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玉
【摘要】積極語言心理學是在語言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之間發展起來的一種研究范式。本文分析了積極語言從“方原作過表態新”七個維度,有效鼓勵和引導學生和如何應用積極語言。
【關鍵詞】積極語言 ?積極情緒 ?積極關系 ?積極心理學
引言
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語言風格,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班主任通常會說:“我是對學生好”,可同樣的意思用不同方法表達,學生會產生不同感受。都是全力以赴去“愛”學生,可學生并不都親近、感恩教師,有的反而是遠離教師,這是為什么?教師“對學生好”的話是怎樣說出來的,是不是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是不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說出來之后有沒有用,有多大用,是起了反向負面作用,還是起了正向強化作用,教師一貫的語言風格對學生成長將帶來怎樣的影響?這就是本研究闡述的內容。
師生言語溝通可以分成 4 種類型,即:主動積極(真誠熱情的支持)、被動積極(低調支持)、被動消極(忽視學生或忽視眼前事件)、主動消極(指出學生的消極方面)。積極語言是一種能為自己,也能為他人帶來愉快體驗和愉快情緒的語言交流模式,其關注的核心是普通人說什么樣的話,如何說話,有利于引導自己或他人關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和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條件,發現人們的標志性積極心理品質,激勵人的優勢和潛能,促進積極的人際關系,讓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樂的人生。
一、積極語言從“方原作過表態新”七個維度,有效鼓勵和引導學生
習慣于運用積極語言的教師,都非常了解“方原作過表態新”七字訣。“方”代表方法,“原”代表原因,“作”代表作用,“過”代表過程,“表”代表表現形式或結果,“態”代表態度,“新”代表新技能。也就是說,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關注學生用什么方法學會、做對的;為什么會做對、做好;做對、做好或沒做對、沒做好,都會給自己或他人產生什么影響和作用;做的過程都經歷了哪些思考和努力;結果怎樣;學習過程中是否努力、態度怎樣;最后引發學生產生新技能,或堅定學生能夠越來越好的信心,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
[案例]:學生哭了,承認錯誤了,但就是不改,怎么辦?在學校,張鵬很不適應。 一天,張鵬和同學打了架,我把張鵬叫到辦公室,我是這樣說的:“你這樣做就是不對,要和同學和睦相處,不然誰愿意和你玩呢?”“這是學校,不能你想怎樣就怎樣。”“你看你現在多孤獨,就是因為你脾氣不好,同學們都不喜歡你。 ”“你這樣做是破壞班級紀律,你要明白。” 張鵬慢慢平靜下來,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做,也主動向同學承認了錯誤。
可好景不長,沒過兩天,又和同學吵架。 課下經過我再一次耐心的說服教育,張鵬哭了,低著頭又承認自己錯了。但我一點成功感都沒有,因為類似張鵬這樣的事情時常發生,真不知該怎么才好?
如果老師能夠換個方式或角度批評教育學生,有效應用七字訣“方原作過表態新”,并明確知道在這樣的情境下更適宜培養學生什么積極的心理品質,也許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老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學生“自律”的品質,嘗試這樣做,把張鵬叫到辦公室。(平靜地問)什么原因?(讓學生說)我能理解。(與學生共情,探討“原因”)
我相信你是想控制自己, 很少或不發脾氣的,要不要試試? 只要你努力,你慢慢會做到的,加油。 (肯定“態度”,并讓學生覺得“我可以越來越好”,對未來感到有希望)教師這種積極的教育語言,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相信我能夠控制自己脾氣和自己行動,我可以找到方法改正不足,改正錯誤后我會變得越來越好,和同學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好。這樣,學生便會知道我向著什么方向努力,我使多大勁努力,我努力的最后結果是什么,教育效果會好很多。也就是說,引導學生改正錯誤的過程應該是老師應用積極語言,使學生頓悟和修正自己的過程,使學生變得愉快的過程,而不是用指責、批評、抱怨等消極語言,把學生“教育”到自卑、痛苦、無助和自暴自棄的過程。
二、如何應用積極語言
為了鼓勵學困生積極上進,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點滴進步和優點,及時地、恰當地予以鼓勵,并給以積極的期待,如“上次你錯了四道題,今天只錯了兩道,有進步,再努力一下,下次會全對的!”學生認識到自己因為努力而取得的進步,樹立了自信心,從而產生更多的勤奮學習的行為,學習成績和各方面的表現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如果學生經過努力后仍然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很沮喪,教師想勉勵學生鼓起勇氣、實現理想,可以這樣說:“別灰心,下次還有機會,咱們再爭取!”學生能從教師的言語中看到希望,從而再次鼓起學習的勇氣,爭取下次的成功。在給學生提建議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既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又能心悅誠服地接受建議,教師應先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再以舒緩的語氣提出奮斗目標,就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出現更多教師所期待的行為,比如說:“你進步很快,很好!再聯系一下自身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加倍努力,就再妙不過了!”“你講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語速放慢一些,其他同學聽得就更清楚了。”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積極語言,這不僅是教師語言表達方式的變革,更蘊含了一種積極的教育方式,即要求老師在教育態度、方法和行為方面具有積極性、建設性、激勵性。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情緒和發展影響截然不同 :積極語言的教育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愉悅情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反之采用漠視性、侮辱性、懲罰性的消極語言,則會令學生感到厭煩,內心抵制,產生不快情緒,消極地評價自己,缺乏自信心,個人成就感降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積極語言就是為了學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帶來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和潛能,享受快樂。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生就像我們的手指,5 個手指伸出來不會一般齊。樹林里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海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具體”的美,教師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說具體的、學生能做得到的話,讓這些“具體的美”發光。既不要吝嗇我們的贊美語言,也不要說那些空泛的語言,而要針對性地用那些有實際意義而且又富有魅力的語言點燃學生的激情,讓學生充滿自信,尤其讓學生都有勇氣抬起頭來改變自己!
【參考文獻】
[1]王盼盼. 思想品德課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班華. 以兒童的方式實施積極教育[J]. 思想理論教育,2013,08: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