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娟
【摘要】“英語潛能生”是指對英語學習無興趣,或者學習英語水平較低導致英語成績很不理想的學生,是英語課程教學中不應忽視的教學對象。“引橋教學”是根據學科組梳理出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針對學生缺陷設置相應的“ 引橋課程”,在學習起點與將要學習的知識之間搭建橋梁,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設計,有效解決學生的前置缺陷,為高中階段學習做好鋪墊,幫助學生順利進入高中的學習。
【關鍵詞】英語 ?潛能生 ?引橋教學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英語潛能生”是指對英語學習無興趣,或者學習英語水平較低導致英語成績很不理想的學生,是英語課程教學中不應忽視的教學對象。“引橋教學”是根據學科組梳理出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針對學生缺陷設置相應的“ 引橋課程”,在學習起點與將要學習的知識之間搭建橋梁,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設計,有效解決學生的前置缺陷,為高中階段學習做好鋪墊,幫助學生順利進入高中的學習。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經提出這樣的命題:“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這足以說明,“引橋教學”對處于起始年級的教師和學生是何等的重要,學生接納新知, 需要找到舊有知識的“ 停靠點” ,這樣, 新知與舊知才能相互作用, 實現同化, 新知才能被儲存到知識結構中, 否則學生就會感到學習困難。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教學實施” 策略研究: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研究,并定期舉行課例研討課,研究并揣摩具體的操作方法。
1.學習興趣激發策略:激發學習興趣是一種寓學于樂的快樂教育,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他們投身其中而不知疲倦。(1)體驗文化:邀請國際學生入課堂,共度英語節日,了解西方文化,多學多樂;(2)注重節奏: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步伐雖不大,但節奏卻很快,潛能生就好比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內容不宜多,但可放快節奏,加速學生的思考速度,創設成就感。(3)活動多樣:心理學研究表明,大腦支持多種學習方式,有些孩子擅長“視覺思維”,有些孩子擅長“聽覺思維”, 有些孩子擅長“運動思維”,因此,做游戲、編歌謠、學唱英文歌、欣賞英文電影等課堂活動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多種感官同時活躍比單一感官的反復運作更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自學能力培養策略:學會學習就比眼前學會多少知識顯得更為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使學生受益終生。我們在教學這些基礎薄弱的孩子時,耐心引導他們理解并掌握英語學科的基本結構,教導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變監督學習為自覺學習,從而實現“教會-學會-會學”的轉化。我們要求學生具備下列英語學習能力:(1)語音拼讀能力----語音是英語教學最重要的基礎,教師一定要不惜時間,如他們具備了語音拼讀能力之后,再也無需教師逐個去教學單詞的發音了;(2)單詞記憶規律和技巧----為了提高學生英語單詞記憶的成效,實踐中,我們逐步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來改善英語單詞現狀:①復合記憶法 ②聯想記憶法③口訣記憶法④空隙重復記憶法⑤游戲學習法⑥句子應用記憶法;(3)基礎語法分析能力----貫穿課程始終的語法是英語學習核心,我們采用情境教學、循環教學保證語法學習效果;
3. 潛能生學習成績糟糕的根本原因不是智商的低下,而源于情商的貧瘠,意志薄弱、知難而退是最普遍的表現。勵志課堂(分享成功者的故事)是本課題組的一項嘗試,面對一篇篇費解的文章、一次一次考試的失敗,我們鼓勵他們再努力一把、再堅持一下,“永不言棄”是我們課題班的班訓之一。
4.質疑能力培養策略: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少教多學”以學生的思考為主線,讓學生的思維投入到學習當中,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尤其是面對學習基礎差的潛能生,對教師提出更大的挑戰。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總有幾個環節為“QUESTION TIME(問題時間)”,預留時間,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問題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三、研究成效
我們痛苦過,努力過,所以我們痛并快樂著,收獲著。師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同時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
(一)教師層面:在課題實施中過程中,參與教師學習和借助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先進教育理論,認真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及其個性特征,不斷反思和總結經驗,撰寫研究報告。實踐證明,參與教師從事課題研究,在理論素養、學科專長、業務能力、研究能力方面均得以提高,并激發和提高了的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佳途徑之一。
(二)學生層面: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提升與感悟:“自從我們這個課改生活的開始,我發覺我對英語的態度有了大幅度的轉變,也養成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最主要的是我掌握了做題的技巧和答題的方法……從初二進班時的56分提高到現在的80多分,我現在真地非常喜歡學習英語……我很慶幸我能夠有機會加入學校的這次課改活動,這次的課改會是我一輩子的財富,它讓我學會了什么叫團結,什么是團隊,讓我對英語學習有了永遠的興趣……這個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并且終身難忘”。
總而言之,“引橋教學”注重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教”,讓學生在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教師需要在知識儲備、控制能力,組織能力等方面不斷學習,提高自己。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高中起始年級英語潛能生“引橋課程”開發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小縣. 初升高銜接必修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40-47
[2]常紅廣. 初升高銜接教材.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22-56
[3]佩西達.希姆勒.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37個技巧.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63-65.8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