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菊
前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 在這里他提出了教師語言素養的重要性的論題,而教師的語言素養直接表現在課堂教學中便是教師的語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不但要有準確性,還要富有藝術性。不同年級段的各科教學,其教學語言的藝術特征也不盡相同。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教學要求,使自己語言表達不但做到準確、明晰、合乎規范,而且具有特定魅力,這樣,不但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并且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而這“特定魅力”的語言就是一種教學語言藝術,是一個很值得語文教師去探討的問題。
下面,本人將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借鑒優秀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并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做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形象性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思考問題多要借助于具體形象或表象,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語言要帶有形象性。教師語言的形象性是指用形象的語言,如借助于具體形象或表象,表達抽象的意思或事理,便于學生對教師所表達的內容的理解與領悟。無論是對知識的講解,還是對探索過程的引導,都應選擇學生容易理解的、形象直觀的語句,才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形象,變陌生為熟悉,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形象的教學語言對學生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
1、生動形象
由于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較少,有許多抽象的知識不易理解,學習知識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是生動形象的,它應使學生將學的抽象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便于感知,便于理解。
2、善于修辭
低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做到富有形象性,常常要借助于修辭。教師恰當的修辭語言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記憶深刻,收到出乎意料的學習效果。低年級語文教師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等。教師使用比喻的手法可讓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生動形象。。
二、啟發性
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不多,對教師講演式教學的接受能力較弱,加之思維的自覺性、靈活性和持久性都不強。因此,啟發性教學就顯得尤其重要。啟發性教學的最基本的模式就是教學語言對學生思維的啟發。教師語言的啟發性是指教師的語言對學生的思維起著一種導向的作用,幫助學生排除思維的障礙,拓展思維寬度,最終引導學生的注意力指向所要探究的目標。教師富于啟發性的語言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積極去聽、去看、去想、去說,甚至還能讓學生體驗到積極思考的樂趣,從而形成好學,樂學的學習態度。
教師的啟發性語言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而低年級學生學習的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是受自己個人的主觀情緒影響的,因此,語文教師的啟發性語言要在最大的程度上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并借此調動起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的積極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導語的啟發效應,利用故事、謎語或懸念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相對還不完善,思維的空間比較狹窄,在學習活動中,有時會出現思維受阻,教師及時的點撥和啟發的教學語言,可幫助學生排除思維的障礙,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多向思維,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三、情感性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情感發展以情緒占主導地位,具有易感性。教師的教學語言所流露出來的情緒他們非常敏感,常是以教師的喜為喜,以教師的樂為樂,教師嚴肅的話語使他們緊張,冷漠的語言讓他們害怕。這表明教師的語言是有情感性的,并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教師語言的情感性是指教師語言表達中所蘊涵著的飽滿的情感,并通過把自身的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把學生帶進積極學習、思考的狀態。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摯飽滿的情緒,用情感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積極的學習狀態中,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教師的情感性語言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對學生的關愛
低年級學生的感情非常豐富,常帶有一種期望愛撫的心理,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表現情感的主要途徑還是語言,因而,教師情感性的教學語言首先表現為充滿對學生的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用溫柔、親切、自然的語言向學生傳遞情感信息,營造融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心情放松,態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對教學內容的情感“詮釋”
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相對缺乏,文字的感受力不強,對于課文的學習,他們對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精彩,這就需要教師用情感性的語言去“詮釋”。因此教師講課時,要隨著課文中的感情的變化而變化,并用這種感情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情感體驗。
四、趣味性
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富于幻想,無意注意占優勢,新鮮有趣的東西對他們有強烈的吸引力。如何讓教學語言產生“吸引力”是我們進行教學的一個策略。最吸引人的語言莫過于“有趣味”了。教師語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師語言要有趣,給學生以新奇而輕松、愉快的感受,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的特質。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應適時地采取趣味性的教學語言,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課堂氣氛活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趣味性的教學語言編口訣、歌謠、順口溜、穿插小故事、摹態擬聲、夸張等方式,使自己的語言充滿童趣,讓學生感到親切又有趣,學習起來既輕松又開心。
低年級學生是在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引導下開始步入學習語文的殿堂的,在與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很難想象出一個語言枯燥、語匯貧乏、說話“干巴巴”的語文教師,會培養出熱愛語文、具有扎實的語文功底的學生。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自己的教學語言,使用語言的時候,多種方法結合進行,講究教學的語言藝術,做一個引導學生走進語文學習樂園的啟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