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淵
【摘 要】語言文字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豐富內涵,因此語文在教育中起著彌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語文的學習更是對構建學生的價值觀有直接的引導作用。但是,現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缺失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功能的整體體現,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關鍵詞】高中語文 有效性 策略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03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落實,新課標對高中語文教學又有了新的要求:《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雖然有的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都發生了變化,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也在慢慢推行。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新瓶裝舊酒”,有些打著新名號的課堂實際上卻一直沿用“填鴨式”的教學傳統,新課標形同虛設。這樣一來,教師教的累,學生學得累,教學效率低,教學質量更上不去。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真正的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我覺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明確教學目標,抓住課堂重點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導航,它指導著老師的教學路線。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都過于注重內容的“全面”,導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忽略了教學的重點和主次之分。這樣既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又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因此,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必須首先明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和學生的實際需要,找出課堂的重難點,做到有的放矢。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和組織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匆匆》這節課時,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因此只有反復吟誦才能體會到其中深刻的感情和文章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多種誦讀形式讓學生參與聆聽,可以自由朗讀、學生互相指導讀、師生合讀、變換人稱讀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反反復復的有感情的朗讀,作者想要表達的那種時光飛逝和珍惜時間的思想感情就會滲透進學生的朗讀過程中。所以,這節課積累品評語言的魅力,感悟時光匆匆的教學目標也就完成了。
二、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優美意境,激發學生興趣
如果一節語文課,語文老師從課文的正音正字開始,按部就班地給學生講段落劃分、內容分析、中心提煉、寫作特色歸納等等,那么久而久之語文課堂就變得枯燥無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還何談課堂的有效性?相反,如果語文老師根據所授內容創造性的設計一些情景或者編排小節目讓學生融入教學過程之中,把靜止的語文教學變得立體生動,那么學生就會興致盎然,學習興趣也就上來了,效率也會提高。
1.借助多媒體運用,創設生動情景。
隨著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的運用已經走進越來越多的教室,成為教師的好幫手,為語文教學帶來了全新的視聽感受。通過多媒體,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需要,制作有趣生動的小動畫,或者在線找符合教學內容的視頻,強化學生對某一部分知識的記憶,感受語文的深刻內涵。例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老師可以找出符合內容的電視劇《紅樓夢》的劇集讓學生觀看,通過演員的演繹和課文的描述讓學生體會林黛玉進賈府時的內心感受。課本上靜止的描述變成多媒體上立體的生動的展示,更容易引領學生進入教學情境,體會感情變化。另外在學習古詩文或者優美的散文時,可以配上適當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盡情抒發感情,徹底融入到課堂中。
2.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文學創作都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生活又在變化之中,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更不能脫離現實。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的將生活引進課堂,引導學生貼近生活、感悟生活,在對生活的理解上體會文學。在學習《陳情表》時,文中李密對祖母的孝情和當今社會感動人物中的很多事跡相似,他們都對老人有一種撇離不下的感情,寧愿拋棄功名利祿也會守在老人身邊盡孝。老師可以讓學生舉例生活中他們知道的例子或者相反的例子,來深化對孝心的理解和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還要用各種方式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把他們對社會的看法、某些現象的批判等與所學相結合表達出來,展示他們的人格獨立性。只有所學與生活相結合才會讓學習更豐富。
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感情帶動學生
語文的教學實際上是一種情感教育,只有將作者情、老師情和學生情和諧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共鳴,激起情感的浪花。
每一篇文章,字字句句總關情,都有不同的情感表達。語文老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找出最能打動學生的點,撥動他們的心弦,讓學生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愛屋及烏甚至“恨屋及烏”,融入到文學之中,但是最終的教育目的是引領學生找出正能量,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
四、適當放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導他們自主預習、學習、復習,總結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是要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是平等的,要多些與學生的互動,盡量避免以前一切老師包辦的上課形式。根據語文內容老師要適當的給學生留出表現空間,或者以話劇或者其他表演形式讓學生演繹他們對內容的理解。我覺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鼓勵學生自己講課,設定一堂“交換課”,制定學生是老師,語文老師當學生。課下,學生和老師一起備課,將所要講的內容準備充分。上課時,學生在講臺上向其他同學講課,讓他們把自己的見解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在這樣的形式下,其他同學也會更用心的聽,聽完后再發表自己不同的理解或看法,老師再對這堂課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過程,既放權給學生,使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又讓他們在備課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更深刻全面,還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和競爭性,鍛煉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除了以上策略外,語文老師還可以在整合學習內容、創設巧妙設問等方面入手,優化高中語文課堂。
總之,高中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比其他學科更豐富,而新課標更是要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教師授課豐富生動了,學生聽課投入認真了,課堂效率才會提高,語文課堂才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