程、藝龍和去哪兒等在線旅游服務商受到旅游消費者的青睞,正在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互聯網+的旅游新業態。顯然,在線旅游服務商相比傳統旅游企業,具有傳統旅游企業所沒有的技術優勢,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生產出更多的融合型旅游產品。
(三)催化動力:政府制度環境的優化
在我國,政府依然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出臺相關產業政策、使用行政手段等等,優化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對特定產業進行引導和扶持,從而起到催化并加快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作用。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的快速發展,與政府改善旅游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息息相關。近年來,《旅游法》、《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相繼出臺與落實,為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增強了國民旅游消費信心和旅游產業發展動力。
二、我國旅游產業融合存在的主要障礙
旅游產業融合的實現大體上受到來自兩方面的制約。其一,供給層面的制約,包括旅游信息化水平不高、旅游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和旅游人才的匱乏;其二,需求層面的制約,旅游消費需求的抑制。旅游產品只有在旅游市場上得到旅游者的認可,才能實現旅游產品的價值。
(一)旅游信息化水平不高
技術進步是旅游產業融合的直接動力,其在旅游產業融合中的直接體現就是旅游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信息化即是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具體應用的過程,其發展水平的高低,不僅會影響到旅游產品給消費者帶來的綜合旅游體驗,而且將決定旅游產業之間能否實現有效融合。因此,旅游信息化發展滯后,會影響旅游產品消費效用的實現,而且會限制旅游產業融合的深度和范圍。
我國的旅游信息化,從20世紀90年代的起步階段,到2000年以后進入全面發展階段,旅游信息化實現了從無到有、由慢到快的飛速發展。但是,總體而言,我國旅游信息化水平依然不高,遠遠落后于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旅游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信息共享性較差、技術應用整體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意識不強等等。
(二)旅游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
我國旅游產業管理體制的特點是條塊分割與行業壁壘并存, 各產業和行業出于各自管理目標和利益的需要形成了各自的政策和制度規定。不同的景點歸屬于不同的部門管理,不僅加大信息溝通的成本,也會增大融合的難度。條塊分割與行業壁壘并存的管理體制,阻礙了旅游企業的創新與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以攜程、途牛等為代表的在線旅游服務商在融合線下旅游企業之時,一些線下旅游企業受到產業進入障礙與政府管制的保護,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會抵制與在線旅游服務商之間的合作,不利于旅游產業融合。
(三)旅游人才匱乏
旅游產業融合,需要理念先進、視野開闊、經驗豐富、協調能力強等綜合素質高的旅游人才。應該承認,近30年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與我國重視旅游人才隊伍的建設密不可分,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國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旅游人才依然匱乏。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高層次應用型旅游人才培養不足,旅游人才職業發展空間有限,旅游行業薪資待遇普遍較低。這些問題加劇了旅游人才匱乏的局面,在旅游人才市場上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如因導游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一大批優秀的導游選擇退出旅游行業,降低了整個旅游服務水平,影響到旅游者的旅游綜合體驗,不利于旅游產業大范圍跨區域的融合。
(四)旅游消費需求的抑制
旅游產品具有生產與消費的同一性、不可儲存性等特點。在一定時間內,生產出來的旅游產品沒有被及時地消費,就會限制旅游產品的供給。旅游產業融合直接的表現就是能夠生產出形態更加多樣化的融合型旅游產品。只有生產出來的旅游產品,在旅游市場上得到了旅游消費者的認可,旅游企業獲得了應有的利潤,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加強產業之間或者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生產出更多的融合型旅游產品。
與此同時,旅游消費具有路徑依賴的特性,旅游消費者在過去的消費習慣中會對某些旅游產品形成特定的品牌忠誠,短時間內不容易接受融合型旅游產品。旅游產品得不到旅游消費者的認可,不能被及時地消費掉,會打擊旅游企業推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積極性,抑制旅游產業融合。目前,我國還處于大眾旅游時代向新旅游時代的過渡階段,而大眾旅游消費者的特性就是消費者的學習過程比較慢,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新的融合型的旅游產品。因此,在當前我國旅游產業特定的發展階段,旅游消費需求對旅游產業融合的抑制是客觀存在的。
三、促進旅游產業融合的政策建議
(一)樹立“互聯網+”思維,建設智能旅游公共服務平臺
旅游產業融合的過程,本質上是旅游信息化的應用過程。因為旅游產業融合成功與否的一個判斷標準,在于融合型的旅游產品能否給旅游消費者提供獨特的旅游體驗,而這要依賴于融合型旅游產品生產的過程中有沒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樹立“互聯網+”思維,建設智能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能從根源上解決旅游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旅游消費者的消費數據在線化、數據化,為生產出體驗獨特的融合型旅游產品提供保障。
樹立“互聯網+”思維,建設智能旅游公共服務平臺,一是推進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旅游企業生產的旅游產品,能否給游客提供獨特的旅游產品,有時依賴于有沒有廣泛覆蓋的暢通網絡,它讓旅游消費能及時分享旅游體驗,尤其是對于年輕的旅游消費者更是如此。因此,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推進互聯網+旅游的前提,是旅游產業實現快速融合的保障。二是積極推動專門技術的開發。技術進步能夠打破產業之間的邊界,是實現旅游產業融合的重要手段,相關部門和主體應高度重視開發有利于促進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旅游產業內部各行業之間融合的專門技術,并通過專利等形式給予產權保護。三是加大對在線旅游服務商的支持力度。在一些旅游行業,產業管制現象仍然比較嚴重,限制了在線旅游服務商業務范圍的開展,不利于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融合。推進互聯網+旅游,就要加大對在線旅游服務商的支持,打破一些旅游行業中的管制,允許在線旅游服務商更廣泛地開展業務合作。
(二)實施旅游人才戰略,加快培養推動產業融合的各類人才
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依賴于旅游人才的開發和培養。當前,要加快培養具有理念先進、視野開闊、綜合協調能力強等素質的高層次應用型旅游人才,為旅游產業的融合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樹立旅游業發展的第一戰略是實施旅游人才戰略的理念,健全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加大對旅游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給予資金和政策傾斜。旅游企業應完善旅游人才的激勵和保障體系,加強構建學習型組織,培養與其他行業,以及行業內部之間的協作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豐富旅游產業融合的技能和經驗。旅游高等院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培養應用型旅游人才。學校應增設其他相關行業的課程,使學生形成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加強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旅游信息化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與此同時,在國家層面上,應推動旅游行政管理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旅游企業之間的密切協作,著力形成政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培養具有良好理論素養和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旅游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環境。
(三)放松產業管制,打破旅游管理體制機制障礙
首先,建立旅游產業發展委員會,約束成員主體的行為, 制定政策目標, 運用政策工具, 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目前國務院已經建立了由28個部門組成的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是一個好的開端。但后續的工作也不容忽視,如何協調28個管理部門的目標與利益是重點。其次,探索建立不同部門的利益分配機制,激勵各個部門主體主動推進旅游產業融合。
(四) 強化市場營銷,引導旅游消費需求
旅游消費需求的變化是旅游產業融合的根本推動力,但旅游消費的路徑依賴性等特征又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抑制旅游產業融合的無形力量。因此,如何引導旅游消費需求,對于旅游產業融合能否發生、融合的程度如何,都具有決定性影響。
引導旅游消費需求,一是強化市場營銷,改變旅游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讓旅游消費者接受新型的融合型旅游產品。其核心目標就是要向旅游消費者展示新型的產品,帶給旅游者獨特的旅游體驗。二是充分挖掘旅游消費者的潛在消費需求,引領旅游消費需求的發展。旅游消費者限于個人認知的局限性,未必能夠意識到自身的旅游消費需求。旅游企業通過旅游消費者過去的消費數據,挖掘出旅游消費者的潛在消費需求,及時生產出適銷對路的融合型旅游產品。
[參考文獻]
[1] 陸林.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產業融合[J].旅游學刊,2011,26(05):6-7.
[2] 朱海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N].光明日報,2013-7-21(07).
[3] 陸蓓.中國旅游產業融合研究-以杭州市會展旅游為例[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 程錦,陸林,朱付彪.旅游產業融合研究進展及啟示[J].旅游學刊,2011,26(04):13-19.
[5] 楊穎.產業融合: 旅游業發展趨勢的新視角[J].旅游科學, 2008,22(4) :6-10.
[6] 金濤.關于我國旅游業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9):87—89.
[7] 徐虹,范清. 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的障礙因素及其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J].旅游科學,2008,22 (4) :1-5.
[8] 張佰瑞. 產業融合與北京旅游業的發展[J].城市問題,2009,27(9) : 69-77.
[9] 李美云. 論旅游景點業和動漫業的產業融合與互動發展[J]. 旅游學刊,2008,23(1) : 56-62.
[10]肖建勇,鄭向敏.旅游產業融合: 動因、機理與效應[J].商業研究,2010,54(1):172—175.
[11] 石培華,李成軍.我國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旅游科學,2011,25(1):87-94.
On Promoting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rough Reform
Wu Jian, Xu Jinhai
(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 )
Abstract: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is a new model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demand chang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optimization. However, the low tourism informatization level, the imperfect tourism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the shortage of tourism talents and the suppression of tourism consumption demands have become obstacles to the tourism industry for its further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ome measures can be taken: establishing the thinking of the Internet plus,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tourism talents, breaking the industry control and guiding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demand.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ial convergence, motivation, obstacle,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