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安平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物流教育發展勢頭迅猛,但各個高校教育實踐中存在的物流教育模式與教育水平與社會發展需求脫節的問題,特別是市場需要的適用性、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與高?,F有物流人才培養供給模式之間的矛盾已嚴重影響了高校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我們需要研判物流教育未來發展趨勢,研習國外及港臺物流教育經驗,為我國的物流教育創新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發展趨勢 參考和借鑒 體系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72
一、物流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1.現代人才觀導引的教育理念革新化趨勢。
2.崗位定位對應的培養多層次化趨勢。
3.教學內容的實用化、技能化趨勢。
4.物流人才知識體系創新化趨勢。
二、發達國家和地區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
近年來,我國的物流教育發展勢頭迅猛,但各個高校專業培養方案不分層次,定位模糊,目標游移,課程隨意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較為系統全面的梳理和解決。教育實踐中存在的物流教育模式與教育水平與社會發展需求脫節的問題,特別是市場需要的適用性、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與高?,F有物流人才培養供給模式之間的矛盾已嚴重影響了高校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我們需要瞻望物流教育未來發展趨勢,研習國外及港臺物流教育經驗,為我國的物流教育創新提供參考和借鑒。
三、物流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隨著技術、市場和社會的不斷變革與發展,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做法來看,現代物流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呈現出若干新的發展趨勢。研究和認識這些趨勢,對于改革我們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偫ㄆ饋砜?,這些趨勢包括:
(一)現代人才觀導引的教育理念革新化趨勢
傳統的人才觀將人才的能力局限于認知、操作等少數幾項能力。根據現代人才觀,人才的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與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物流教育理念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物流人才要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就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未來的物流教育將側重于對學生自學能力、為人處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種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崗位定位對應的培養多層次化趨勢
物流既是一個行業,同時作為一個職業崗位——物流又存在于眾多不同的行業之中,而每一個行業中又客觀上存在著不同層次的物流工作崗位。行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不同,對物流人才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也就各有不同。這就要求物流教育界要根據社會用人單位對物流人才的具體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
(三)教學內容的實用化、技能化趨勢
物流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如果只掌握物流理論,不熟悉物流工作所要求的實際操作技能,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物流人才。在物流人才的國際競爭中,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物流教育機構都非常重視物流教學內容的實用化、綜合化。這就要求物流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努力做到理論結合實際,既重基礎,又重實用,實現物流人才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結合。
(四)物流人才知識體系創新化趨勢
物流之所以被稱為現代經濟和現代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是因為物流工作者能夠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節約生產經營的成本,使同樣成本的資源比過去帶來更多的有效產出和利潤。也就是說,物流知識的創新、擴散和運用帶來的更高的生產力,是“第三利潤”得以增長的根本原因。因此,物流知識創新化趨勢要求物流教育界加強對科技型和知識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四、發達國家和地區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
目前,國外物流課程的設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運輸等物流核心要素開展的。典型課程包括物流戰略、配送系統設計、運輸與倉儲的規劃管理、配送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的開發與使用。其中商學院設置的物流管理專業強調供應鏈管理,課程包括供應鏈管理技術和應用、供應鏈物流、戰略與應用、戰略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也包括相關的分析管理技術和方法,如仿真技術、統計學、運籌學、管理會計、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法律與商業之間的交叉學科。土木工程系開設的物流課程包括:港口規劃與管理、運輸系統分析、智能交通與車輛系統、運輸管理與政策、道路網絡管理系統、交通流理論、地理信息系統等。工業工程系開設的課程包括運營規劃與控制、工業物流、庫存系統等。
國外物流縱深研究領域包括:配送戰略與規劃、配送與運輸管理、倉儲與物資處理系統、信息技術與物流、物流系統設計、自動倉庫設計、供應鏈管理、在線車輛調度的算法,智能交通系統與多式聯運,港口的網絡模型聯系和市場分配,電子商務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
除了在高等院校培養物流專業人才外,發達國家各種非正規的培訓也非常普遍。物流行業協會和高校開展物流職業教育,開設的課程既涉及整個物流流程,又各具專業針對性,明確的培養目標和課程大綱,能夠使學員有針對性地去選擇所需課程。同時,歐美日等國都建立了物流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德國的學生則是一方面在學校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在企業接受培訓,這種形式的學習被人們稱為“雙元制”,它被人們稱為德國高等教育的秘密武器。發達國家經過幾十年物流產業發展,已經形成學歷教育和培訓教育相結合的物流人才教育體系,能夠有效地滿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樣性。
我國香港與臺灣地區的物流教育與內地相比起步也屬較早。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開設了物流相關課程。由于香港各大學開設與物流相關課程均與運輸(航運)相關,香港理工大學設有國際航運與物流管理系,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開設了運輸物流管理。臺灣地區的成功大學開設了物流管理、國際物流專業,新竹交通設有交通運輸研究所和運輸科技與管理系。
發達國家經過幾十年物流產業發展,已經形成學歷教育和培訓教育相結合的物流人才教育體系,能夠有效地滿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劉聯輝,應用型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2]柳和玲,物流管理專業集群式模塊課程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4.
[3]周江華,劉桂云,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探討[J],中國水運,2003.12.
[4]李增蔚,物流管理專業“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的探索[J]物流科技,2004,(11).
[5]丁立,探討物流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J],科技經濟市場,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