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輝
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它不僅是個教學方法問題,而且是教學思想問題,它具體體現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只要我們沿著這個路子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作文教學就一定會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中更好地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一、豐富生活,指導學生獲取作文的材料
1.開展活動。?
為豐富學生的生活,老師可根據作文的訓練要求,結合學校的專題教育,利用班隊會、課外活動時間,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活動,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訓練同步。如為配合學校開展以“學雷鋒、學賴寧”為中心的學英雄、講禮議、創文明的教育,我設計了“讀介紹英雄的書籍”、“講有關英雄的故事”、“唱頌揚英雄的歌曲”、“學英雄的優秀品質”等系列主題活動。“讀介紹英雄的書籍”,要求學生查找有關書籍,利用課余時間自學閱讀,并認真作好筆記;講“有關英雄的故事”,要求學生在故事會上人人講一個不同英雄或同一英雄不同內容的故事,力求做到脫離書本,聲情并茂:“唱頌揚英雄的歌曲”,要求學生每人唱一首頌揚英雄的歌曲,或獨唱,或小組唱,或表演唱,然后舉行演唱會:“學英雄的優秀品質”,要求學生在學校尊師守紀,勤奮好學,關心集體,做學校的小主人;在家中尊老愛幼,勤儉樸素,學做家務,做家鄉的小主人;在社會上大做好人好事,送溫暖,搞調查,提建議,做家庭的小主人。然后舉行系列活動事跡報告會和成果展覽。通過開展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增進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也為學生作文“有話可說”作好了鋪墊。
2.觀察積累。這里的觀察,不是指一般的對事物即興觀察,而是從積累的角度進行較長時間的定向觀察。老師指導學生觀察積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鍛煉和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才是解決學生寫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導時,老師要培養兩種學習能力。一是學會從觀察中發現以前未發現的事物特點;二是學會記錄這些新的發現,并加以合理想象,通過整理、分析,轉化為作文材料。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事物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觀察積累,充實了材料倉庫,必定會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3.閱讀積累。學生作文材料有來自直接的生活,也有來自間接渠道的生活。經常組織指導、鼓勵學生閱讀書報,收聽廣播,觀看影視,從他人他地區的社會生活、自然生活的報道與介紹中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經驗,并觸發聯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這樣積累吸收得越多,運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二、靈活訓練,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
學生在平常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材料,產生了寫作的欲望,老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努力為學生提供傾吐、表達的機會,給學生開辟用武之地。
命題作文是一種傳統的訓練形式,它固然有著許多的優點,也有著其不可忽視的存在價值,但長期如此,勢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的表達,學生很難寫出自己想寫的內容。因此,我們必須從狹窄的單一書面命題作文的藩籬中解脫出來,使寫作體裁多元化,表現體例多樣化,訓練方法多式化,使之與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相適應,與少年兒童的實際生活相適應。
我在平日的教學中,力求做到靈活訓練,時常讓學生多寫放膽文。寒暑假返校后的第一篇作文,基本上是讓學生自由命題,自由作文,假期中的見聞、感受、參加的活動、新人趣事都可以作為作文的材料。只要有中心有內容,文句通暢就行。就算是統一命題作文,我也力求做到命題新穎,富有情趣,面廣量小,適合學生的口味,迎合學生的心理,能夠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或同時命多道題,使學生能根據自己已備的作文材料,有自由選擇的余地。
此外,還有一些補充式命題、范圍式命題、示意式命題、圖象式命題、即興式命題等。有時,我還讓學生進行“語文素材作文”訓練,或者通過給老師寫信談心,寫讀書筆記、觀后感,寫日記周記進行作文訓練。這樣形式多樣的作文訓練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貼得更緊,更利于學生表達自己要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