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清
興趣是動力的根源,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有助于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在體育教學的實際工作中,應重視體育文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體育的重要性。我們要通過選用適宜的教學內容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正確對待學生的表現欲望,巧妙地利用競賽方法,適時恰當地運用鼓勵、表揚和批評等評價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一、明確學習目的。
不少學生參加身體鍛煉的目的并不明確,大都學生的意識,停留在“玩”、“活動得舒服”、“隨堂上課”等表面認識上,忽視了身體鍛煉的社會意義,這就需要加強身體鍛煉的目的的教育,啟發學生鍛煉的自覺性。毛主席說:“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于體育之自覺不可!”增強體育、掌握知識技術,促進健康,鍛煉意志,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保障,也是升學就業的需要。即使學成畢業,參加祖國建設,無論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健康的體魄。首先應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討論和自我反思。如,周一的升旗儀式上,經常有學生因站立時間一長而頭暈的情況出現,可讓學生討論: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學生們的意見除了增加營養外最多的是增強體育鍛煉。從集體討論和自我反思中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其次應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教育,滲透教育思想。通過活動體驗鍛煉效益的不斷反饋,由于體育情感與練習興趣的有力支持,堅持參加身體鍛煉的行為越發自覺、積極,認識“情趣”行為,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和諧發展。
二、體驗學習過程。
教學是學生的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要盡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這個過程。為達到此目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正確的思維,輕松地接受新知識,在新課教學中,要改變班級只是作為別的學生課堂行為的一種靜態的集體背景而存在的現象,使班級,小組等學生集體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新授知識的動作要領,而是要創設教學情景,組織學生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讓學生進行自學,積極地思維,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邊整理邊刪改,邊示范,邊講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確的動作要領,是學生在充滿熱烈的交談氣氛中和積極參與思維的過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識的內容。如:我在講授“前滾翻”內容時,場地安排是墊子擺設在斜面上,在帶著學生來到布置好的場地前時用直接問與曲問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進入學習角色。問題有:墊子的用途是什么?為什么要放在斜坡上?等等。這時學生便圍繞角色的問題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角色則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再用重問與輕問相互交替的方法,來抓住重點,引出關鍵問題,使學生能分清主次;最后角色再運用近問與遠問的相互配合,把知識進行縱向連貫。
三、進行角色轉換。
實施小學體育“OK”教學模式,必須徹底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切實把學生放在主角的位置,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努力培養、提高自我組織、自我鍛煉、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使他們從中去親身體驗運動的真正快樂。我確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時,以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宗旨,不但重視學生體質的增強和身體的全面發展,而且重視學生能力和心理素質的綜合提高,力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由于小學體育以游戲形式比較多,并且其要求也不高,所以,教師必須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使他們在運動中身心得到愉悅、滿足和發展,實現課堂的有趣味性、娛樂性和集體性有機結合。其實,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合理的應用游戲教學,能使學生輕松的參與、消除疲勞,有利于學生的智力和體力的全面發展。我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多安排與教學內容相相關的游戲,讓學生快樂地參與練習,在快樂中體會運動技能。如上投擲課時,就讓學生練習投擲“紙飛機”的游戲來學習肩上揮臂投擲的動作,通過組合“開飛機”游戲,體驗個人活動與集體活動的區別,讓學生享受體育學習的快樂。
四、巧設課堂“導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會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促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所以我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好導入。如上“投擲”課時,開始上課老師對同學們說:“我們國家的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機已順利升空,今天我們也將做一架小飛機飛上藍天好嗎?”學生開始撿起教師事先撒落于操場中的紙張折小飛機,同時讓先完成的學生幫助慢或不會折疊的小朋友去完成。以我國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機順利升空為背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讓速度快的學生幫助慢的學生,體現了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一開始就充滿趣味,讓學生興趣盎然,產生激烈的欲望,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進知識大門。
五、做好游戲設計。
小學體育,它不單純是由游戲構成,它還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術性項目。在教學時這些技術不僅要教會學生,而且還要讓他們興趣十足。因此游戲要設計得巧妙,既不能喧賓奪主又不能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過渡性教材。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把這一教材單純理解為:齊步走,只片面地強調整齊,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軍事化的訓練更使孩子產生了畏難情緒。這類教材應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如月月花、擊響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動物走、螞蟻搬家、兩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歡的項目,但教學的組織形式毫無變化,孩子也會很快失去興趣。如學習立定跳遠,可以從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導入課堂。教師用語言描繪法描述故事情節的同時,師生共同進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尋找媽媽時遇見的各種小動物,如小貓、大公雞、小鴨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媽媽。于是引出青蛙媽媽教本領,這個本領就是立定跳遠。
總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了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勇于拚搏的精神,為更好地完成體育課堂的教學任務,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