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霄
時差生活更多的是難以融入的不適感,因為文化背景和價值觀的差異實在太難彌補。
來自森林深處的小熊第一次看到心心念念的倫敦,藍色鋼索的塔橋,巨大的沉默的倫敦眼,泰晤士河兩岸輝煌不滅的燈火,黑色的甲殼蟲一樣的出租車,呆呆傻傻的成群的鴿子,還有連綿的有些惱人的雨。它張大了嘴無聲地驚嘆著,這是倫敦,水晶球里有大本鐘和紅色巴士的倫敦。
就像所有大都市里行色匆匆的居民一樣,倫敦人好像對什么都不覺得奇怪,哪怕面前站著一只戴著帽子提著行李箱的會講英語的熊。帕丁頓喜歡戴那頂紅帽子,仿佛這樣它就離人類更近了一步。它用它所理解的關于脫帽行禮和主動問候的紳士禮儀,來向它所遇到的每個人示好,仿佛這樣它就能獲得等價的尊重。它不敢踏上滾梯,直到它自以為是地解讀了滾梯旁邊的標語,抱起一條狗以后,才給了自己可以像正統倫敦人那樣踏上滾梯的心理暗示。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融入倫敦,融入人類社會。
這不是一只熊的心理,而是一個外鄉人的心理。這種心理包含兩個對立面,一個是出于單純和無知者無畏的勇敢,另一個是孤獨帶來的自卑。所以你會看到它既可以勇敢地去追一個小偷—雖然它錯誤地把小偷當成了丟錢包的人,也會看到當它認為布朗一家并不愿意繼續收留它時選擇默默出走。
你還能從這個外鄉人身上看到自立、執著和忍耐的特性。它獨自走遍所有可能是它尋找目標的地址,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它面對饑餓和鄉愁時,都沒有把藏在帽子里的最后一塊面包吃掉,而是真的像它叔叔小時候教導它的那樣留到了最后關鍵的一刻。
它或許永遠也不會理解,為什么當它向別人脫帽行禮和問候時,大部分人都對之無視。因為在這個道貌岸然的世界里,一千次脫帽行禮或許都不及一次登上報紙頭版能贏得“尊重”。還好,帕丁頓無須理解這些。
充滿愛心的探險家,他的家人卻一點兒也不善良。就好像同樣是白金漢宮門口的守衛,有的就對素不相識的帕丁頓施以援手,而有的就把它趕走。影片就是通過帕丁頓的旅行,把世間百態展示給觀眾看。那些長得漂亮的人,可能是惡魔;大城市和所謂禮儀之邦的人們,其實還不如一只熊懂得禮儀。
喜歡吃果醬這點,強化了帕丁頓的單純,正是因為這樣善良單純,才為它贏得了家的溫暖。它身上有英國“紳士”所不具備的東西。這些東西融化了布朗一家人的心,使他們彼此之間更加理解對方和愛對方。
快速融入一個陌生的集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為這個集體做出貢獻,當你成為對這個集體“有用”、“有價值”的個體時,你才會被集體所擁抱。你要遵循順從(conformity)的原理,改變信仰和價值體系,當然這有點太難,但至少先從外表做起,比如穿上一件代代傳承的呢制大衣。其實這個時候的帕丁頓就已經被布朗一家認可為家庭成員了吧。
世界著名“兒童”文學《小王子》里有一句話:“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這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花費在一個人、一件事、一個東西上的時間和精力越多,它對你來說就越重要。帕丁頓和布朗一家的關系也是如此。這也是為什么和同一社會里的其他成員互動對所有生物都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闖禍也是一種互動的方式,但還是不太推薦采納的。
影片充滿了高品位的幽默和事無巨細的照應,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其中尤以布朗一家中不愿冒任何風險但最后卻在危險時刻挺身而出的爸爸,以及臺詞很少卻字字珠璣的奶奶最為鮮活。加上藝術感的音樂以及豐富的英國元素,該片無愧2014年英國最佳電影之一。
隨著帕丁頓這個外鄉人融入布朗一家,它算是初步融入了英國、融入了人類,它孤獨的心終得以解脫。而布朗一家成員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融洽,父親可以放下風險意識跟兒子一起搞科學實驗,女兒也將男友帶回家給母親看,他們彼此更加了解,各種心結都解開了。融與解,就是由帕丁頓這個外鄉人所帶來的一切改變的兩個關鍵詞,當你身處異境需要面對孤獨之時,當你的家庭充滿矛盾之時,或許這部《帕丁頓熊》真的能成為你的心靈雞湯。
雖然有人不喜歡臉譜式的人物和套路化的情節,但作為喜劇,《帕丁頓熊》真的可以擔得起優秀線以上的評價。擅長自黑的英式幽默,自帶樂隊的萌到爆的小熊,煩人又可愛的無處不在的鴿子,隨便一個鏡頭都好看的倫敦……有無數個理由可以讓你把它加入到必看電影名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