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文
摘 要: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做好服務工作,使館藏資源通過優質的服務展現其應有的價值貢獻,從而助力學生、教師和高校的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圖書館;信息服務;咨詢服務;教育服務
“服務”一詞的英文為“SERVICE”。南開大學教授柯平認為,圖書館中的“服務”應作如下理解:“S:Serve(服務),E:Every(每一個),
R:Reader(讀者),V:Valuable
(有價值),I:Information(信息),C:Consultation(咨詢),E:Education(教育)。”連貫起來解釋即是:讓每一個讀者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咨詢和教育服務。筆者也認為,圖書館存在的目的即在于——服務于人。
1.信息服務
所謂“信息”,本文指的是圖書館的館藏資源。藏書是圖書館千百年來最基本的功能,即便從當下來看,很多圖書館員的主要工作依然還停留在做好“藏”的層次上,包括圖書、數字和電子資源、網絡資源等的儲存、整理、編目歸類和采訪等等內容。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的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源也越來越多元化。如報刊資源、網絡資源、電視或網絡視頻,甚至電視劇、電影等。再如一些新興的在線圖書館,如Google的數字圖書館,到目前為止,谷歌已掃描了1000多萬本美國和歐洲圖書。這些新型的信息源、信息形式和龐大的信息數量,對于傳統的圖書館無疑是巨大的沖擊,與之相比,圖書館館藏資源愈發顯得杯水車薪。
近期,山東師范大學圖書館的數據顯示:“2011年該圖書館的圖書借閱量為61萬冊,2012年55萬冊,2013年48萬冊,兩年時間圖書借閱量減少了13萬冊,年均降幅都在一成左右”;雖然平時圖書館座無虛席,但“基本都是來上自習的”,圖書館悲劇性地淪為了“自習室”。
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積極尋求改變和突破,優化館藏資源結構,提高質量,增強吸引力。如根據一段時間的借閱數據,來調整優化方向。2014年,國內綜合性大學中山大學的圖書館流通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年度借閱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明朝那些事兒》《盜墓筆記》和《藏地密碼》,屬于時下最熱門的網絡小說,另外武俠小說在排名前20位的圖書里占多達6本,其中5本均為金庸小說。而作為理工科高校的華南理工大學的圖書館近3年(2012年~2014年)圖書借閱榜前20名,卻幾乎被人文社科類書籍占滿,排名前20名的60本書中,有55本為人文社科類書籍,僅有5本理工科書籍上榜。可見,要想增強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滿意度,不能想當然,必須立足實際,根據實實在在的“大數據”優化信息資源配置,這樣才能使館藏資源真正為讀者所喜愛,同時也促進了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2.咨詢服務
長期以來,圖書館員“守攤子” “混日子”的現象較為常見,對咨詢服務嚴重缺乏主動服務意識。同時,館員的學歷水平和專業技能也參差不齊,服務質量跟不上,而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圖書館對專業人員要求比較高,例如,美國和加拿大的圖書館員就要求必須具有碩士學位。
實際上,圖書館服務是一項專業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其中涉及學科服務、項目服務、科技查新服務等專業內容。因此,嚴格館員準入制度,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對提升圖書館咨詢服務的水平至關重要。
另外,優質的咨詢服務還要求館員必須擁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和熱情的服務態度,待讀者如親人,使其能夠無拘無束地進行信息咨詢,在獲得信息滿足的同時,也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3.教育服務
高校圖書館設立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務教育,為學生、教師提供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因此,圖書館員應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多學科專業能力,變“服務者”為“學科專家”,將基礎性服務和深層次服務相結合,在幫助師生查找資源、讓師生學會使用資源的同時,深入科研、教學前沿,與科研人員和教師一起,開展情報跟蹤、搜集、研判和學科建設、教學優化等工作。如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學科館員,針對對口學科的教學進度和科研課題進行定期定人、定向跟蹤服務,同時與對口學科的師生和主管科研的學術帶頭人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定期了解學科科研的情況、學術活動開展情況以及對文獻信息的需求情況,根據學科發展,協助選購、補充專業文獻資料等。
此外,圖書館還應積極實施學科分館、學科資料室、學科知識庫、網絡學科導航平臺等建設工作,將特色學科信息資源匯聚到一起,縮短查找時間,增強針對性和服務效率。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強調,“高等學校圖書館應以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為宗旨,健全服務體系,做好服務工作。”因此,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根本內容和靈魂。“讀者第一、服務為本”,是圖書館矢志不渝的追求。高校圖書館必須緊緊圍繞服務這一主題,不斷探索創新,才能真正出發揮圖書館的巨大價值和效益。
(作者單位: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