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晨
【摘要】高覺新是“激烈三部曲”《家》、《春》、《秋》中的重要人物,是巴金塑造最成功的藝術典型。他作為高家大院里的長房長孫,身處于家庭、事業、愛戀的夾縫中,其人物形象具有雙重性——既是封建倫理的守護者,又是封建倫理的反抗者。研究高覺新人物形象的雙重性并深刻討論其形成的原因,對理解《家》以及“激烈三部曲”,甚至巴金的寫作意義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激烈三部曲 ?高覺新 ?守護者 ?反抗者
“激烈三部曲”《家》、《春》、《秋》是文學大師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尤其以《家》的藝術成就最高。在“激流三部曲”中,高覺新是貫穿其中的一個中心人物,也是《家》中的重要的男主角。他他曾經一度被稱之為生命中的萎頓者[1] ,“作揖主義”、“不抵抗主義”的代表,創造并引領中國現代小說的典型人物——“高覺新型”。高覺新是高家大院的長房長孫,這個封建大家庭日常的大小事務都和他密切相關,他的人物形象及性格也猶如這個混亂的大家庭一樣,體現出矛盾對立面和復雜兩面性。
一、高覺新人物形象的兩面性
總的說來,高覺新是一個介于封建時代“代言人”和新時代叛逆青年之間,具有雙重人格的人物形象。一方面,他是封建倫理的守護者,他要對家庭擔有責任和踐行孝道,無條件服從封建家庭的權威,自覺忍受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和專制的“家”對人的身心摧殘和人格磨滅。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倫理的反抗者,“五四”的春風吹燃他的生活熱情,他不能忘記自己還是一個“人”, 不甘心壓迫,他渴望光明,追求自由,從而站起來反抗。
高覺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悲劇色彩,他游離在亟需改變現狀卻又有心無力的進退兩難中苦苦掙扎,備受身心痛苦的煎熬。巴金認為,這是“凡人的悲劇”,承受的是“奮斗中的痛苦”。 [2]
(一)封建倫理的守護者
高覺新于19世紀末出生在有“詩禮傳家”之稱的四川成都高家大院,這是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從表面上看只是沒落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但本質卻是一個封建統治根深蒂固的黑暗帝國。高家大老爺就是“皇帝”,他的話就是“圣旨”,他用封建禮教“打造”出一個個唯命是從的封建奴才,而高覺新是他“打造”最為成功的封建奴才。
高覺新一生下來就深受封建禮教的毒害,從小學的就是“父要子亡,不亡不孝”;讀的是“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想的“百善孝為先”。他在這樣的教育下以及大人們循循教導下,學會了聽話和順從,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功名以光宗耀祖,還自覺地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高家兩輩人振興家業的希望。
雖然他的頭腦中有時也有自己的希望,也會閃出自己想做某些事情的愿望,但是屈于長輩的意志,他卻從來沒有真正表現出來過。比如“才子佳人式”的幻想也經常充斥高覺新的頭腦,他和梅姑娘青梅竹馬,做夢都渴望結成人生伴侶,但長輩們哪里讓他的意志和愿望得逞呢?他的長輩們憑借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封建禮教,扼殺了他和梅姑娘的愛情,而讓他與素未相識的瑞鈺結婚。盡然他內心有一萬個不愿意,卻并末反對,只是關上門痛哭了一頓。
高覺新始終奉行的是“作揖主義”、“不抵抗主義”,為此,他放棄了遠大理想,埋葬了大好前程。他對化學十分感興趣,他想遠赴德國留學進行繼續深造,但是他中學畢業后就被迫和不愛的人結婚,爾后又在父親的“操縱”下進公司上班。對于長輩們的安排,尤其是父親的安排,他沒有一丁點的反對,只是無條件服從。他心里有很多想法,有很多話要說,可是他一句話都沒有說。
高覺新還經常以大哥的身份“教育”覺民和覺慧,奉勸兩位弟弟學會遵循長輩們的意志,要無條件做到忍讓和順從,學會安分守己地向封建頑固思想妥協。幸好覺民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對封建思想和倫理制度說不,否則也將是一個悲劇人物。
(二)封建倫理的反抗者
盡管高覺新深受茍延殘喘的中國封建思想的毒害,當洋務運到、維新變法和五四運到吹來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他和當時的進步青年一樣如饑似渴地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深受新的進步思想的影響。新的進步思想使他終于認清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罪惡。從此,他也不甘心再如此生活,迫切地希望得到解脫。
高覺新幫助覺慧出逃,這也許是他做過的最反抗的事情。高覺新說道:“我們這個家庭需要一個叛徒,我一定要幫助三弟成功,他可以替我出一口氣。”“我做不了的事情,你可以幫我。”[3]這就是他深埋在心中的反叛意識,盡管為了整個家族的利益,他不能做出過激的反抗行為,但是這并不代表他沒有反叛精神。他只要瞅準機會,即使真正反抗的并不是他本人,他也愿意加入其中并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出一份力。
二、高覺新人物形象兩面性形成的原因
(一)新舊文化交替的時代背景
高覺新出生并成長于的19世紀末是一個新舊文化交替的時代,一方面,根深蒂固的舊封建文化沒有完全廢除,另一方面,新民主主義思想和文化的影響也在日益擴大。高覺新就是處在這樣一個新舊時代的交叉口,不能完全找準自己的位置,既做舊的封建倫理的“代言人”,也渴望新的民主、自由生活,所以人物形象和性格呈現出兩面性。
(二)自身性格的弱點
高覺新是封建舊制度的犧牲品,但他又自覺地維護每況愈下的舊制度,也一直以來無不為高氏家族的興衰而擔憂。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家族的榮譽高過一切,其實這也是他虛偽,愛面子的的表現。此外,因為性格上的天生軟弱,使得他不時時刻刻踐行作揖主義,如果他及時提出反抗,說不定他的人生又將是另外一個樣子。毫不夸張地說,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的懦弱親手毀滅了他的人生。
高覺新是特定時期的高覺新,是四川高氏家族中的高覺新,是矛盾兩面性的高覺新。他是一個在獨特的社會背景、特定的環境中形成的人物形象,他是一個欣賞并接受新思想而同時又被某些舊的封建傳統思想所左右的人物。這是高覺新的性格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更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悲劇。高覺新的人物悲劇說明,對封建倫理文化只有勇于反抗,才能獲取人格的獨立和自由,反之,妥協是沒有出路的。總之,高覺新的人物形象,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環境,都是當時中國封建社會的縮影和反映。
【參考文獻】
[1]張民權.試論巴金小說的“生命體系” [J].文學評論.1985
[2]譚洛非,譚興國.巴金美學思想論稿 [M].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
[3]巴金.家[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