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在中國經歷30年后,走到了一個關鍵節點。這個節點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從某種角度講,它甚至關系到行業的生存和未來。媒體形式的變革沖擊著傳統意義上的公關,公關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與廣告融合,與營銷掛鉤,這是否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公關?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CIPRA)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些變化,一直呼吁公關行業把握趨勢,與時俱進。近日協會在浙江莫干山組織了題為“公共關系新思考”的討論會,會議把新形勢下的公共關系上升到至關重要的高度,希望從戰略層面重新思考公共關系行業的未來。會議除邀請公共關系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公關公司高管和甲方代表外,還邀請了與行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新媒體代表。
為期3天的討論,與會者圍繞“公共關系是否需要重新定義”、“數字化時代經典公關面臨的挑戰”、“‘互聯網+模式下公關公司是否將向平臺化發展”、“‘大公關是否是未來趨勢”等公共關系多個基本命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思考和討論。
正本清源,是此次會議部分嘉賓提及的一個重要話題。他們認為,目前出現的一些以公關為名的營銷活動,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公共關系,希望所有業內精英有意識、有責任讓更多的受眾來重新認識公共關系的內涵和本質。媒體新銳們則從各自的角度,探討了媒體轉型對公關業帶來的壓力,以及新媒體時代如何堅守道德底線等問題。
部分與會嘉賓認為,隨著新的媒體時代變革,公關行業面臨移動端、去中介化、融合等諸多挑戰,公共關系需要重新定義,才能趕上時代的腳步。與會嘉賓分析指出,公共關系未來的發展將是顛覆、多元、歸真的過程,一些學者對重構未來的公共關系充滿信心。
一些與會嘉賓也表示,對公共關系行業的未來感到憂慮,甚至覺得如果未來人人都能做公關,將會導致這個行業消失。不過更多的嘉賓還是對行業表示樂觀。他們認為,公共關系的本質就是對話、交流和溝通,而這在任何時代都需要,因此不管媒體環境如何變化,公共關系的價值不可能改變。
本次會議是近年來協會組織召開的關于行業未來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氣氛既嚴肅也熱烈,嘉賓們既坦率也尖銳。大家匯聚一堂,碰撞思想,交流看法,在分享中凝聚共識,在思考中展望未來。
CIPRA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大力在致辭中,希望通過嘉賓們坦率深入的探討,引發新思考,提出新想法,集思廣益,為行業發展找準方向,為協會發揮作用提供新建議。
目前中國公共關系行業正處在復雜的環境中,如何看待這種變化,我們需要上升到戰略高度,既要應對各種壓力,又不能亂了陣腳。正如CIPRA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關系學院副校長郭惠民教授在會議總結時所說,這次會議不僅呈現了多元聲音,更體現了相互間對話的價值,引導著行業走向創新跨越。盡管未來公關形式甚至內容都有可能變化,但其本質、基點沒有變。行業的發展期待中國公共關系轉型升級、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