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江
高中音樂教學是音樂教育的深度挖掘階段,學生的理解力、認知力都將在這一時期得到飛速的提升。相應地,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力也隨之加強。結合新課程對高中音樂陶冶學生情操、提高音樂內涵的要求,高中音樂課堂必須注入新的生命力,讓學習過程更加多彩,讓教學空間更加寬闊,讓學生感受更加立體。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切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堅持自主、趣味、多樣化原則,實現高效活力課堂。
一、拓展教材資源,增強音樂興趣
音樂教材是實現知識吸收的渠道,教材就像學生的營養之源,只有利用、挑選好了才有可能幫助學生打開通道,開闊視野。音樂是一門深廣的學科,而教材內容卻是有限的。因此,拓展教材資源,豐富音樂知識面是很有必要的。學生能夠從跨越課本的教材資源中汲取到不同的音樂文化內涵,從而對于理解音樂意境,消化知識點有著促進完善的作用。教師可以由生活、歷史、故事等渠道作為教材資源拓展的方向。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由淺入深。
例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投入地感受蒙古音樂特色,我在引導學生欣賞蒙古歌曲之余,還描述了蒙古大草原的美景,特別是欣賞《遼闊的草原》時,我還詳細介紹了蒙古族人的游牧生活習慣,喜愛的樂器,傳統服飾和舞蹈特點等,為學生們展示了一個生動具體的草原生活畫面。在充分的教材資源積累中,學生們對蒙古民歌的印象也鮮明地浮現出來,并且能夠從文化生活了解中提煉出蒙古歌曲豪邁、渾厚等特點,發現與挖掘的快樂讓學生們的音樂興趣陡然而增。
二、利用多媒體工具,優化音樂體驗
多媒體工具是現代教育中應用較為廣泛,收效較為顯著的教學途徑之一。先進的科技能力讓音樂的展示形式更加多樣,教學操作更加便利,學生接收更加直觀。一方面,多媒體工具應用于音樂教學更有著深化音樂印象,放大音樂細節,整合音樂展示的作用,通過多媒體工具,學生能夠將聽覺感官發散向視覺、觸覺等。另一方面,多媒體截然不同的牽引方式能夠讓學生們感到新鮮親切,學習情緒也得到提升。例如,在《中國古典舞》中《春江花月夜》的教學中,我首先用多媒體工具引導學生們進行情境欣賞,一段山水畫般寧靜含蓄的動態景色配合著婉約悠揚的古箏曲調,為學生帶去了國學音樂優美、寫意的驚嘆,在基礎渲染后,我事先搜集的各種教學資料也出現在了教學屏幕上,從商周禮樂、漢魏“舞戲”、唐宋樂舞的中國古典舞恒久特色與變化走向總結,到按掌、托掌的舞蹈技巧,以及典雅優美的格調氣韻展示,我都用大量圖片和結構提綱展示給了學生們,相比“言傳”與板書,顯得一目了然,細節周到,學生體驗于其中,多了輕松,少了枯燥。
三、開展課堂活動,豐富音樂實踐
音樂教學離不開課堂活動的策劃,課堂活動的鼓勵性和開放性能夠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其中,將課堂氛圍迅速帶動起來,并且能夠均衡個人體驗,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音樂學習的快樂。新時期的音樂學習以實踐應用為最終目的,因而,課堂活動把音樂知識吸收和音樂轉換應用有效地連接了起來,實施中,教師要注意音樂活動的吸引度和可行性,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們通過活動的途徑充實了音樂感受,發揮其個性特點。
四、實施多元評價,完善音樂態度
學習音樂,技巧、樂理、創造感知力等固然是必然的掌握要點,但同樣不可缺少的便是對待音樂的態度,這可以說是學生認清自我,找準學習定位的重要基礎。音樂態度還代表著學生對音樂審美價值的理解。要完善音樂態度,可以從多元化的課堂評價做起,這是對音樂課堂學習的客觀總結,能夠讓師生、生生間了解更多自己眼光不可及的地方,從而總結缺失,延續長處,對音樂追求更加確切。例如,在“芳菲田野”的教學結束后,我發起了一次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我首先對學生們總結到:“這一課全班同學的專心投入讓學習效果十分可喜,相信同學們都感受到不少來自不同地域的原野風情和民族文化,在欣賞環節大家的體驗都很充分,不足的是練唱《踏雪尋梅》的環節稍顯混亂。”我中肯的評價讓學生們都熱情滿滿,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感受,包括對音樂美的領略,對學習難點的疑惑,以及對課堂節奏的建議等。開放的評價意識和多方位的評價層次,讓學生們對學習音樂信心更足,興趣更厚。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綻放著新的閃光點,正進行著從傳統“灌輸教學”到新時期“生本教學”的跨越。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挖掘課堂活力所在,不斷更新教學意識,創新教學手段,讓音樂課堂在實踐中增效,在快樂中收獲。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附屬中學)